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课堂传承,活化“非遗”文化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美育”课堂传承,活化“非遗”文化的探析

袁文婷

广州市番禺区毓贤学校  广东省  广州市  511495

摘要:美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精神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美育教育是全面一种全面育人的教育,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A小学为例,分析版画、蜡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为进一步发展小学美术课堂的美育教育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美育;美术教育;传统文化非遗文化

1.“以美育人”的内涵与价值

“美育”的概念最早由席勒提出,他认为“美育即情感教育”。王国维则将美育归结为“情育”,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全之人物”;“完全之人物”的含义是“精神与身

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不可不备真善美之德”。而后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

教”的观点。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重

在强调美育对人的情感所起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美育,是一种与美感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以情感活动为中介,将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相连接,在对客观事物的鉴赏中,通过感受、体验、认识和判断,肯定美,否定丑,从而净化人的情感,陶冶情操,深化精神境界。简言之,美育即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理念与形式。它不是单纯地指艺术教育或情感教育,而是将所有运用美的事物对人进行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美育作用如此之大的首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完整性、和谐性的特点,即美育可以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培养人的整体认知和反应能力,使人的心灵在形式感受、意义领悟和价值体验中达到一种和谐而自由的状态,它促进了人类心智的解放过程。针对小学生开展的美育在形式和实质的反复之间赋予了其更丰富的价值,是促进小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A小学开展传统工艺中美育教育现状

2.1 A小学蜡染教学的现状

A小学于2020年开始将蜡染教学融入到美术课堂中。目前的美术课堂中,针对蜡染这一教学模块的主要流程为:

(1)教师提前设置一个主题,或指明一个创作方向,避免小学生毫无目的地着手尝试。

(2)学生根据蜡染创作主题,利用互联网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如自己喜欢的花纹、图案、结构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让小学生把自己的创意融入其中。再利用电脑软件辅助设计、打印出来,作为画蜡的模板,这一阶段为准备工作。

(3)班级同学之间分享经验创意,制定一个完整的蜡染项目方案。这一过程中,对小学生绘画技巧、审美素养等也是重大考验,教师鼓励学生在蜡染实践中不断创新,如将丙烯绘画艺术与蜡染艺术相结合,赋予创作项目更多元的传统文化意涵。

(4)在脱离教师指导、完全自主创作的基础上,按照蜡染工艺原理、流程等完成作品。

2.2 A小学版画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A小学的版画教学中,从事版画教育的老师重视将将版画融入课堂教学,使版画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扩大。美术教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同学都能从事版画创作。该校自2020年开展版画教学以来,每学期保证三课时以上的版画教学。全校各班级均普及版画,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发展特征,自编版画课教材。在日常教学之外重视美术教学研讨,在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使得学校的版画教育继续向前。

另一方面,受到版画材料复杂、教材课程数量较少、教室条件不足的限制,A小学的版画教学中也会存在版画教学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1与传统工艺结合不足

版画和蜡染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性,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历史内涵。中国传统版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68年,在明清两朝达到高峰。新中国时期,涌现出季焕民、伍必端、徐国等一大批优秀版画家,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较有影响的有“江苏水印木刻”“北大荒油套版画”“四川版画”。而蜡染则是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具有古老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传承。但是,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却缺乏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介绍,教师往往会依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不会对学生介绍两种艺术形式具体的来源。

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缺乏传统文化与版画、蜡染教学的融合设计,使得学生对版画和蜡染缺乏了解,不了解其特殊性,对二者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忽略,版画和版画语言教学的发展有待推进。

3.2课堂效能不足

一些教师对美育的本质并没有很好的把握,部分教师认为美育把等同于艺术教育,认为美育就是教会学生一项特长,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这导致在教学和活动中,这些教师过重强调专业性,忽略了培养忽略了学生对美的感受,一些学校对美育只是表面提倡,但未落到实处,美育被当成了学校的面子,往往是为了迎接检查,或者争取荣誉的工具。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美育课程会给其他学科让路,没有真正的理解美育的育人功能。美育本身具有特殊性,需要配备一定的教学设备和器材,它是形象化的教育,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设备作为辅助手段。在美育投入的力度上略显不足,课堂设施较为陈旧,蜡染和版画的工具经常出现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会严重地制约美术教育的实施和发展。美育发展的基础设施所占比较少,没有专门的美育功能教室,教学器材上可选择性较低,使得美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

3.3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在小学蜡染、版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占比过高,而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时间则要小于教师讲述的时间,这导致了学生缺乏参与感,长此以往,会失去对这两种艺术形式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制作过程中,受到材料和场地的限制,可选择的主题和表现形式较为单一,长期会导致学生兴趣下降,课堂参与度、配合度降低。美育视角下的蜡染和版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而应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开展,通过作品展览、艺术节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将艺术教学融入生活。

4.优化美育教育路径

4.1突出教学内容人文性

目前,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中应当与时俱进,结合地域资源,挖掘有利于的时代性故事素材,用于版画和蜡染教学中,促进小学生美育教学的发展。在抗击新型肺炎战争中,全国各个地区的医务工作者、抗疫情志愿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在抗疫情一线上奋斗着,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就地取材,搜集这些工作人员感人的故事或救治新型肺炎病人的图片,把它们制作成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之后,选择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作为版画或蜡染创作的原型,创作一系列的美术作品。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制作美术作品,例如面部被口罩中的水汽捂烂、双手戴手套浸得发白。学生在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会被故事原型中人物的一个微小动作、一个面部表情、一句简短的语句所感动,在制作具有时代性题材版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和了解版画色彩的肌理性语言,不仅达到了练习语言形态(字词与语法即语汇),而且进一步感受语义信息(主题与内容)和超语义信息(文化意蕴),在体验和探索版画色彩肌理语言中,视觉、触觉、感觉获得冲击,学生对时代性的事件印象更为深刻,更能体会到时代性事件中的情感。从而感受他们的辛劳、感受他们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4.2提高课堂效能

美术作品创作的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版画和蜡染制版多样、媒材语言多样、种类多样,因此更容易满足了学生“游戏性”的需要。版画产生的凹凸起伏感或压印感是最明显的触觉肌理,最容易唤醒创作者的感知体验。而蜡染独具特色的制作过程,最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尝试、探索、趣味性为主导,从媒材的感官体验入手,唤醒“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体验。

在版画教学中,版画媒材丰富,传统的版画以木板、石版等间接压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小学可以先从感知入手,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取材,让艺术真正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利于学生从“有趣”向“乐趣”的转换,逐步培养持久的兴趣和审美素养。版画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版画是通过媒介制版后进行转印,在转印中出现特有的制版痕迹例如刻刀的刀痕、拼贴的贴痕等,这些肌理性和偶然性产生了版画独特的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形态语言,增加了美术的趣味性,学生从“有趣”的学习到有“乐趣”的学习。版画语言的独特性体验给学生好奇感和兴奋感,在体验和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

4.3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将学生的分组敲定,每一个美术创作小组的成员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划分,每一个小组都同时配备动手能力强与稍差一些的同学,让积极性更高的学生带动整个小组进行更有效地思考、讨论与创作。

同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参与度问题,采用分工的形式督促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去,各司其职,确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共同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积极性和完成度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在小组内鼓励成员进行互相评价,编制小组内部互评表,对小组成员的不同表现进行互评打分,这样可以将模范、榜样的作用发挥出来。

教师也应当对小组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之时,教师积极观察学生们的活动开展情况,对个人和小组进行鼓励性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创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冯俊臣.版画教学应该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103.

[2] 胡知凡.香港小学美术教育概述[J].中国美术教育,1993,(5):25.26.

[3] 胡知凡.美国费城中小学艺术标准课程介绍[J].中国美术教育,1996,(6):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15.

[6]洪琪,唐杰.美术教育资源[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24.

[7]孙世亮.木版画教程[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150.

[8]阿兰兹.学会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0—301.

[9]李力加.美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