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教学管理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优化初中教学管理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思考

林明辉

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古雷港中学363216

摘要: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性格培养、塑造三观的重要成长阶段,这一时期如能为学生带来行之有效的高品质教学管理,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初中阶段以学生视角调整教学管理方式,优化初中教学管理结构,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一线教育者和教学管理者的共同研讨课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浅谈初中教学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应用策略,与广大教育者共勉,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初中教育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末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主观意识更强,思维能力更加活跃,但思想成熟程度仍受身心发育的制约,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初中教学管理难度普遍体现在精神教育管理与学习管理两方面。就精神教育来说:初中生具有强烈反叛精神,处于青春期,思想波动较大,难以落实精神教学。就学习管理来说:初中生个性更强,学习方面产生的悲观意识难以动摇。此类问题都将为初中教育教学带来阻碍。

一、初中教学管理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我国初中教学已全面进入教育改革阶段。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部分初中教学课堂不乏出现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落实减负政策与缓解应试压力难以达到平衡。双减政策对学生课后作业量提出明确要求,但初中生面临中考大关,为保证学生成绩,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教师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让其他核心素养教育为应试让路。初中生正处于能力培养和兴趣发掘的重要时期,不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法会压抑学生的天性,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二,管理力度薄弱,教学方式混杂。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校园管理层管理不当和个体教师的懈怠心理。要改善此类问题,需从优化管理体系入手,加大校园教育管控力度,确保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最终落实,定期为教师组织培训,展开教学研讨,提升一线教师的执教能力,促使教学质量从源头上获得提升;第三,部分初中学校实行以分数分班、排位的教学模式。要改善此类问题,需转变校方的教育观念,不以分数论英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二、优化初中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管理体系,加大执行力度

在初中教学管理过程中,完善管理体系,加大教学管控力度,是落实统筹管理,从根源上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校方应重视校园管理体系的落实,参考多元化教育资源,结合实际教育情况,完善校园管理体系,打造特色校园管理规章制度,使管理体系贴合学校管理需求,符合学生的学习利益,呈现人性化发展。在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后,校方应实现监管、执行两步走战略。一方面,成立专有监督部门,对班级教学情况、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严格管控,保障校园管理内容的有序落实,增强校园管理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通过任务布置、观念渗透等方式提升一线教师的执行力,促使教师加大对校方管理规章的执行力度,按照教学标准引导学生,使教育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合理化、让校方管理政策逐级下达,有序落实,达到良好的教学管理局面。校方应注意: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观念,教育方式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更迭,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不适用于任何时段。校方应关注教育动态,把握时代教育脉搏,对新兴教育模式产生敏感度,走在教育领域前沿,树立发展观念,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调整和改良校园管理体系,使管理体系为教学质量服务,真正发挥其价值[1]

(二)更新教学观念,引导自主学习

在初中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及时跟进国家教育标准、更新教学理念,是落实正确教育思想、培养智慧型学者的有效策略之一。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由教师主导课堂进展,往往采用“多教少学”或“只教不学”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缺乏学习意识。新兴教学理念刚好弥补这一不足。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认同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将课堂主导权还给学生,以多学少教、实践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习惯。新时代的文盲不是缺乏知识的人,而是缺乏学习意识的人。通过课堂主体地位的调整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引领,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会随着学习观念、学习情感的更迭产生巨大改变,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懂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的智慧型学者。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要切实提升初中校园教学质量,就要教育者调整教学心态、转变教学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获取知识的引领者,帮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自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2]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在一线教师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因材施教策略教育学生,是保障学生教育公平、促进个性化发展、培养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学生受先天发育和后天学习环境的影响,其性格、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均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初中学校为达到提升部分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成材率的目的,实行分数排名政策,将学生在校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并通过成绩进行班级分配甚至按照班级成绩进行座位分配。此类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教学矛盾,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主观感受,是不可取的。以成绩排名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准则,损害了部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片面化教育局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学习能力、学习方向优势有所不同。学习成绩只是多元学习能力中的一环,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遵从多元智能理念,发掘学生的潜在多元智能,客观评估和指引学生,促使学生发扬长处、补齐短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塑造个性化能力特长。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班级学生真实情况采用个性化教育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给予适合的学习引导,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教学公平

[3]

(四)强化执教能力,提升教师素养

在初中教学管理过程中,强化一线教师的执教能力,通过多元方式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是优化教师团队、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强化一线教师执教能力,打造高品质教师团队,是初中校园重点管理内容。校方可以通过集中教研、激励政策、反思任务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校方可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让同一科目的教师就同类教学问题展开研讨,教师在交流中充分交换教学经验,产生思维碰撞,汲取他人观点,激发教学灵感,从点滴积累中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标准化路径;校方可以建立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考级、考评,提升个人专业水平,以正向激励带动教师进步;校方可以布置反思任务,请教师按时填写教案,定期总结反思,在自我复盘的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使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迭代更新,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管理者应完善优化校园已有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大监督力度,提升一线教师的执行能力。一线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不因分数差异使学生感受到差别待遇。校方应组织培训活动,切实强化一线教师执教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素养。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管理者、一线教师和校方三方的共同努力。以上均是在初中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榕炜.“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30):127-128.

[2]李进红.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初中教学管理探微[J].学苑教育,2021(30):9-10.

[3]钱文波.“双减”视角下初中教学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视界,2021(2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