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性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性互动

朱丽贞

阳江市实验学校

【内容摘要】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正所谓教学相长,在语文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课堂,既能体现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成效,也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师生有效性互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有效性的互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这个平台,师生主客体的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这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究的。 

一、课堂互动中的种种不足。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落实执行,互动式教学模式已渐为常态化,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展现不一样的活力。不过有些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还是流于形式,缺乏互动的实质意义。或是尚未扎实学习教材的范文,就迫不及待抛出理论、答题模板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游离文本的互动;或是形式繁多,唱歌表演,整节课可谓热闹非凡,这种形式主义的互动,究其原因是对互动型课堂实质存在理解误区,以及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反馈机制 ,致使互动走向低效。  

二、实施有效互动的策略、方法。

(一)以文本为主是课堂有效性互动的前提。

文本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媒介,它是师生互动的媒介。利用课堂这一平台,师生通过文本达成知识,的沟通以至于心灵的碰撞。课堂上通过教材学习指导,以教材为根本,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①回归文本,让学生探索语文本质,启发学生的能动性,掌握基础知识,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根本的前提。如我们上《消息二则》时,以课文为蓝本,指导学生掌握了新闻的六要素以及新闻的结构,再用课内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课外文段《梦碎雅典》这两篇阅读文段来巩固课堂上的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训练相关的压缩语段习题来巩固新闻文体知识,提升学生综合性学习。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每一个对话者的思维、情感与文本碰撞、摩擦、交融。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会有生命,孩子就能走入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这便是学语文,也是课堂有效性互动的前提。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有效性互动。

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基于学情的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和组织者,利用精心设计的“教”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赏析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时,我在教学设计时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设置了几道问题:(1)山川景色围绕一个什么字展开的?(美)(2)从哪几个方面来向我们展示“山川之美”的?(3)请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一下这些美景?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把握了这篇文章的情感。设置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并且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流畅。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实现有效性互动。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有效性互动。

至圣先师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对学生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训练到读写听说多种能力,积极、热情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不采取包办代替,不予思考时间和过程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有效性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少教而启发引导学生多学,避免“满堂灌”。教师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利用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创造性的学习去探索知识。如在讲授莫怀戚《散步》时,教与学生掌握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继而在学生情绪还高涨时鼓励学生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尝试写一篇运用以小见大写法的作文。从学生的习作情况来看,他们都能抓住一事一物、一景一情,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写出了真情实感。所以个人认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实能促进有效性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设计精妙提升课堂有效性互动。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②叶老的话即指教师以生为核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提升,制作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首先营造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课堂氛围有着直接联系。成功的课堂上必须张驰得力,松紧适度。有些教师为求得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一进教室就板起面孔,进行“传道授业”,学生也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但天性好动的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可能十分钟后学生认真学习的状态就完全瓦解,无法专注听课。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必须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教授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上课便先抛出“具震撼性”的假设性问题:假如于勒是富翁,那么与菲利普夫妇的相遇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这堂课就在学生的兴致勃勃和踊跃发表看法中度过了,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其次设疑提问恰当适中。在我看来,好的设疑提问是“六字课堂”教学理念中“引思”“互动”这两个环节最好的体现,有效地提高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突出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很必要,但不宜过繁,问题的设定应有深度又有启发性,更是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智取生辰纲》一文篇幅较长,如果每段都用提问的形式来授课,学生很快就提不起兴趣,更别提什么进行有效性的互动了。经过认真考虑,只向学生提了三大问题:1文章标题《智取生辰纲》,那么“智”体现在哪?双方都有智吗?2晁盖吴用等人能取得生辰纲何因?3如果说杨志“无智”,你认同吗?为什么?学生解决了这三大问题,也就是掌握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这样的提问有的放矢,量少质高,事半功倍。

“教学”顾名思义可简单理解为“教”与“学”,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彰显其主导地位,而学生为主体地位,以生为本,促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发展语文能力,全面提升其核心素质,达成师生之间的有效性互动,从而实现教与学双方的“双赢”。

参考文献: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p152。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p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