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7
/ 2

论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策略

黄植多

广西横州市石塘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逐步向城市看齐,学习城市学校的教育方式,努力达到城市学校教育的标准。但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限制,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呈现出畸形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德育教育,与农村的实际情况脱节,致其实施效果差,不利于农村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依托农村地域特色资源,就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展开讨论,以期为农村地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地域特色;德育教育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拥有着丰富的地域特色资源,如传统民俗文化、人文景观、艺术形式等资源。这些资源蕴藏着丰富的人生道理和人文精神,将这些资源与农村德育教育工作相结合,拓展和延伸德育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开拓农村学生的眼界,拉近农村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距离,让他们从中领略到深刻的人生哲理、丰富的人文精神、优秀的道德品质,从而陶冶情操,促进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进而提高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以地域特色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他们终其一生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努力奋斗,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样,同一个地域的不同历史时期,也不断诞生着英雄人物、动人事迹。在这些历史人物的前赴后继下,构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在农村地区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教学资源,同时和自己的学科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融合,从而打造更具有针对性且教学有效性更高的课堂。各学科教师以及班主任应当充分挖掘这些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历史人物事迹,尤其是他们高尚的品格、崇高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将其与自己的学科以及班级管理干工作和德育教育工作相联系,为德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素材,让学生在学习先辈们的事迹中,获得精神洗礼,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

爱国先爱家,只有在充分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发自心底的热爱家乡,诞生建设家乡的想法和信念。红色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教师群体学习和研究,还要系统的渗透和延展进农村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因此,在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当充分挖掘本地的典型人物,强化红色教育,为德育教育丰富案例库和资源库。比如,在横州市石塘镇永眠着一位革命英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韦云卿。为了讲好烈士故事,做好“红色故事进校园”的德育教育工作,我校通过查阅相关史料,精心整理出韦云卿烈士的革命事迹,通过组织主题演讲、主题班会、校园宣讲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烈士的先进事迹,学习烈士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感受烈士崇高的爱国情怀,组织学生瞻仰烈士纪念碑。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和先进事迹。通过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拓展学生的眼界,深化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怀,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德育教育。

二、以地域特色民俗礼仪教育,培养学生伦理道德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以以地域特色民俗礼仪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助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农村地区,通常拥有着极具地域特色的、丰富的民俗礼仪。这对农村学校而言,是非常生动的德育教育资源。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同,民俗礼仪贯穿于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能够置身其中,切身感受和经历。这些民俗礼仪来自于祖辈的口耳相传,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道德观念和道德规则,能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但农村的德育工作者也应当意识到,农村学生受到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其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难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对民俗礼仪进行很好的把握。同时又受到农村德育教育城市化的影响,让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对当地的民俗礼仪一知半解,无法领会其中的精髓。对此,农村学校应当注重对当地民俗礼仪的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优质的德育教育资源,并教会学生在民俗礼仪的亲身体验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利用其中的优质部分,以建设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比如在横州镇,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一样,这里也拥有深刻的农耕文化,表现出勤劳朴实、努力耕耘、廉耻礼义、吃苦耐劳、以和为贵等丰富的伦理道德品行,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贯穿于时代发展的优秀基因,不会因为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形态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此,作为学校内部的各个学科的教师以及班主任,就需要做到充分吸收本地农耕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精华,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课内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劳动,以勤劳为荣。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本地特色文化、民俗、方言等礼仪因子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为人处事、如何从土地上获得生存物资,培养学生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品质,以促进农村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以地域特色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除了历史人物事迹和民俗礼仪之外,农村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资源,这些资源往往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展现方式,如雕塑、剪纸、绘画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美学价值,是农村学校德育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优势。如果能够将这些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则能有效规避农村学校基础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短板,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教学,缩小城乡学生德育教育的差距,提升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

在横州市,有著名的伏波庙会、李萼楼庄园、壮族采茶戏、和县羽毛画、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凤凰舞等,这些优秀的艺术形式,展示着横州当地的文化魅力,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其中,不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素,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德育素材进行渗透的,但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主动去发掘、主动去联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在互联网、短视频的传播下而广为人知,具有突出的审美因素和审美价值。我校充分利用这些艺术形式,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将其与学生的审美教育紧密结合,在引导学生学习、观赏、参与这些艺术形式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

结束语

众所周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不足,尤其是德育资源严重缺乏,致使德育工作开展不畅,从而影响了农村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对此,农村学校必须基于自身实际,立足于本地特色,充分挖掘利用本地丰富的特色资源,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优化完善现阶段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路线,积极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努力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农村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留守儿童德育缺失原因[J].吴懿淑.山海经.2019(08)

[2]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张如雪.教书育人.2021(22)

[3]用“心”开启“心灵”的征程——谈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新技巧[J].陈娜娜.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

[4]将感恩教育作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突破口[J]. 卢玉琳.法制与社会.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