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烂尾”现象的几种常见表征及其补救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改革“烂尾”现象的几种常见表征及其补救策略研究

张泰妃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   湖南省娄底市  417000

【摘要】基于当下部分单位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不落地”“空架子”“肠梗阻”等诸多“烂尾”问题,笔者通过总结归纳跟风式改革、散装式改革、半路式改革三种消极改革形式,对其“烂尾”的常见表征和应对策略做了研究,以期为单位推进改革进程提供思路。

【关键词】改革“烂尾”;策略;管理

单位改革并非简单易事,需要综合单位基本、符合单位特性、把牢单位命脉,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方可循序渐进、步步为赢,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背道而驰。基于当下部分单位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诸多“烂尾”问题,笔者把以下几种典型消极变革形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烂尾”表征和应对之策进行了探讨,以期有警示、借鉴之用。

一、跟风式改革及其补救

(一)跟风式改革的“烂尾”之征

跟风式改革常致使单位改革失败或改革效率低下。首先,该类型改革的目标定位是模糊的,其改革只是为了迎合潮流,而对单位要改革什么没有明确定位,这样就会使单位在改革之初就陷入方向混沌的境地。其次,该类型改革的形式往往不具有自适应性,常采用生搬硬套和全盘抄袭的经验借鉴,不能立足单位实际与模式特性,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常会出现不适用、不可用的问题。最后,该类型改革的结果往往呈现出异样畸形的状态,其最典型的特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东施效颦”。有的单位可能在单位资源配置方面需要调适与整合,有的单位可能需要对人员结构进行再梳理和再分配,有的单位可能需要对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倘若单位看到其他单位在人员改革方面产生的效益好就去跟风改革人员结构,可能会导致既有的合理结构被打破,造成额外的混乱问题,其他形式的跟风改革亦有类似消极表征。其二,“南橘北枳”。不同的单位由于其基本属性和内外环境存在差异,不同单位在对同类问题进行改革时,应对既有的成功经验进行融会贯通,否则就会出现“吃不消”的问题。

(二)跟风式改革的“烂尾”之救

跟风式改革是单位领导消极改革的模式之一,其主要问题在于单位领导缺少长远意识和大局意识,继而表现出目光短浅和不假思考的懒惰工作秉性。对于此模式下的改革,单位必须严防陷入“成本沉没效应”[1],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两步。第一,驻足整顿。对已经造成的改革错误,领导者要根据单位当下的基本状态,充分分析并把握造成改革错误的要点,包括方向错误、政策错误、路径错误、方法错误等,做全面审查和深刻认识,形成立即停止并即刻改进原有方案和计划的意识,杜绝为了面子不肯认错、为了业绩不愿担错的行为。第二,去劣留精。对改革中已经定型的工作模式、制度模式和道路模式,对能切实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的改革成果给予肯定,对给单位发展带来阻碍和负面影响的改革内容施以制止,能废除的要尽早废除,而非再花力气进行再改革造成二次浪费;对不方便废止的要强化再改革和再利用,以使前期投入产生正价值。

二、散装式改革及其补救

(一)散装式改革的“烂尾”之征

散装式改革是单位领导缺少全局观而仅立足局部进行的“点”式改革形式,具体来说就是领导者在单位发展中不提前考察实际需要,而是凭传统经验想当然地对部分地方进行改革,然后再把改革后的内容纳入原有的模式体系,进行“机械式”组装的改革。这种改革的优点在于能够把单位局部的一些问题完全修正并克服掉,或者使部分职能效益最大化;但其缺点也是异常显著的,其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整体不协调和局部能力高但却效能低的问题。一方面,单位领导对个别问题的深化改革确实在表面上体现了落实改革任务之实,经过精雕细琢,其产生的局部改革效益也会较为显著。效益越好,领导者的关注度和投入度越大,会使改革陷入“马太效应”。另一方面,由于领导者在制定改革目标之初,普遍是以能力特长和领域偏好来设定改革内容和目标的,往往会忽略或疏漏其他改革要点,当其实现改革目标之后,再重新审视整体的改革布局时,有时会出现不同内容的改革带来工作秩序衔接偏差,或者部分工作环节限流问题,造成高效能部门不能高效率工作,低效率部门持续高负荷。

(二)散装式改革的“烂尾”之救

散装式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领导者个人主义强烈、集体主义弱化。过度偏重以领导者个人性格习惯、能力特长作为单位整体的发展意志,极易使单位陷入独裁管理陷阱,基于此,需要单位注重强调单位民主化发展,不断加强基层监督和基层参与,提高领导者对基层声音和诉求的捕获频度,加大对基层问题的分析力度,对自己擅长的事务,要做精做细;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要虚心求教并学以致用,以此延伸到单位改革事务上,即要求领导者要做好两个“归一”。一要注重“思想归一”。思想归一就是要领导者的意志能和单位的发展意志相一致,要能代表单位员工的整体诉求;要建立公平公正思想、共生共赢思想,不过度强调个人主观意见,而是要充分融合并归纳单位集体意见,形成公允的价值体系和意见内容,然后制定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在此基调上,通过重新审视既往改革目标得当与否,对不合理的要及时调整,对合理的要致力推进。二要注重“价值归一”。价值归一要求领导者要建立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和集体意识,要注重单位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整体发展和局部发展相契合,以及个体发展和集体发展相融合,注重在拔高、优化、改革部分的同时,布局和规划实现整体升级的路径,要注重用“以优带次、以强带弱”的发展原则搞改革,而非只顾改革个别问题来完成短期的考核任务。

三、半路式改革及其补救

(一)半路式改革的“烂尾”之征

半路式改革是单位改革“烂尾”的普遍特征,改革推进一半却走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改革参与者配合度不够,造成执行力不足;二是改革硬件资源支撑不足,使改革者“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改革内容难度大,现有基础难以支撑;四是改革环境恶劣,阻力抑制较强致使改革推进难。改革进行不下去就形成了“烂尾”,改革“烂尾”往往使单位模式呈现出“三不符”状态,即既不符合传统模式,也不符合现代模式,还不符合未来模式,使单位发展普遍表现为成本高、效益低,漏洞多、危机多的病态。

(二)半路式改革的“烂尾”之救

补救半路式改革的唯一路径就是要重新评估单位改革目标,充分认清当下形势并解决当下难题,规划好后续改革任务,要求单位直面并解决以上四个问题。首先,针对人员参与配合度不够的问题,单位应充分调研人员参与态度消极的原因,然后施以激励措施进行调解,员工参与态度消极通常折射的问题是利益冲突和情感矛盾,面对利益冲突问题,领导者应建立公允的利益契约以保障双方的权益;面对情感矛盾问题,领导者应注重以物质刺激和情感激励来消解情感壁垒,通过情感温度化解情感冰点。其次,针对硬件资源支撑不足的问题,领导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寻求外界帮助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可通过分解目标来降低初级改革标准,逐级完成改革目标。再者,针对改革内容难度大的问题,领导者一方面要注重强化内外联合意识,避免“闭门造车”,对外要注重“强强联合”,通过和优势单位形成合作关系,促进外界力量帮扶本单位施行改革;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内部联合,避免“我行我素”,通过鼓励并激励优秀员工提供多形式的建议,甄选可行性好、实用性强的改革方法。最后,针对改革环境恶劣的问题,单位应优先明确改革环境对改革内容的影响程度,若环境问题对单位改革进程有较大阻力或成为限制性因素,那么单位应把改革单位环境提升到优先改革的地位,通过肃清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然后再继续推进其他内容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相鹏,耿柳娜,徐富明,等.沉没成本效应的产生根源与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2017,40(6):1471-1476.

【作者简介】张泰妃(1985.10-),女,汉,湖南娄底人,首都师范大学法学硕士,中共娄底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