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设计  多元评价——“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3

分类设计  多元评价——“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思路

孔艳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中心小学  

【摘要】

作业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提升的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小学阶段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优化作业设计,进行小学语文作业多元设计和评价数量少而质量高的作业对于我们一线教师也尤为重要。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开辟别样的学习方式,是我们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双减”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正文】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学习阵地,那么作业就是学生学习的“磨刀石”。作业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提升的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小学阶段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一线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同的作业内容,没有考虑作业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味地期望学生都能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造成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从而遏制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业评价建议”指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如何落实新课标要求,优化作业设计,进行分类设计和多元评价的探索,设计数量少而质量高的作业尤为重要。

一、面对问题,认清作业设计导向

在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作业在不断发展与演变,作业问题层出不穷,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令人担忧。例如(1)数量多,耗时长。教师没能做到精简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断延长;(2)内容以应试为主,忽视探究和实践。作业内容的布置以教材为主,与生活实际、社会脱轨,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3)教师批改时间长,评价单一。作业量多,教师批改所需时间长,不能及时反馈和指导,单一的评价模式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多样性发展,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能力差异,需求不同。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学生对作业的消化程度和需求差异明显,难以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5)观念错误,忽视能力发展。教师把作业视为强化所学知识的工具,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6)心理压力大,厌学。学生心理负担重,不愿主动做作业,大部分是被监督完成,少数学生有厌学心理。

可见,小学阶段的作业改革迫切成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探索的核心。国家要求学校把时间还给学生,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主抓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作业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重新思考作业的设计、布置、指导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让作业成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使其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二、分类设计,增强作业趣味性

枯燥的学习内容和单调的学习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单一、机械的作业形式也会逐步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效率和效果自然不理想。小学生都具有强大的好奇心,尤其是对新鲜的事物。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作业设计的效率,语文老师必须丰富作业形式,必须从以往的“抄写、背诵”的作业形式中彻底解放。

(一)“基础+弹性”分层作业设计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设置分层作业,全面建立“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让作业变得更有效。

设计弹性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对学习始终保持热情获得学习成就感。既让中下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又能让优等生“吃得饱”,所以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根据作业的难度、作业完成的时间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作业设计。例如,在教授完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弹性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选择:首先设计了第一项创造性的课后作业,主要是由基础好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课后收集与月亮又关的故事,并简单总结写景故事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重视日常的积累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二类是发展性作业,简单的写话练习,要求中等生把《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到中》两首古诗词翻译,改写成一小段描写月色的文字,其目的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通过已学的简单知识理解诗词的含义;最后是一项基础性的作业,要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要会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这是最基础的作业,主要目的是对课文的巩固和语言的积累。

通过弹性作业的设计,我们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有助于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我们则侧重于记忆理解型的作业,重在巩固基础知识,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侧重深度学习的思维实践和拓展作业,重在提高能力和激发学习潜能。小学生的弹性作业,打破了传统作业单调、封闭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作业变得更有效。

(二)“基础+特色”个性化作业设计

“语文特色作业”是语文常规、基础作业的拓展延伸,在完成基础作业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学情设计适合学生的特色作业。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爱读书、乐思考的能力,每个学期都会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段的要求等,对作业进行“改头换面”,这样起到了“减负提质”的作用,还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阅读是学生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结合四月份我校的读书节,老师们就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特色作业的活动中,例如:一年级为了激发学生们读课外书的兴趣,培养从小爱阅读的习惯,我们就开展了《亲子共读 齐绘绘本》的特色作业活动;二年级开展《奇思巧手 阅读书签》的活动,学生们则用一张张精美的书签记录自己的阅读足迹,增添了读书的乐趣。三、四年级开展《小小读书卡 浓浓读书情》的语文特色作业活动。五、六年级《思维导图 锻炼思维》将使学生提升一个高度,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书籍后设计思维导图,这样的特色作业在无形中构建了知识框架、锻炼了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设计特色作业的初衷,就是想把此作业成为一个支点,在基础作业的前提下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特色作业达到了“减负不减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引领他们走向更高的知识殿堂。

  (三)“基础+实践”实践性作业设计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语文实践性作业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既有趣又有用。于是,我们尝试了这种“基础+N”的作业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三.多元评价,让作业反馈更有效

作业评价是学校作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在作业评价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尽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老师、同伴、家长的评价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就好比一剂良药,能促使他们在反思中不断改正、进步和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让作业评价为减负增效助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一)自我评价——找出不足

当一个旁观者看问题时能做到心如明镜,反观自己却总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却找不到自己的缺点。在完成一份阅读计划时我们尝试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反馈中找到自己阅读中的缺失,在学生读完一本书时我们给学生一个阅读反馈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反馈表的内容找到自己的不足,为后续的阅读学习进行调整。

(二)同伴评价——“抱团”学习

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让同学间互相学习,从中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例如在作文批改时,我会让学生进行同桌、小组间进行互批互改“抱团”学习,因为同龄人的语言、评价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家长评价——增进关系

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是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亲子互动,不仅能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学习中,还能让家长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完成《书海拾贝》阅读笔记时,我们会让家长对孩子每周的阅读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可以是鼓励性的语言、也可以是给孩子提出期望或希望,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行字却成为了孩子每周最期待与爸爸、妈妈的一个互动,父母的鼓励是孩子们学习上最大的动力,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更强烈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师评价——中肯有效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评价形式。因为教师是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优点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我们要实事求是的指出并提出改进的意见,让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例如学生在完成一些基础作业时,我们对书写认真、工整的作业要及时的在作业本上进行评价和表扬,写错的字则让学生进行及时的订正,还有在作文的评价时,虽有同伴的评价,但他们的评价只是“片面化”,这时教师就要给出专业的指导的评价,这样综合、中肯的评价才会更有效。

由以往单一的评价发展到多元的评价不仅打破了以往传统作业评价方式,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减负增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

“双减”政策的落实让我们开辟了别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在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中,聚焦“双减”,探索出更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形式是我们的长期目标,不仅能让学生在能学、乐学、会学中完成学习,还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能,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学术期刊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4期

[2]提高作业布置多样性的研究【J】.牛萍.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

[3]王琦. 小学作业新模式助力教学质量提升--基于"双减"政策下的O2O校园智慧管理[J]. 现代教学, 2021(2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