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策略

张志岭

丰林县新青第二中学 邮编:153036

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历史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拓宽自身知识储备和个人视野,搭建成熟的历史知识架构,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逻辑,从而培养出具备高尚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对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人才的标准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要学好文化课程,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落实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日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是,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通过学习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总结出符合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品读历史和感悟历史。二是,培养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历史的进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需要授课老师巧妙的找寻历史线索,将枯燥的史实有机串联起来,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历史内容。三是,培养史料实证精神,历史资料通常是当代史官、名士编纂修订的,受时代发展和个人情感制约,史料中难免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历史老师要教育学生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养成实事求是地史料实证精神。四是,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历史解释,在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精神的前提下,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走向推演,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五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落脚点,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学习,提取反映时代要求的真、善、美,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与爱国爱家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

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面对,共同制定解决方案。首先,教师没有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有些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考试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知识的链接性,并没有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侧重于按照考试方向制定教学目标,通过大量习题固化学生思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使课堂更加枯燥,导致学生无法联系历史发生的因果。对学生来说,要通过历史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培养正确看待事物的思维逻辑。

三、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策略

(一)善用问题引导学生辩证思维

问题教学方法是培养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利用历史辩证方法探究历史真相的有效途径。为了培养学生采用历史辩证思维研究历史事件的能力,历史老师要结合课程目标要求,逐步将教学目标分解成每一节课、每一单元的教学子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系统化的课题问题设定。比如在“文艺复兴运动”篇章,历史老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开放性命题,帮助学生认知近代西方世界历史文化的重大事件,按照“背景—原因—内容—意义”的模式,将复杂无序的碎片化历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交流中完成历史课题的探究。采用问题导向一个重要内容是找准课题提取关键点,建立老师和学生双向互动交流学习的模式,将抽象化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化,从而推动学生探究意识和历史辩证思维的成熟发展。

(二)推进实践,关注运用

知识内化后,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检测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运用,以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除了平时的考试,还要注重课外活动的设计,比如写历史文章、历史调查活动、创作历史手稿。例如,在学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内容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结合所学,以“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为主题,结合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小论文;在学完“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内容后,我提议学生办一期有关中国社会变化主题的手抄报,并进行小组评比,有的学生在手抄报上刊登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中国现代文学和美术”“中国现代音乐和电影”“畅谈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想象”等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观。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布置的,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延伸到课外,提升参与的积极性,为自己作品择优选取而付出不懈努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适当准备历史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历史课堂教学

过去,历史教学往往局限于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生硬的记忆历史事件,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过于“机械化”,模仿着老师的观点。核心素养背景下结合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停止这种历史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合理的问题,以问题引导教学过程的展开,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思考,不断深入探究,寻找问题的内在含义,最后解决它们。而且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他们在思考和探索中掌握历史知识,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更新迭代,信息化技术优势显而易见,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为学生呈现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学生营造一个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中,有些教师照本宣科,使得许多学生经常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原本毫无生机的课堂变得“活”起来,使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新的认知,从心理上爱上这门课程。例如,在教学《古代埃及》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和展示有关古埃及地理位置以及古埃及取得的一些科学和文化成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古埃及人当时的经济和生活状况。这样,可以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深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心理上不再排斥历史学习,彻底爱上这门学科。

(五)情境互动式教学

历史科目考试形式特殊,有些学生认为因为实行开卷考试,没有必要背诵记忆,在繁重的作业压力下就会放弃历史学习。所以,历史课堂要摆脱固定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沉浸在历史学习环境中。师生情境互动,把历史事件通过角色扮演展现出来。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会深入了解人物特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加深人物心理活动感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可以将国共合作的几次演变编成故事让学生扮演主要人物。教师给学生提供扮演背景和主稿,让学生自己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思想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制定教育策略,整合书本知识,并借助各种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为学生打开世界历史的大门,让他们了解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珠.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探究[J].学周刊,2020(31):95-96.

[2]袁东妮.探究初中历史课堂设计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上旬),2020(11):55-56.

[3]胡玉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0):102-103.

[4]吴杰.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5]郭炜婵.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