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材第五单元Listening and Talking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3

POA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材第五单元Listening and Talking为例

项晓线

浙江省苍南中学

摘要:对听说教学缺乏足够重视、忽略对学生语言技能和思维的培养是当前高中英语课堂听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探究更有效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笔者将文秋芳基于“学用一体”理念而提出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运用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材第五单元Book2Unit5 Listening and Talking听说教学中。文章主要分析高中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产出导向法”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听说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场景驱动课中输入促成,课后产出评价。注重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输入;输出;产出导向法(POA)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教育部,2018)。这里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主要是指语言技能之间的整合,比如听说结合、读写结合等。

新课标在关于要怎样开展听说教学,有明确的规定:“学生在单元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不同形式的听力语篇,发现和获取信息,整合所听到的信息,并运用所听到的信息,以说的形式概括、分析、阐述、解决特定情境中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相关联、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听说教学活动,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策略。”这段规定中有几组关键词汇,“主题”,“语篇”,即常说的“在主题下,在语篇中”;第二组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思维”、“能力”、“策略”,即高中 英语课程的六要素;第三组高亮的是学习活动观的“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实际上要求课堂活动能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语言技能的综合性(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的融合);而关联性是指关联学生(学生生活、学生的已知和旧知)、关联活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真实语境(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想说),多元互动,输入和输出循环。

然而,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受制于考试压力和有限的课时,听说教学容易出现这几类问题:

1)听说教学相互单一割裂,忽视听说教学的融合;2)听说训练机械化模式化,忽视学习策略的指导;3)听说活动脱离主题意义,忽视思维品质的培养;4)听说教学缺乏学情分析,忽视学生主体的确立。

较多的听说教学或多或少都把侧重点放在了完成听力任务上,即“listen for answers” 这样类似“听力测试”的模式化教学,教师大都采取 “听录音,完成练习,校对答案”的枯燥单一的模式,将关注点都放在和答案相关的部分信息和段落上,反复听所谓的“重要信息”以完成任务。大部分的听说课活动都被局限在识记、理解等低阶学习阶段,替代型、复述型的浅层次活动居多,而有助于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却开展得较少,学生缺少推理和想象的空间,这样的听说教学割裂了听力素材的文本信息,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听力素材的文本内容,无法辨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很难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更不必提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理论框架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教学流程循环组成。产出导向法的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以Swain(1985)的“输出假设”为重要理论基础。从2007文秋芳教授提出输出驱动假设开始,发展至今,产出导向法经历了五个阶段:预热期,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说”(2007年-2013年);雏形期,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013年—2014年);成型期,首次构建了POA理论体系(2015年--2016年);修订期,修订POA理论体系(2016年--2017年);再修订期,再次修订POA理论体系(2017年—2018年)。到2018年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最后修正如下表1[1]:

图片表1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文秋芳,2018)

产出导向法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即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在最新的理论体系中,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与“关键能力说”;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促学”;教学流程包括以教师为主导的“驱动—促成—评价”循环。

产出导向法颠覆了传统PPP(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

教学法所提倡的先输入,后输出的常规教学顺序,取而代之的是“输出—输入—输出”。以产出任务作为教学起点,学生通过尝试性完成产出任务,明确产出任务的交际价值的同时认识到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从而为促成做好铺垫。产出导向法在提倡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基于POA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

这堂课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材第五单元的listening and talking部分,单元的主题是music,这节听说课的主题是plan a music festival(策划举办音乐节), 整个板块设计了4个活动,活动1和2是听力理解活动,活动3和4 是口语表达活动,活动1让学生听后勾选出音乐节需要的志愿者类型,活动2训练学生听取其他一些关于音乐节的信息,比如谁可以去演出,活动3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示范对话,这个对话和听力内容相结合,对话语境真实,对话中融入表达偏好(talking about preferences)的功能结构,对话结构完整,为后面的开放性表达提供支架。活动4是一个开放性的口语活动。这个教学板块以口语训练为主,听力训练为辅,重视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和功能项目训练。这个课型中,talking是重点,而talking语言输出的质量取决于课堂环节及话题语言的铺垫是否到位。

本节课的主题是plan a music festival, 听力的内容是announcement的形式,但实际是一个music festival的plan,让学生在训练听力的同时,了解策划一个音乐节需要考虑的因素。

本节课的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了解音乐节,二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表达偏好的功能结构来谈论对音乐的喜好,三是结合听力内容及课本第三部分对话学习策划一个音乐节。

听说结合课,以听为入,以说为出,这节课的生成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规划一个音乐节。结合“产出导向法”,不妨以这个生成来反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1、课前——场景驱动

与传统教学中的warming-upleading-in环节不同,场景驱动环节是设法使学生完成任务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和意愿。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材第五单元的listening and talking部分,最终的课堂生成是让学生规划一个学校音乐节(School Music Festival Planning Book 2021)。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驱使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规划,“产出导向法”中的场景驱动有助于学生换位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并意识到自身储备的不足,从而增强学习内驱力。

2、课中——输入促成

依照这最后的课堂产出,学生需要讨论的有音乐节的主题、志愿者类型、举办目的、嘉宾、表演者、音乐节中其他活动安排等。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时,需要思考的是:

1)需要用什么样的话语系统来进行讨论?

2)那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以及话语系统从何而来?

3)教材中听和说的语篇给了什么语言素材?

4)在输入阶段需要搭建什么样的支架、设计什么样教学环节来帮助学生关注并获取话题和功能的语言,让学生在组织自己的idea的时候能有自己的话语系统?

听的环节来说,第一步先整体听,将听的内容进行结构化,让学生了解音乐节的策划构成;第二步听细节,并在问答的时候穿插本单元功能语言,通过师生对话,生生短对话等形式巩固学生使用表达偏好的结构;在第二步细听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听力中的难点,通过音频截取段落、句子挖空等形式进行针对性地“小听”,帮助学生突破听力中遇到的难点;整体听和“小听”相结合的形式,有效地提高并巩固了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理解。

由听的环节引出,由学生进行讨论除了听力中提到的这些志愿者,音乐节还需要哪些志愿者,自然地处理了课本中第一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顺畅地过渡到了课本中第三部分conversation会涉及的volunteers话题,并提问:What would you prefer to do?/What would you rather do?让学生进行pair-work,再次巩固表达偏好的功能结构,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语料和语言的铺垫。

组织学生三人一组选择角色和同伴完成课本第三部分conversation的role-play,通过设置问题What would they prefer to do?提炼三人对话中表达偏好的语言;并通过问题why does John think the aim of the festival is to raise money?来引出关于 purposes of a music festival的谈论,让学生了解音乐节的各种目的的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中关于purposes of a music festival的选择确定做好了语料的铺垫。

3、课后——产出评价

“产出导向法”始于“产出”,止于“产出”,要重视学生产出结果的有效评价。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采用同伴评价的方式,把同伴评价作为过程性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listening and talking 听说结合课型需要合理设置评价项目,否则容易出现“表演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的一个尴尬局面,所以若教师给出了合理的同伴评价的标准,这不仅鼓励学生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以提高读者或听者意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从评价别人的成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提高反思意识和改进意识。比如,针对本课“说”的任务,教师可以利用如下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同伴评价:

Assessment:

Does the group speak fluently?

Are there various activities mentioned in their conversation?

Are they able to use the key sentence patterns to express their preferences?

四、结语

本节课由What to consider when planning a music festival?到What volunteers does a music festival need?再到Usually, why does a school hold a music festival?本节课所有环节都为最后学生策划一个音乐节作好了充分的话题话语系统的铺垫,帮助学生在最后小组conversation的环节有话可说,有据可依,从而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最后的生成效果。

“产出导向法”始终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教学环节贯穿听说课堂,以“学用一体”为理念,帮助学生辨析教材各部分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关于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我们应立足文本研读,找到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存在的联系,并搭建桥梁;结合真实情境的创设,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设计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堂听说课是一次“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应用的成功探索,对笔者今后改进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3]邱琳.POA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86-396.

[4]朱苑苑.POA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实证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6):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