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浅谈书法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张山英

广州市增城区第二中学   511300

摘要:我国一直以文化大国著称,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我国目前所保留下来的优秀文化不胜枚举,而书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当前在教育领域重视书法艺术的融入,不仅能够展现其人文价值,促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更能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本文结合数据调研对当前初中书法教学现状有所把握,结合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对在初中书法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基于对书法审美能力内涵的阐释,提出引导学生多欣赏优秀书法作品培养书法感知力,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书法字形结构发展想象力,引领学生多元互动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强化学生的书法练习提升其表现力等策略,希望可以为初中书法指导教师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书法教学;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更高,同时人民也愈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事实上,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就是对我国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需要在教育领域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由此我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将书法纳入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当中,是持续深化教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德智美三方面素养的协调发展,能够帮助中学生发展其优势和特长,并且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从而让学生的人格健全,审美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展现书法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操,初中书法指导教师就应该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书法艺术中的审美要素

(一)感知力

感知力是帮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提升其审美能力的重要条件,也就是学生从主观上对于审美对象所形成的客观印象,这是一种审美感觉,这种审美感觉是学生在充分了解客观事物表象特征的基础上,动用自身审美器官所形成的感受,进而让学生做出一定的反应,挖掘审美对象所包含的审美属性,以合理的方式来将其美感最大程度地呈现出来,并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融入其中[1]

(二)想象力

想象力就是个体基于大脑对观察到的客观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形成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即是个体所拥有的改造和创造事物的能力。书法是有关线条的造型艺术,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离不开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进而推动其书法艺术的创作,通过想象力的发展和延伸来体现出个体审美素养的提高。

(三)理解力

由于审美对象同时具备理性和感性的特征,学生并不只依靠感知力和想象力来对审美活动有清楚的了解,更需要形成对审美对象理性的思考,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审美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表现力

表现力是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能力,是学生进行书法实践的能力。培养中学生的书法表现力才能让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提高,审美能力跟随书写能力得到发展。培养学生感知力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审美意识,通过想象力来加深学生对于审美对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从主观层面来进行审美创作,由此形成表现力。表现力是初中生对于审美对象物质形态的呈现结果,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二、书法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培养感知力

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是培养并提升中学生书法审美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审美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和大脑等感官,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初步具备审美感知力,而要达成这一目标要求,就需要让中学生多多欣赏一些优秀经典的书法作品[2]。让学生饱览古今书法名作是快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经典的书法作品,无论是字体结构,还是在线条上都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学生多欣赏不同类型的书法作品,能够对各个类型的书法作品结构布局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对各个书法大家的笔法运用技巧、墨色有相应的体会,从而带给学生一定的借鉴和启发。初中书法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书法名作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中去图书馆、博物馆阅读欣赏一些书法作品集,或者是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来欣赏更多优秀名家名作,如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怀素的《自叙帖》等等,从而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形成对书法历史和发展全面的认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引领学生观察联想培养想象力

我国著名书法家和诗人沈鹏先生认为,欣赏书法必然需要想象力的参与,如果一个完全不懂汉字的人去欣赏书法,那么必然无法感受到书法的美感,书法在其眼中不过是纸上的一些痕迹。因此,要想感受到书法的美感,就必须要对书法线条进行联想。书法是汉字的一种书写形式,通过观察拆分我国的汉字,发现早期的汉字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现象或事物的表述,被称为象形字,古人在使用这些汉字时,就能够联想到相应的事物。比如“田”字,就能让人联想到四四方方的田地;“果”字,就能让人联想到在田地上生长起来的树木,树木开花结果。因此,书法教师就应当引领学生展开对书法中字形的观察和联想,比如笔画少的字,如“川”、“不”等,可以看出其笔画分布十分均匀,字形饱满大方;又如笔画多的字,如繁体的“观”字,可以看出各部位间距匀称,整体局促但不松散。教师也可以结合书法故事、动作演示、历史材料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于书法字形的理解和印象,如草书大家张旭,据说他喜好喝酒,喝到兴起时会大喊着奔跑,然后再提笔写字,所以他的作品以狂草居多。酒醒后张旭还会反复欣赏自己的作品,因此被世人称为“张颠”。由此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对书法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

(三)设计多元互动活动培养理解力

理解力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中生学习书法非常重要,学生知道书法的笔画、线条和结构并不等于学生完全理解这些内容,理解了这些内容也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定能够进行书法的写作创作,但理解是使学生展开书法练习和创作的重要前提,是学生表现力提升必要的条件。实现对中学生书法理解力的有效培养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对书法字形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书法字形结构和结构规律,让学生进行反复揣摩,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地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对比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几种字体的不同之外,还需要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时对比其风格和字体的不同,比如同样都是写楷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有各自的字体,欧的字体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颜的字体特点是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体型丰满犹如山东大汉危襟正坐,这是吸取了篆隶书正面结体的特点;柳的字体特点是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学生在欣赏表达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耐心倾听学生各自的观点,从而让学生自主探寻到更多书法技巧,让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在课余时间中,书法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会中感知和欣赏书法艺术,参观一些大型的书法艺术展、博物馆的书法作品展览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人的书法风格,避免学生的思维固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书法的美感[3]

(四)强化学生创作表达提升表现力

中学生书法审美能力的直接体现就是学生的书法表现力,学生的审美水平较高,那么学生的书法作品就会更加优秀,而这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初中书法教师应当合理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机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进行临摹,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变换风格,选择临摹其他的书法名家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对比感觉更强烈。学生在临摹书法作品时,需要对书法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履历有全面的了解,比如王羲之从小就热爱书法,儿时的他就经常翻阅字帖,观察其他书法家作品的字形结构,经过反复的锤炼,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3月3日,王新征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褉,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则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在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在感受书法名家的日常生活、情感情绪、创作心境的基础上来进行写作,可以让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将其融入到自身的书法写作表现当中。

结语

综上,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书法课程是素质教育推进的必然,利于实现中学生学习减负、推动其综合素养协调发展,尤其是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推进学生的创新创造。为了更好地发挥初中书法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积极作用,初中书法教师应当对审美能力的内涵有充分的把握,在教学中多多为学生展示和推荐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引领学生展开的书法作品的观察、对比和分析,了解与书法作品有关的历史,由此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和表现力,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创作出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谢辉.加强书法基本功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22(18):23-25.

[2]路华.论书法艺术教育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J].美与时代(中),2021(11):94-95.

[3]旦增球培.浅析初中书法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1(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