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肖灵娟

银川市金凤区良田回民中学

摘要: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初中生对文言文较为陌生。但文言文阅读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不能被舍弃的,具有重要教学意义。文言文对初中学生来说相对陌生且难以理解,学生学习时难免会有抵触心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日常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是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言文阅读;有效性

文言文是含蓄凝练的语言,它以高深的意境和高尚的情操,基于古人的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文言文不像白话文一样通俗易懂,它需要深入挖掘语境和词义。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初中阅读教学的必修课,但由于语法、语义上的差异,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达到目标值,对初中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难以攀登的高峰。本文针对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进行剖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见,旨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能增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引导大声诵读,培养阅读语感

在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就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叙述,句式排列整洁,四字成句,节奏轻快,学生诵读起来,有朗朗上口之感。通过反复诵读,读清和读准发音,文本意义也逐渐明了,作者笔下的秀美山水,仿佛近在咫尺。在文言文《小石潭记》中,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一段关于景色的细节描写,长短句相结合得恰到好处,学生朗读起来宛若跳动的旋律,透过作者笔下灵动的文字,一幅幅秀丽的画面似呈现在脑海之中,又像近在眼前。在反复的诵读之中,学生逐渐读懂了文字,读懂了文本内涵,可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由其道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陋室铭》《醉翁亭记》等经典名篇时,要求学生先通过反复诵读,读清、读顺、读懂文章,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当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后注解,展开层层分析时,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了。能够收录到初中语文教材之中的文言文,都十分适合学生反复诵读与品鉴。作为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些诵读技巧指导,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二、触摸文本情感,浸润学生心灵

每一篇经典文言文作品的背后,都凝结着作者本人对生活、社会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从这一点来看,丰富的情感也是学生品鉴文言文的一大重点。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应当从作者的时代背景着手,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实现共鸣,进而唤醒学生的自我经历,净化和启迪心灵。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就有意识地通过文本的创作背景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情感。教师首先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介绍了陶渊明的一生,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坎坷仕途路。当学生了解和认识陶渊明后,再回到本文阅读之中,也就能够大致理解了他内心的郁郁不平。正如有的学生所说:“作者一方面深刻认识到官场的尔虞我诈,另一方面又空有满腔热情却无力改变。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其退隐的想法。作者塑造出的‘桃花源’,或许就是他最理想的净土,也是其所追求的完美社会。”此后,教师又提出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假设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住在桃花源中吗?”在热烈的课堂讨论中,学生一步步吃透文本,在理解了作者伟大的政治构想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作者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不满。上述教学案例表明,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引领他们将文本情绪与自己的生活感悟相互交融,更好地促进情感共鸣。

三、引导编演剧本,渗透人文教育

在教学文言文时,为了化枯燥难懂为简单易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改编文本内容。借助这种具有创意性的活动,不仅能调动起全部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有助于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拓展课外知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完文言文《岳阳楼记》后发现,不少学生对作者范仲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与范仲淹有关的故事,并结合自己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感悟尝试创作一个以范仲淹为主人公的课本剧。听到要创作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学生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有学生从范仲淹本人的道德品质着手,搜集到了“范仲淹食粥”的故事,又以此为创作基础,赞颂了他的美好品德;也有学生从爱国角度出发,搜集到了其参与“庆历新政”、得罪当朝权贵被贬谪的故事,并以此为创作基础,赞颂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学生为了完成剧本创作,就需要自主查阅更多资料,了解范仲淹本人。在此过程中,学生便能进一步感受范仲淹的情感变化,了解其所具备的品德与情操,这也在无形之中扩展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层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张扬学习个性,丰盈阅读体验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除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之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熏陶,增强学生对人文内涵的理解,在吸收文言文精华的基础上提升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强化其独特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曹刿论战》一文的教学中,对于鲁庄公这一人物的解读,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部分学生认为鲁庄公是负面人物,“鄙陋”不堪;有人却认为他属于正面人物,善于“纳言”,可以接受曹刿这样小人物的意见建议。而在《爱莲说》这一文的解读中,结合周敦颐所构建出的“莲君子”形象,有的学生提出“菊君子”“竹君子”等不同的生命形象。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教师应该予以引导和鼓励,肯定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从而丰盈学生的阅读体验。由于不同学生在知识结构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观察事物和理解文章上也就存在不同,对于同一情境的反应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求同存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个性化塑造的过程,继而让学生在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初中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利用相关的探究策略,让初中生能高效的学习、快乐的成长,享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让初中生积极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何菲.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J].国际教育论坛,2020,2(4):148.

【2】陈美兰.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