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好的品行擦亮学生的生命底色——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内涵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让美好的品行擦亮学生的生命底色——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内涵的渗透

黄雪红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五实验小学

摘要:在全面发展的今天,大力倡导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德育已被列为主要的教育目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的效果更好。所以,文章就如何把德育的内涵融入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进行探讨。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学校德育是一种由教育者按照特定的社会、阶层的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系统地加以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修缮,并对其进行积极的体验、认知和实践,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社会和阶层的需求。简而言之,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一种培育。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德育越来越被视为一种制度化的工作,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德育观念融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德育内容,采取更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每个环节都得到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教育的质量,进而推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论学校课程与德育的联系

如果不在教育之中融入道德教育,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一点非常正确地指出了把道德教育纳入到课程的必然性。但就现实的教育而言,其必然性表现为:

1、满足国家有关的教育的规定

有关的法律条文中,也清楚地指明了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以社会主义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德、体、美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的继承者为目的。因此,一线老师既要做好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课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径

由于课堂上的教学能够将古代和现代文明的多种表现形式传达给学生,而其中往往含有非常丰厚的“德育素质”,因此,教育的内容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二、浅谈小学语文德育实践

1、融合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

在道德教育的众多因素中,爱国主义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和中心。爱国,是指个体和群体对于国家的一种正面支持,其具体体现在国家自信和国家尊严上。与此同时,爱国主义往往是基于某种上层建筑,而这正是它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老师应该把中华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体会到中国的悠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他们的骄傲,这对提高小学生的爱国精神是非常有价值的。

以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为例。本文以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为题材,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生动、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温暖和美丽。本文中所描述的民间文化正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与传统的节庆相关的民间文化。然后,可以运用一个多媒体的形式,让同学们看一部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活动的纪录片,并通过短片了解我们国家各个地区不同的传统节日。最后,将其与现实地联系起来,培养出对民间文化的认同。其次,以古典诗歌的教学为实例,在课堂上,要让同学们感受到诗歌的充沛情感、韵脚的绵密、语言的凝练、节奏的和谐。让同学们能够完全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爱国精神的熏陶下,应该加强对民族传统的渗透。

2、通过历史人物和大好河山,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理想”是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奋斗目标的具象化。对小学生而言,理想有着非常重大的引导意义。毫无疑问,在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建立自己的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时期。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上,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很容易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所以,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对一些著名历史名人和大好河山的了解,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和大好河山背后的故事去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举例来说,《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以精妙的语言描述西沙群岛的自然和环境,展示了西沙群岛丰富的自然物产,以及丰富的地理资源,以及各地区特有的风景,教师在讲授时,为同学们录下了“壮美河山”的微课,用图片和图片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西沙群岛的美景。通过微课,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通过对课件的学习,并通过微课来加深对国家的理解和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协作式学习培养集体意识

集体主义也是道德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方面。组织实施集体主义教育,其最大目标在于促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进而使得学生明白集体意识的重要性。

4、挖掘文本内涵,培养社会公德

在小学阶段,开展社会道德建设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对公众的行为进行调控的一种伦理准则。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们了解其所包含的“社会道德”,进而培养其道德品质的形成。

比如,在课文《妈妈睡了》的教学中,通过与文本的内容相结合,营造一个道德教育的氛围,并将情感教育融入了教育之中。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想:“你们知道这首歌歌唱的是谁吗?”同学们回答道:“妈妈。”然后老师又问道:“让你们回想起你们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说一件小事,你们觉得母亲很爱你们。”在提问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思考,主动地发表自己和母亲的故事。为了使学生的感情更加纯真,老师再一次提出一个问题:“我想,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母亲对我们的爱,因此,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她?”

在以上的教学实例中,老师引导着同学们投入到文本的研究当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培养对妈妈的感恩。

结束语:

因此,如何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的内涵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教育目的。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德育的内涵,并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运用适当的方法,从而推动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陈亚梅.让德育元素拨动情感之弦——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106.

[2]李晓平.德育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时代,2019(17):31-32.

[3]潘静燕.寓“育人”于“教书”——例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J].小学科学(教师),2013(09):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