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校师生“四史”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3

辽宁高校师生“四史”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赵宏格,邬琼,冯艳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 沈阳;110003)

项目信息: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建党百年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研究》研究成果,项目号L20BSZ011。

作者信息:

1 赵宏格(1978-),女,辽宁普兰店人,沈阳药科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党委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 邬琼(1993-),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 冯艳(1978—),女,辽宁绥中人,沈阳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是通过《辽宁高校大学生“四史”学习调研问卷(学生卷)》和《辽宁高校大学生“四史”学习调研问卷(教师卷)》两套问卷结果综合分析而成,问卷共收到来自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2168份学生调研数据和202份教师调研数据,为辽宁“四史”学习教育实践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辽宁,高校,四史学习,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四史”学习教育的新号召。2020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1]。总书记对广大高校青年明确提出了“四史”学习的要求。新时代,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职责[2]

二、辽宁高校师生“四史”学习调查研究

(一)研究价值

本次调查研究涵盖了辽宁省内高校师生对于“四史”学习教育的主体参与度、途径广度、参与热度和学习效果四个重点维度的问题,采用网络调研的形式对省内部分高校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四史”学习调研,教师问卷题目与学生问卷题目在教育主客体上相呼应,以期了解分析省内高校师生学习“四史”的具体方法、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形式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网开展网上调研和数据收集,邀请省内部分院校师生参加调研。《辽宁高校大学生“四史”学习调研问卷(学生卷)》和《辽宁高校大学生“四史”学习调研问卷(教师卷)》分别收到来自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2168份学生调研数据和202份教师调研数据。调研针对性强,涉及面广,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样本具有代表性,有较强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三、辽宁高校师生“四史”学习调查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人群特征

1.学生人群

由结果可知,填写调研问卷的学生人群年龄主要集中于18-25岁(占比93.5%),年级跨度涵盖专科高职、本科至博士研究生。其中男生769人,女生1399人。共青团员占比60.3%,入党积极分子占比13.6%,共产党员(含预备党员)占比6.3%,群众占比19.8%。

2.教师人群

由结果可知,填写调研问卷的教师人群年龄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下(占比约90%),工作职能涵盖辅导员、学生处、团委等学生工作(占比54.5%)、思政领域教学及科研(占比6.9%)、专业领域教学及科研(占比8.9%)、行政管理等。

(二)“四史”学习教育的主体参与度

(学生卷)题目10以下哪类人群在您的“四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显示,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军事理论课教师等(87.45%)>辅导员老师、团委老师、党政领导等(79.11%)>校院学生会、广播站、新媒体中心成员等学生干部(40.08%)>学院(系)、班级同学等(37.32%)>其他专业课教师(36.12%)>父母、亲属等家庭人员(31.13%)。

(教师卷)题目10:您认为,以下哪些人群在高校“四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显示,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军事理论课教师等(87.13%)>辅导员老师、团委老师、党政领导等(85.64%)>校院学生会、广播站、新媒体中心成员等学生干部(64.36%)>其他专业课教师(52.48%)>学生父母、亲属等家庭人员(50.99%)。

结果反映出,学生对于教育主体的参与度与教师认为的重要程度保持一致。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军事理论课教师等占据着重要的教育主体地位,而学生的认可程度同样较高;其次是辅导员老师、团委老师、党政领导等。校院学生会、广播站、新媒体中心成员等学生干部的参与度在学生人群中较高,一方面说明教育主客体地位转化,学生队伍同样可以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凸显新媒体的应用使教育形式逐渐发生转变。而学生家长这支力量尽管重要程度有待考量,但同样不能忽视。

(三)“四史”学习教育的途径广度

(教师卷)题目7: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组织、参与高校“四史”学习教育?结果显示,教师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81.19%)>书籍、文献阅读(74.75%)>专题教育、讲座(66.34%)>新媒体、公众号等(62.87%)>社会实践(53.47%)。

(学生卷)题目7: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参与了“四史”学习教育?结果显示,学生接受“四史”学习教育的主要渠道分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88.28%)>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65.45%)>书籍、文献阅读(54.80%)>新媒体、公众号等(49.91%)>专题教育、讲座(46.86%)。

对比分析可知,学生和教师都将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四史”学习教育的第一主渠道;且尽管书籍、文献阅读,专题教育讲座,新媒体公众号等形式较多,但学生参与率相对较低,考虑进一步优化学习内容和形式;实践活动的参与率较高,但开展率相对较低,考虑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因素,未来可以围绕教育主题重点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卷)题目9您参与过以下哪些有关四史学习教育的主题活动结果显示,班会、主题团日活动(81.37%)>观影、讲座、座谈会等沙龙活动(56.87%)>知识竞赛、线上答题等理论测试(56.83%)>摄影、绘画、书法、征文、朗诵等文体类比赛(44.23%)>实地参观、走访、调研等主题实践活动(34.96%)。

(教师卷)题目9:结合工作实际,以下哪类学史类活动的开展效果更好?结果显示,班会、主题团日活动(75.25%)>观影、讲座、座谈会等沙龙活动(73.27%)>实地参观、走访、调研等主题实践活动(72.28%)>摄影、绘画、书法、征文、朗诵等文体类比赛(69.31%)>知识竞赛、线上答题等理论测试(65.35%)

 结果显示,学生和教师一致认为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和观影、讲座、座谈会等沙龙活动的参与率高且学习效果好。相比之下,知识竞赛、线上答题等理论测试,以及摄影、绘画、书法、征文、朗诵等文体类比赛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且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考量。经分析,原因可能为大学生更喜欢参与集体类的学习活动,而并非单人竞赛类活动,一方面反映出课堂是必须重视抓住的学习教育主渠道,其参与度和效果明显强于其他途径,另一方面,反映了第二课堂(观影、讲座、座谈会等)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之外的集体学习对于培养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动力。

(四)“四史”学习教育的参与热度

(学生卷)题目5:您是否了解‘四史’的释义?结果显示,42.62%的学生非常了解,能准确说出4个历史阶段;37.36%的学生比较了解,能准确说出2至3个历史阶段;16.61%的学生一般了解,能准确说出其中1个历史阶段;3.41%的学生完全不了解。结果表明,约80%的学生比较了解“四史”学习教育所包含的历史阶段,即“四史”学习教育的覆盖广度尚可,但仍有约20%的同学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认识。

(学生卷)题目6:您参与过的“四史”学习教育涉及以下哪个阶段的内容?结果显示,学生参与率为党史学习参与率(89.39%)>新中国史(84.87%)>改革开放史(81.96%)>社会主义发展史(79.75%)的参与率。

(教师卷)题目6:您组织、参与过的“四史”学习教育涉及以下哪个阶段的内容,统计结果显示,四个阶段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率分别为党史(87.62%)>新中国史(77.23%)>改革开放史(74.26%)>社会主义发展史(70.30%)。

结果反映出活动组织开展程度和学生参与热度呈良好正相关,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最为火热。也侧面反映出,目前高校“四史”学习教育内容侧重党史和新中国史学习教育,而其他几项,尤其是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

(学生卷)题目11:对于四史学习,您对哪个方面更感兴趣?结果显示,学习历史,了解真实发生的事件,丰富历史知识(85.10%)>通过实地参观、走访纪念馆等,成为历史的见证者(71.13%)>聆听讲座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57.20%)>参与志愿者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结合(55.30%)>组织参与学史活动,获得证书等奖励,激励自己(45.02%)。

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参与“四史”学习教育的动力并非功利因素,而是更多源于自身的兴趣和丰富知识的需要,渴望从学习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前进力量,以史为镜指导自身成长和实践。因此日后“四史”学习教育的宣传要针对学生诉求侧重学史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要从道理上讲透,更要与现实紧密联系,与学生自身成长紧密联系,才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掀起学习热潮,达到学习效果。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校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能脱离实际,要做到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办好民生实事相结合,与高校改革发展相结合一脉相承。

(五)“四史”学习教育的学习效果

(教师卷)题目11您认为高校四史学习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方面了解中国历史,增长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88.12%)> 感悟历史事件中蕴含的哲理、规律和道理(85.64%)>感受伟人的力量,滋养自身的德行(84.16%)>学习中国历史,提升学习生活的实践本领(79.21%)。

(学生卷)题目12:对于重温中国历史,您在哪个方面有所收获?结果显示,感悟历史事件中蕴含的哲理、规律和道理(86.35%)>了解中国历史,增长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81.23%)>感受伟人的力量,滋养自身的德行(78.23%)>学习中国历史,提升自身学习生活的实践本领(70.53%)。

结果分析,省内高校“四史”学习教育效果显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四个目标。其中,明理是基础,调研反映出学史明理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大收获。对于教师来说,增信和崇德既是目标,也是教育重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这“三气”与三个“不负”,是新时代对中国青年提出的要求,因此教育手段和平台便围绕这个目标而不断搭建。与此同时,反映出学史力行是教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应在日后的工作中加强实践育人,将明理、增信、崇德转化为实干的强大动力。

(学生卷)题目13:您目前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历程具有以下哪些认同感?结果显示,超过83%的同学能够自觉产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四个认同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同,侧面反映出“四史”学习教育达到了预期成效,增强了青年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卷)题目12:您认为高校“四史”学习教育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结果显示,丰富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途径(89.11%)>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86.63%)=提升高校思想理论引领水平(86.63%)>推动高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80.69%)。由结果可知,“四史”学习教育在丰富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途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提升高校思想理论引领水平上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相比之下,如何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推动高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仍然是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六)“四史”学习教育的未来展望

(学生卷)题目14:您认为以后如何更好地开展相关理论学习?结果显示,丰富教育形式、平台、载体等学习途径(86.90%)>拓宽学习意义,增强对现实学习生活的指导作用(82.06%)>优化学习内容,对理论解读更加专业、透彻(75.69%)>吸纳教育人群,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学习(67.20%)。

(教师卷)题目13:您认为高校未来如何更好开展相关活动?结果显示,把四史教育引入思政课堂和第二课堂,丰富教育形式(86.63%)>组织高水平讲座,提升四史学习教育权威化、专业化水平(82.18%)=增强四史学习教育对现实学习生活的帮助,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结合(82.18%)>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学习模式,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

由结果可知,在未来“四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中,学生更期望参与到更加丰富的教育形式中,教师们也认为丰富教育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可以继续深化平台、载体等学习途径的建设,不流于载体本身,而是将其与对学生的现实帮助和指导相结合,例如把四史教育引入思政课堂和第二课堂,组织高水平讲座,在提升各高校四史学习教育权威化、专业化水平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把握和思考;在面向学生成长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回应学生学习需求中探索“四史”学习教育之路,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学习氛围,实现常态化学习教育。

参考文献:

[1]周璇. 习近平关于"四史"学习重要论述的四重逻辑[J]. 理论导刊, 2021(6):7.

[2]李景鸿.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四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