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高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

曹丽君 ,刘闪 ,高星 ,裴彩燕 ,刘景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摘要为使信息技术课程能够与各专业学科深度融合,适应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教学需,本文梳理了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研讨了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内容,提出了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方法,从而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充分调动高等教育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三阶段模式

目前,国家层面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新农科等教学改革对各学科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与时俱进、切合专业特色和需求的新的教学要求,如何更好地让信息技术与各专业学科深度融合,以选择性适应于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为了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人才的必要研究课题。

、高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目前各高校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大多数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程序设计等基本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该课程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专业需求,但结合行业需求,对各学科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专注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技术支撑还明显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主要应从课程体系,课程授课方式,课程授课深度、实践课程以及配套教材进行全面的改革,有助于形成体系教学,完善课程知识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在有限的学时内,部分学生学习感觉难度大,无法同步其他学生的进度。二是授课深度无法准确把握,特别是如何讲授课内容更好的结合专业,对授课教师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内容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应对课程内容进行更加科学的设计,在学习资源的设计和易用性上做到精益求精,对于在校学生,利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课堂将更多地开展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的研究和发散思维。

鉴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都开展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同时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提升,所以大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应区别于中学阶段的授课和学习形式,同时要在以往侧重应用软件讲解的思路上进行改革创新。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从基础知识、提高知识、专业选修知识三个部分进行尝试。

第一:抓基础,强素质,培养大学生生自学能力。大学生入学后,课程开课前进行信息技术知识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加强基础巩固。基础部分的学习和巩固可通过自学方式完成,不占用课程学分,课程组通过多媒体手段配置好自学的资源,例如电子课件,知识点短视频,题库练习,在线测试,讨论和答疑等措施。

第二:加强提高模块的讲解及实例演示。在以往教学内容基础上划分出重点必修模块,如统计分析模块、科技论文排版模块、演示文稿制作模块。三类模块结合实际应用,系统讲授实用技巧,结合案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专业选修部分,为后续专业课的开展奠定基础。面对不同专业,设置适合的选修模块,例如:针对财务管理相关专业,设置数据库技术模块;针对农学类相关专业,设置农业信息化模块;针对艺术相关专业,设置多媒体技术模块。选修模块的划分,更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加强专业认知,助力专业认证的需求。在选修模块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多采用讨论、分组合作和成果展示等方式完成,提高学生探索和实践能力。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方法

1.建立 “三阶段模式”课程体系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改革为“自修模块+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三阶段模式课程体系。

在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教指委提出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三个领域”及每个领域中“三种类型的知识点”,对“自修模块”、“必修模块”进行层次性的系统设计;对“专业选修模块”中的知识点按不同学科需求进行标注分类,针对学科特点进行内涵和外延的划分,设定不同的学习层次和深度;同时结合河北省高校学科综合特色以及京津冀经济发展需求,紧跟计算机发展前沿,适当拓展“扩展模块”中的内容。最终形成面向专业需求的“三阶段模式”课程内容体系。

2.构建信息技术在线学习及能力自主测试系统

大学生入学后,课程开课前首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基础知识后续学习。进行在线学习平台完成课程自修资源建设,学生完成自修内容学习,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均可进行在线水平测试。自修模块的学习通过自学方式完成,不占用课程学分,通过多媒体手段配置的自学课程资源,包括:电子课件,知识点短视频,题库练习,在线测试,讨论和答疑,配套教材等。

3.构建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选修模块

面向不同学科建设专业选修模块,同时对于不同的模块结合专业特色选取适合本专业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引入、分析、讲解展示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全过程。计划设置的选修模块有农业信息获取与处理、物联网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思维导论、信息安全基础、计算机前沿技术导论、微信小程序、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个人网店开设、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等。

4.构建以内容体系和学科融合案例库为基础建设富媒体智能云教材

教学质量的优劣除了受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因素影响,教材质量的好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质量教学需要优秀的教材。优秀的教材能够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能够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这种优质的教材是经过教学过程中的严格检验和反复锤炼后提炼出的教学精华内容。 案例库及学习资源的开发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可靠的内容支撑,对教材的整体构造提供有力依据。

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富媒体编排设计和交互设计,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行全新设计呈现(兼容PC),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扩展的、精致化的、社交化的全新学习体验。构建适应所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信息技术课程云教程。

、结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逐渐凸显为全新的思维方式。面向高校本科学生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要程度逐渐上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本论文是(1)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计算机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与资源建设”(2018GJJG304)阶段性研究成果,(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各学科各类认证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YZD202124)阶段性研究成果。(3)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衔接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2203152)。

作者简介:曹丽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多年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向:数据挖掘、数据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