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余远博

眉山市彭山区黄丰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不断的改变,小学语文的思辨性阅读受到了大家的重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发展比较、推断、实证、辨析等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它直面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普遍欠缺这一突出问题,积极回应时代发展对高阶思维的迫切需求,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习惯。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表达

引言

新课标的改革与突破,改变了原有的课程目标,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建构了更为清晰具体、层次鲜明的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学习任务群的出现使得语文课程内容在教师与学生面前以结构性的方式立体展现。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第一次整体集中出现在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架构中。作为新课标修订的创新点之一,对语文课程的实施与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语言与思维,从来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与外衣,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与本质,二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需要让思辨能力点亮课堂的火花。

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

小学时期,学生的语文学习正处于打基础阶段。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特点。想要让学生切实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就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从2001年开始,课程标准就提出了“发展思维”的要求,2011年版课程标准进一步要求“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2022年版课程标准将“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将其具体化为“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思维培养的内容更为具体细致,思维培养的方略也逐步清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顾名思义,就是用思辨性思维主导阅读活动与表达的语言实践,遵循了“读中思,思中辨,辨后表达”的活动顺序。“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小学会敏捷、灵活、深刻、独创、批判地思考。想要把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核心要义,教师应当精准把握“思辨”一词的核心内涵。“思辨”,是“思中辨”,也是“辨中思”,在思考中辩证,由辩证深入思考,这个过程由好奇产生疑问,由疑问产生思考,由思考开始质疑,由质疑发展批判,最后由批判促进反思,这一过程符合了理性思维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意义

2.1阅读与思考结合,创新教学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其将阅读活动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可尝试通过思辨性阅读教学重新调整教学方法,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在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推动下,语文教学展现出了更为出色的人文功能,学生看见的不仅仅是包含在教材当中的文字知识,更包含文化、技能等关键知识点,是对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进行训练的有效方法。教师要不断尝试创新阅读教学活动,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下,鼓励学生从客观、对立的角度阅读相关教学文本。“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思辨性阅读教学正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法。让学生去思考、研读,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2.2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阶的理性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与表达中有“思”也有“辨”,“辨”的过程让学生以怀疑的眼光与批判的视角去审视现有的结论,验证真伪。新时代的青年不应当“听风是雨”,应当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批判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学生有依据、有条理地审视作品与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是一种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

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策略

3.1关注文本矛盾,唤起思辨能力

想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教师就应当抓住学生思维的“认知起点”,迅速确定学生思维的“发展区域”与“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文本的“矛盾点”,做到“引而不发”,让学生将“提出疑问、表达质疑、得到答案”的过程循环往复,从而促进思维的纵向发展。为了唤起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就要格外关注教学文本中引发学生疑问的地方,重视学生口中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2聆听,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

在语言审美力的引导下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教学的关注点要放在语言表达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发起综合训练的重要载体。在这一特点下,感受语言当中的美,才能使学生产生感悟,进而完成思辨性阅读任务。但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思辨阅读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只要求学生思考,并不会引导学生鉴赏语言中的美,导致语言中的情感价值无法表现出来,学生的语言审美力得不到培养,自然也无法完成思辨性阅读任务。在语文思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借助“聆听”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力,促使学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完成思辨性阅读任务,加深对于文本素材的理解。

3.3思考与辩论中的思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会积极思考,对文章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疑问,对所谓的“标准答案”感到迷惑,对“灵光”教师要善于运用,让他们在小组辩论、辩论中提出质疑、在质疑中激发思辨思维的成长。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常常让同学们集体协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问题,却忽视了同学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对“权威”产生质疑,从而造成合作的结果只是学生们的回答,这样下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3.4练习,互动中形成语言技巧

简单来说,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种阅读观点,对教学活动的后续开展要求形成一个新的认识。在围绕语言审美力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思辨性阅读建立对应的互动练习机制: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审美意识,感受语言之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形成语言审美力,能够结合语言审美力感知文本的思辨性表达特点,确定文本表达活动的后续发展方向。

结语

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阐述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及意义,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让思辨性走进语文课堂,在学生的阅读与表达中,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质疑的能力,逐步养成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

参考文献

[1]柳向阳.关注言语表达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阅读策略例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02).

[2]董有志.小学语文课堂思辨性阅读的策略研究——以沪教版课文《信任》为例[J].教育参考,2022(04):84-89.

[3]刘莉.在思辨中彰显语文课堂的理性光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