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情趣·效果———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语言·情趣·效果———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

石伟

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546100

内容提要】 

课堂语言是能否与更好地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获取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语文教学的效果,既取决于人们对学科自身规律的认识程度,体现出其科学的特性,又取决于教师的学识修养的创造意识,体现出其艺术的特性,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

情趣  能力  效果

【正文】

课堂语言是能否与更好地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获取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对教师的语言来说,真诚是灵魂,情感是血液,技艺是肌腱。

教学理论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最终要看它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

情趣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非常根本性又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人们无论从事学习或工作,还是做学问,搞研究,都是离不开情感 和兴趣的,对于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沦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明初诗人高启也认为:诗人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体,意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他把视作诗的三要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那种无视文体的情趣因素和美学特征,把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毫无情趣,只会令学生生厌,扼杀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和兴趣;同时也必然会抹杀文本的审美和人文教育功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严重的损害。

请看下材料:

我国教育界曾完成的一项调查得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结果:目前40%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冷漠。在回答你平时早上上学的心情是,小学生中谈不上愉快不愉快28%不太愉快7%很不愉快的占5.1%。而这种恶劣的情绪,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更加严重。回答谈不上愉快不愉快的初三学生竟占60%不愉快的占12%

导致学生厌学的罪魁祸首之一,是语文课。[1]

北京某重点中学一位语文教师曾对高一新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对语文感兴趣的不足10%。据上海市两次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数理化课程注意力集中的占90%,而语文只占15%[2]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这么害怕语文?一个明确的答案答案警示我们:我们的语文教学太不讲究情趣了!

教学的的实践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是非常渴望有情趣的语文教学的。

一、构建多姿多彩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

当今,要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教师除了尽量利用自身已有的教学设备或自制的教具外,应注意自己的双重角色,即既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学生语言交际的对象和同伴。同时,教师还应和蔼,语言幽默风趣,以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平易近人之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是他的良师,更是他的益友,实现零距交往,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让学生融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之中,体会汉语言知识的无穷魅力。

二、教师驾驭课堂的语言要富有个性化

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语文教学要达到如此美妙的境界,语文教师的语言除了应具备教师职业口语的共性外,还应结合自身的个性特征,融百家之精华,来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艺术风格。

(一)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而含蓄   语文教师要深入、理解、想象体验自己所授的知识、内容、准确、鲜明、生动地在课堂上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使学生沉浸客观事物的情景中学习语言和体会文中情感,并注意说话要留有余味即含蓄,就可诱发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教师要具备美感教法的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文课的美感教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美、教态美。上课时,教师要善于借助丰富的表情和自然的动作来传递信息,表情达意,让学生体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感受。例如,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荷塘月色》,经过教师富有诗意的朗诵,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再加以画龙点睛的点评,一定能够把学生带到优美的意境之中,从中体会月夜下荷塘的美景,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使学生感到文章所绘之景可视、可触而如临其境,即可达到美不胜收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具备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能力   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具体来确定课堂语言的节奏。例如,文章长、内容浅的,可加快节奏,跑马观花,长文短教;篇幅短,立意深、构思巧的课文,可放慢节奏,让学生慢慢咀嚼品味,体会其中的奥妙,汲取其中的营养。

三、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人们借身体动作和表情姿态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信息系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体态语言有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体态语言,发出不同的信息符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组织好教学。例如,教师步入课堂在讲台上站立,目视全班同学,则表示正式上课,学生即可安静下来,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走,领会知识或发表不同的意见,展开课堂讨论。对于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教师可以用目光示意,使期重新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继续听讲。而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大拇指效应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以后回答问题的兴趣。

(二)体态语言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在课堂中娴熟、正确地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语文教学中常会碰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体态语言则会充分表现出它的模拟性和象征性,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去模仿,引起学生对所讲授事物的联想,加深印象,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学生也会根据教师的体态语言的变化,来判断教师的态度、情感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字、词、句的理解,去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体态语言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事物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的确,为人师表就是要给学生做表率。这种表率在体态语言上讲主要表现在:(1)衣着朴实整洁;(2)举止稳重端庄;(3)态度和蔼可亲;(4)风度从容典雅;(5)教态高雅洒脱。这些表现是一种无言之教,会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学习、不断进取、谈吐文雅等良好的风尚,从而达到其向正,不令其行的境界。但是,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倡导以人为本,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让学生永远在痛苦中学习,必须把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科学的统一起来,充分施展,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还学生以愉快和欢乐,给语文教学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曾楚风:《语文课,为何总让人黯然伤神》,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第124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第1版。

[2]李建平:《阅读教学问题亟待加强》,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第222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