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传统展览的展陈形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疫情下传统展览的展陈形式

陈晨

西柏坡纪念馆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各行各业措手不及,既要应对疫情下的隔离,又要应对疫情下的不便。人员流动的限制对于展览行业的冲击力巨大,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与宣传功能,需要人员的集中力量得以实现。但是疫情背景下,人员集中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对此应当如何应对呢?很多传统展览也开始不停的寻求新的形式,但是不可否认,这条路需要进一步的磨合和开拓,本文对此进行研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传统展览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疫情;传统展览;展览形式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让全球都措施不及,为了生命安全,很多国家、行业、机构等都纷纷采取措施,例如,限流、取消线下模式等,但是对于传统行业来说,这种大胆的尝试未必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展览来说就受到了严重创伤,虽然当前疫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是不是的疫情小范围爆发依然需要应对。很多传统展览也开始寻求新的展览形式,但是转折过程中的阻力也是历历在目的,本文对此进行探究。

一、疫情对传统展览的影响分析

疫情突袭背景下,各地大型公共活动被取消,即使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各种大型线下大型活动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人数限制,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博物馆,传统展览模式都是线下,人员聚集的形式,这种形式在疫情背景下显然是被受限制的,因而展览效果和预期影响力也必然受到重创,这也是当前疫情对于传统展览的根本影响所在。为了继续履行自身社会价值,很多博物馆开始尝试拓展展览形式,对于传统模式进行突破,例如,云展览 (将线下展览转为线上展览举办)、网络直播活动 (由主办单位提供平台,举办线上直播活动)、官方平台展览活动 (由主办方创建官方平台,观众通过平台进行参观互动)等。上述几种方式是对传统展览形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博物馆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然尝试。

二、疫情下传统展览的展陈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疫情防控逐步进入常态化,各行业也开始寻求常态化的运营模式,对于博物馆来说,对于传统展览形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就当前来看,很多博物馆推出了上传图片、视频、3D和以VR形式来展示文物,立体展示文物形象,并且提供24小时在线交流功能。而观众则可通过线上参展,浏览不同的文物,同时,通过对于文物关键词的搜索来寻找相类似、同系列文物并进行了解。虽然这种形式没有了切实近距离接触的感觉,但是却可以更加快捷、高效的实现对于文物的浏览、学习。不可否认,这种展陈形式有利有弊,下面则就其中几点不足予以梳理:

(一)逛展体验感不佳

对于传统展览而言,当前这种线上模式虽然可以降低观众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但是体验感却有所下降,很多文物展览时间有限,还有一些文物不适宜线上展览,那么,观众就无法全范围的满足自身需求。此外,很多线上展览缺乏主题设计、艺术感设计,只是文物的罗列,这就与线下传统的展览形成鲜明对比。无法触碰、无法近距离接触,都让交互感降低,同时也就影响了观众对于博物馆众多文物的热情。

存在众多顾虑

新型的展陈形式可以有效预防疫情的扩散,对于国家政策的响应效果比较好。但是这种展陈形式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比较大。而互联网又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平台,文物信息如何保护则成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对于博物馆来说不仅要承担文物精神宣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文物进行必要的保护,那么,一旦推上互联网平台,如何保护则成为了最大的难题。因此,为了降低文物的风险性,很多博物馆只会选择部分文物进行线上展示。此外,为了降低风险,线上展览时间也会受到一定限制,无法满足参观者的相关需求。

跨界复合型人才匮乏

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传统展览的展陈方式开始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与此同时则需要大量的线上人才予以支持。例如,网络布展人才、图片修饰人才、视频拍摄人才等,尤其是一些文物介绍的专业人才。那么就当前来看,传统展览在展陈形式拓展过程中还缺乏专业性人才支持的,因为人才缺乏也就容易影响展陈效果,影响文物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效果。

三、疫情下传统展览的展陈保障措施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展览在疫情背景下进行突破和改革是一件好事,可以促进行业多元化发展,但是毕竟是新探索,因而也会遇到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展陈效果,下面则对此提出应对建议,希望对于疫情下传统展览的展陈效果提升有一定帮助。

政府、博物馆管理单位应当介入

传统展览需要大量的人流支撑,同时还要配备物质支持、信息流支持以及文物管理支持。但是疫情背景下,很多传统展览的展陈形式开始转为线上,线上受众更多,政府和博物馆管理单位应当适时介入,规范展陈形式和具体要求,确保线上布展符合文物展览必要形式,有助于推动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的实现,尤其是呼吁参观者积极响应线上展陈,这是传统展览生存的必然推动力。

(二)加强当地防疫措施

展览延期或取消的根源还是因为当地的防疫措施不到位。政府部门和博物馆管理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后疫情时代展览的防控工作,如制定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疫情防控操作规范制度、引入高科技防疫智能设备,以及优化数字化健康评估平台的功能,确保最大可能性地举办展览,减少展览延期或取消的可能,为举办展览活动释放积极的信号。

(三)培养展览复合型人才

疫情促进了传统的展览变革发展的速度,开启了展览线上业务的篇章。培养展览复合型人才将会是展览线上业务超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主办方应当加强会展职业人员的培训,以展览线上业务为切入口,培养博物馆展览行业数字化专业人才,重视员工线上业务的实操程度,提升团队专业水平。

结语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疫情时代,面对疫情的随时小范围爆发,我国已经进入了常态化的应对阶段,但是对于展览活动来说依然受到严重阻碍,毕竟这是一个需要人群集中的活动,而疫情的要求则恰恰相反,那么如何面对困难寻求更多元化的渠道呢?很多传统展览开始转型,依托于当前的新形势、新技术、新理念,探寻新型展览方式,但是与此而来的问题和配套设施也必须紧跟其上,本文对此做出探索,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于博物馆的传统展览突破有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眭海霞,诸丹,岳培宇,等.后疫情时代“线上展览”对成都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经验启示:以第127届广交会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36-42.

[2]郑嘉琪.从广交会看“云端会展”的数字化变革[J].中国会展,2020(15):56-58.

[3]张琼.会展行业该如何应对疫情的冲击[J].服务外包,2020(3):40-42.

[4]王南南.疫情对会展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