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堂“学、练、赛”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中学体育课堂“学、练、赛”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魏各顺  ,邱春生

福州金山中学  350008

摘要: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的作用越发显著。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积极响应和了解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展需求对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合理创新,全面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练、赛”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旨在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学、练、赛”教学模式;现状;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称持续下降的趋势,肥胖人数、近视人数等均在不断增长中。为有效提升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在2019年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提出,明确要求各大学校要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列为体育教育目标,以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和运动习惯,同时还要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考核体系,全面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这阶段的学生精力非常旺盛,教师应利用这一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大幅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

1、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因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即将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将全部精力和时间投注在文化课学习上,很多学生为了争分夺秒,压根不会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甚至还有学生利用体育课堂时间学习英语、数学等科目知识。根据相关调查情况可知,当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分别为:“放羊式”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学、练、赛”教学模式,通过对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和实际成效进行对比分析,前两种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足,也没有做到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想法,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排斥情绪,而通过“学、练、赛”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在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运动能力,以及使其形成正确的竞赛意识和体育精神。

由于绝大多数的学校非常看重升学率,也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和知名度,所以才会要求学生专注于文化课学习。在这种思想和氛围的影响下,导致很多学生普遍认为没必要参加体育课,即使在参加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也显得没精打采、心不在焉,这自然无法保证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以及充分发挥出“学、练、赛”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调查和分析,发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极为简单,甚至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还会频繁出现被主课教师占课等现象。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使体育教学时间得到了良好的保证。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依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对教学模式 和方法进行针对性创新,甚至个别教师认为定期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就是完成素质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种方式,所以大部分体育教师并没有对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予以重视,这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无法实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核心体育素养的根本目标。

3、中学体育课堂“学、练、赛”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3.1加深对体育教育目标和含义的理解

从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来看,理论知识传授、课外体育锻炼和学校运动比赛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以传授学生基本知识、技巧及其应用方法等为主;在课外体育锻炼主要依据学生的运动爱好和发展需求选择体育运动项目,或是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锻炼中,如此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印象和理解,还能使其身体与技术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以及使其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至于学校运动比赛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使其深入体会到参加体育竞赛产生的成就感,其中还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1]

通过全面发挥和利用“学、练、赛”教学模式的优势,如此既能遏制体育教育的变形,还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体育课堂教学的价值,这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体育考试并获得高分,教师会强制安排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以及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录和背诵基础知识、技巧等内容,对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而言,这样不仅会增加身心压力和负担,还会影响到学生额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含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会造成体育教学的变形。故此,通过大力推进“学、练、赛”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除了能够弥补和改进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还能促进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3.2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健康心理

    要想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获取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当务之急在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作为教师应清楚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对学生的个人意愿和想法加以考虑,并着重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使其能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加强高效课堂、翻转课堂建设,尊重学生的自由话语权和课堂主体地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微课、慕课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实践应用奠定扎实的基础,进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

3.3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活动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想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以及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体育精神,应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力度[2]。首先,合理把控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时间,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求学生认真回顾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巧,如跳远的助跑、踏跳、腾空和落下这些动作技术等。在反复锻炼的过程中能够使其身体和技能得到有效增强,为后续参加体育比赛打好扎实的基础。为了精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应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其中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篮球组、足球组、体操组等,同组成员彼此之间可以进行友好的竞赛,这样既能使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还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有效营造和谐自由的运动氛围,以及提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加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是必然的趋势。为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改善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应对“学、练、赛”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优势进行针对性分析,并对其优势和价值加以利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进而有望实现高素质人才培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夏贵霞,舒宗礼,夏志,等.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02):80-84.

[2]高进,邵锡山,李健康吗,等.山西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模式构建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