基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小学跨学科项目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基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小学跨学科项目化教学

邓翕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二完全小学  42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逐渐提高,为了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我国的素质教育进行了创新改革,其中以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为基础和目的,开展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本文就以语文、美术和思想品德三个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化教学为角度展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策略的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小学教学;素质教育改革;跨学科教学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国之宝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根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很多青少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动摇了基本的国家文化精神理念,甚至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青少年就像早晨七点钟的太阳,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更好地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满腹国家情怀和优秀文化素养。

一、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素质教育正在进行改革,为了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跨学科教学项目办法恰好能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同时在我国‘三减’理念和‘五育’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更加要求小学生教学实现全面发展、多元化发展。应新背景下跨学科教学策略的需求,各种学科都应该及时改变原先的教学方向,使之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古诗词,背诵课文,默写生字,了解文章中心思想等基本的教学任务,更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优秀人物的思想理念和传承优秀的文化基因。小学美术也不再简简单单的是学生能够画出传统节日的场景,更多的是在这个绘画的过程中品味中国绘画的思维方式和节日氛围。最终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培育文化自信,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本质就是以一个主题为基础的研究对象,将多个学科融合起来进行基础教学的教学策略。小学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上课压力和课后的作业负担,而且可以更好地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互联互通。跨学科项目化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研究中,以一个特定主题为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发现和感悟各个学科的关联性,能够体味多种学科之间的依赖性和彼此之间的影响作用,这种融合学科教学办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可以学会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美术和思品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策略

项目化教学已然成为小学老师们的主要研究对象,经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发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具备真实性、开放性和协作性的特点。经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主要是为了深化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下文将以端午节传统节日为主题作为例子,将语文,美术和思品三学科融合起来进行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确定‘融合点’

确定的‘融合点’要符合这三个学科的共性,也能在探究学习的时候,比较容易找到不同之处,而且要适合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其中以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就比较合适。在确定好主题的同时也要将课本教材联系起来,像以中国端午节传统节日为主题,就可以将语文教材上相关的古诗词作为本次学习的主题内容;同时借助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习完古诗词之后能够自行绘画古诗中描绘的场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加深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还能提升绘画技巧和想象力。最终提升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鉴赏的核心素养。

(二)驱动式跨学科学习

教师应当结合端午节文化主题,创造一个真实的场景,多个老师可以一起商量准备的教学材料,并且协商好教学过程,分层次进行。从多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为切入点,涉及多个板块,让学生自主参加,板块呈递进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最后邀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让学生们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老师也现场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三)融入多媒体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发展程度空前提高,老师可以提前搜索优质的新媒体素材,借助新媒体平台,为学生学习内容注入新的营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课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最终提高跨学科项目化教学质量。

结束语:

传统的小学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性较低,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这种建立在传统文化节日传承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增强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弥补过往的教学漏洞,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更好地培育学生的人文自然素养,审美鉴赏创造能力和思想品德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祁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进阶路径——以“传统节日”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34):23-26.

[2]荆玉梅.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探析[J].读写算,2022(3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