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心理学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 2

中职教育心理学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赛丽太乃提·阿帕尔

新疆中泰高级技工学校   830000

心理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一年级开设,该阶段学生学习热情,活泼好动,但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感到困难。把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到中职心理学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和有趣,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专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并有机融合到中职心理学课程资源中,优化课堂结构,还需进一步探索。

一、教学前期分析

“想象的概述”节选自湖南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第一节,授课对象为学前教育 2021 级一年级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调查显示:本节概念多,内容抽象,学生阅读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课的关键点在于理解概念,区分想象的种类。在分析教材与学情的基础上,教师拟定了三维目标, 即知识目标:掌握想象的概念,理解区分想象的不同种类。能力目标:熟练运用想象的相关知识分析学习、生活中的想象活动。情感目标:参与想象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其中教学重点为:掌握想象的概念。教学难点为:理解想象的种类,对日常生活中的想象活动能正确的区分。本节课程的内容教学借助微信、QQ 空间、蓝墨云班平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微软 MR 眼镜宣传片视频、背景音乐等,引领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助教、助学的功能。同时,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准备了绘画纸,让学生大胆想象,动手创作,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策略分析

“想象的概述”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掌握想象的概念,区分想象的种类展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即当代中职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求,接触的媒体形式多元化、信息化,手机和电脑已成为她们必备的生活工具,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来提升学习效率。在教法上,教师选择启发式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在学法上,以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主。课堂上,借助微信、蓝墨云班平台等信息手段,通过视频分析、小组讨论、动画演示、游戏活动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微课练习和讲解,攻破本课的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资源分析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重要且丰富,大致可以从以下五部分进行分析。

1.文本素材。文本内容在整个信息化教学资源中占据关键引导位置,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简明扼要的编写,并配合相关的教材、教案、工具书补充完善。可利用百度、谷歌、校内电子图书馆等搜索下载相关文本资料。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可借助QQ、微信、知乎、小红书等平台进行交流讨论。

2.图像素材。图像素材是一种将抽象概念转换为具象的常用载体,通常在信息化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相关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微课。可以通过搜索百度图库、素材中国等网站,围绕文本关键词进行图像搜集。或通过数码相机拍摄和扫描仪扫描等方式搜集图片。图片可以应用于PPT制作,也可以作为视频制作的素材。

3.音频素材。音频素材通常包括音乐、录音和各种声音效果。在教学中,利用优美的人声、音乐和具有真实性的声音效果渲染、烘托教学内容,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课堂环境的交互性。在获取音频资料时,人声可以自己录制,多种音效可以通过音效网站下载。同时,为了满足教学的进一步需求,可以使用音频处理软件Adobe audit对音频文件进行处理,以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4. 视频素材。视频素材为常见的文本、图像、音频巧妙结合的教学素材,它可以是围绕课程某个知识点的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者一个情景。视频素材的使用让知识点解释更加透彻,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心理学教材中的专业术语、心理现象等就适用于视频呈现,以便学生了解特定的事例,掌握知识点。视频素材的采集可通过网易云课堂、爱奇艺、抖音等平台下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截取和存储,也可以直接通过 PowerPoint 等简单的处理方式获得。

5.动画素材。在信息化教学中,动画素材比一般的视频素材更具有生动性和创造性。动画素材可以在优酷、哔哩哔哩等网站上下载应用,如果教学知识点有特殊需求,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动画,使用专业的 flash 软件进行制作,或利用录屏大师将PPT 的动态演示进行录制。例如,本节课中,想象的概念就利用了自制的微课进行解说,概念的解释生动形象且针对性强,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总之,信息化教学资源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相关材料的选择。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精致的加工与制作,以最高效的方式呈现知识点,有效地抓住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

五、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将整个过程实施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学习阶段及课后拓展阶段。其中课中学习阶段包括兴趣导入、探究新知、归纳总结。课后拓展阶段包括答题闯关,巩固迁移。

1. 课前准备——了解任务、组建小组。课前教师将本课程的学习资源包在班级 QQ 邮箱共享,并且在蓝墨云班平台布置预习任务。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观看学习资源包里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源等,各小组交流讨论,搜集有关想象的资料上传分享于公共邮箱,进行知识经验准备。做中学的预习活动可以激励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加师生互动的紧密性,提升了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了解。

2.导入新课。课堂上,教师运用问题情境:“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有谁知道海绵宝宝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自然导入新课。

3.探究新知。

(1) 任务一:动手动脑,感知、理解概念。动手操作,感知概念。借助海绵宝宝组装游戏 (利用电子白板组装),帮助学生理解想象的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借助海绵宝宝的创作解析图,直观生动地阐述了想象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

(2) 任务二:质疑解惑,掌握种类。了解并区分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出示云层图片,了解无意想象。通过对图片加以分析、看图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无意想象产生过程,思考无意想象的特点。接着了解无意想象的特殊形式——梦,引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解释梦产生的原因,展示“糖果屋梦境”图片,把抽象理论转换为有趣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解有意想象,区分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理解创造想象,区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播放微软 MR 眼镜宣传片中的两个科幻场景要求学生仔细思考场景的特点,分析它与常规场景的区别。引出创造想象的新颖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特点。影片赏析可以达到视觉上直观的刺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接着,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关键词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巩固难点知识。

4.归纳总结。

(1) 知识梳理。利用板书中的“种类之书”,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板书,板书的同时加入画面感的视觉刺激,可以更好地突出重、难点,加深记忆。

(2) 训练考核。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不同图片,每个图片代表一种特定的想象活动,如:建筑师按图纸进行施工,吴承恩编写《西游记》,学生看《西游记》 想象出孙悟空的形象等。请一个学生将图片移到相应的想象种类后面,然后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这种训练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结合起来,更好地巩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祝晔,赵志霞.《旅游文化》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反思——以“探访帝陵”单元为例[J].文教资料,2015,(26):153-155

[2]李园园,李勇. 高职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4,(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