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技工院校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季芳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224000

摘要:一体化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应运而生,并在全国技工院校掀起了一股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学改革的热潮。大势所趋,作为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语文课程,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理念,构建起具有职教特色的一体化语文课程。惟其如此,语文课程才能摆脱边缘化的危机,真正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才能冲破“学生不愿学,教师教得累”的困境,充分发挥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关键字: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

一、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改革方向

1.语文课程的定位

任何课程都是特定教育体系、教育领域里的课程,必须弄明白这门课程在这个特定的教育体系、教育领域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才能确定这门课程该往哪个方向去改革。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教师教授的语文课程应该是职业教育领域的语文课程,叫职业教育语文,而不是其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它姓“职”,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育,也只能姓“职”,而不是其他。具体而言,笔者学校在职业教育系统里属于技工学校,那么,笔者学校的语文课程就是技工院校的语文课程,要建设的就是具有技工特色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改革方向

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定位决定着一体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方向。笔者学校从技工院校教育的实际出发,进行语文课程改革,称之为一体化语文。

技工院校的语文课程,大概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公共语文”,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并行,学科本位,知识导向,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这种语文只见语文,不认职教,正是我们要改革的。

一种是“专业语文”,语文课程依附于专业课程,为满足专业需求开设,理论为实践服务。这种语文走向另一个极端,只认职教,不见语文,丧失了独立性,是不可取的。这两种语文由于它们本身的局限性,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难以达到职业教育所需要的效果。

而一体化语文,打破学科体系藩篱,能力本位,行动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合职业教育语文的性质和定位,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提高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全新的路径。

二、一体化语文课程的特征与改革目标

1.一体化语文课程的特征

一体化语文课程,全称为工学结合一体化语文课程,是将语文知识、技能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结合成一体的课程,是一体化课程理念在语文学习领域的特色化应用。它的主要特征是:工学一体化,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一体融通,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对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伙伴的协作下,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料,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一体化语文课程的改革目标

技工院校的一体化语文课程,以培养技工、高级技工、技师为使命,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成为一流的技工奠基,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及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具体体现为两个层面。

三、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效果

1.专家引领

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全新的领域。邀请在这个领域中具有权威性的理论专家和实践专家作为指导者和引路人,可以避免方向性错误,少走弯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笔者学校邀请专家团队,进行理论培训及教学实践指导。理论培训帮助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教学实践指导帮助解决做得怎么样、如何改进的问题。

2.团队协作

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从课程设计、开发到教学,都强调团队协作,参与课改的教师,自觉组成一个互学互助、交流协商的实践者共同体。首先,校领导牵头、教务处负责人带领,形成了以语文教师为核心、其他公共课教师参与的课改团队,并对应笔者学校六个专业群,分成“大工”“大文”“综合”三个小组,小组之间、教师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团结协作,朝着共同目标开展课改活动。其次,为了真正做到与专业对接融合,还联合专业系骨干教师、试点班班主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了与专业系的联系互动,对于推进课改起到积极作用。

3.实施情况

(1)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把语文课程定位为一体化课程,就要按照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思路来设计。但语文不是一个专业,没有对应的行业和岗位。

(2)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一体化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融进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一体化语文课程设计的具体体现,设计的意图旨在通过每堂课的有效实施来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3)一体化的教学实施。一体化语文课程的教学,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以使一体化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行动导向教学是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通过完整的教学环节、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交流互动的社会协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种教学,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自觉行动,主动建构语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是学生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同时也是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学习者。这样,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者共同体。

4.实施效果

一体化语文课程的教学,给课堂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来源于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高度投入。原来沉闷的课堂现在变成了快乐的课堂,原来上课容易走神、把上课当做苦差事的学生现在能够全程参与到学习当中,忙得不亦乐乎,原来是教师逼着学生学,像赶鸭子上架,现在是学生主动要学,对语文课充满期待。学生这种情感、认知和行动高度投入的学习状态,类似玩《王者荣耀》时的痴迷状态,这时,学习任务已由外在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内在需求,并由应对更高挑战的激情所支撑。

四、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反思

技工院校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改革热潮,为开展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宝贵的经验。然而,对于初次涉足这一领域改革的新手,摆在面前的更多是挑战。这些挑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更新的挑战

一方面,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理念不过关,课改就无法闯关。这就要求课改团队成员必须理念一致,并且坚定不移。另一方面,学生是参与课改的主体,所以学生也必须理解和接受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如果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抵触,那么课改必定举步维艰。

2.团队协作的挑战

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团队协作。可以说,课改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决定着课改的进程;学生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决定着课改的效果;语文课改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协作,决定着课改的命运。打造真正的团队,关系到课改的成败,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3.课堂管理的挑战

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课堂纪律的管控。小组教学,学生面对面地围坐在一起,交流活动范围扩大了,说话、走动相对自由了,教师往往是管得了这边却顾不了那边,课堂纪律管控难度加大。4.教学环境的挑战

一体化语文课程教学,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需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室,增设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创造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内容相一致的学习任务,以保证课程学习效果。目前,这些条件显然还不能一一满足。一体化语文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笔者学校所做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摸索阶段,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要相信,一体化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路向;也要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迈出第一步,跟着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光明大道。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