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效果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效果的探讨

杨丽

弥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云南 弥渡  675600

摘要:本文从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的情况调查出发,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这一制度在推行实施上存在实际效果跟预期目标相比有差距,农村地区参保人数少,覆盖率低,基金增值渠道狭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增加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支付力度;完善保险管理制度;拓宽增值渠道等建设性意见。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有益的推动。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化路径

0引言

由于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因而导致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到2023年为止,我国已经呈现出人口负增长的发展趋势,而随着出生人口的持续缩减,我国的老龄人口在整体人口比例中占比会越来越高,这必然会为城乡居民的养老问题带来巨大压力。而目前我国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为老龄人口提供养老保障,维护社会公共服务稳定供给,满足广大老龄人口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社会服务制度。而这一制度目前推行实施的效果如何?影响该制度稳定可持续运营的负面因素都有哪些?如何才能更好地通过制度优化,保障这一制度有效地为老年人提供其所需的养老服务?以下本文就结合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就其实施效果进行详细探讨和研究。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化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

以往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是由各个家庭以居家养老方式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因为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80后、90后出生的一批人口,很多都要一对夫妇要同时照料一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的情况,而这必然造成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很难满足老龄人口的现实养老需要。而这部分无法完全通过居家养老解决的养老需求的缺口,只有社会化的养老福利制度作为保障才能满足。而老年人要雇保姆照应生活,住福利院,养老院,没有资金是根本无法办到的。而通过推行并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让大量的社会公众在尚未步入老龄化阶段之前,通过定期缴纳保险金,在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则可以有效解决很多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缺口通过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无法满足的问题。因此,通过推行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社会化的公共资源调配,让老龄人口可以获得养老服务,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唯一手段。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防止老年人出现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悲剧发生。

1.2有利于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解决全社会的养老问题

虽然从需求上来说,养老仅仅是老龄人口的问题,但是任何人都会老,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步入老龄化阶段,因而理论上所有社会人口都有养老的服务需求,而这部分需求在一个人年轻时是不会显现的。这就导致拥有较强经济能力的年轻人,在其经济状况最好,最有可能拿出资金资源解决自身未来养老问题的阶段,很少考虑到提前安排部分资金为将来养老做打算的情况。而等一个人已经退休,丧失收入来源后,又不可能从其他途径获得收入,来解决自身的养老问题。所以,通过建立并优化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让一个社会中的非老年群体,通过缴纳社会保险的方式一方面为其将来老年后的养老需求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以往参加保险,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存在现实养老需求的社会人口提供养老资金。这可以通过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而解决全社会人口的养老供需在时间段上的错配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的养老矛盾,维护健康正常的社会秩序。

1.3有利于改善社会福利待遇和公共服务水平

因为养老虽然是所有人都有的需求,但是如果依靠家庭居家养老来解决养老需求问题,实际上对每一个家庭来说,是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可言的。但是因为养老需求的规模过于庞大,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税收来解决全体国民的养老问题,也会因为经常性耗资过大而拖垮国家财政。而通过推行并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让具有较高收入水平的年轻群体通过缴纳保险金,形成资金池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就形成了社会化的养老服务,这对所有参与养老保险的居民而言,都属于一种社会福利,而通过推行这样的保险制度,也能通过合理调配社会资源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而改善社会的公共服务水平。

2.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2.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偏低

由于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制度推行起始点相对于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就比较晚,同时在制度推行上采用的是自主参加、自愿缴纳的形式,因而在这一制度推行之初,很多城乡居民因为不了解这一保险制度,而并未参保,没有缴纳保险金,直到这一制度推行一段时期后,很多社会居民逐渐开始认识到参加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才逐渐有所提升。不过即便如此,目前我国的人口总数里面,依然有大量人口并未参保,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偏低,必然影响到这一制度的推行效果和服务水平。

2.2农民投保积极性较低

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因为消息闭塞,很多农业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不高,不了解现代社会的保险制度,因而很多农民都并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加之因为我国在建国后长期实行以农业补贴工业发展,工农业发展上存在剪刀差的问题,这使得我国的农村人口普遍在经济收入上不如城市人口,而因为考虑到保险制度的全民性与社会化管理需要,不可能通过针对城乡居民设定缴费标准上不一致的保险政策,这就使得农村人口单位收入水平下,用于参保缴费的开支在其收入中占比明显高于城市人口的比例。这使得很多农民投保积极性差,不愿意花钱参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大范围推行。

2.3城乡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渠道有限

从宏观角度观察,一个国家福利养老制度的运行,并非取决于某一时期养老金的绝对数量,而在于领取养老金的人群跟支付养老金的人群二者的比值是否合理,而因为新出生人口越来越少,步入老龄化的人口越来越多,必然导致养老保险的资金池规模不断缩水,将来有可能面临养老资金存量告罄,无法继续支付保险金的问题。同时因为养老保险在资金性质上的特殊性,按照我国的政策,也是不允许将其投入到任何生产经营性的项目中,去实现保值增值的。这就导致保险金的基金增值渠道十分有限,虽然我国在2012年出台专门政策,允许养老金入市通过股权投资进行保值增值,不过这一政策只规定了只能把基金存量的30%用于股权投资,而且只能投资于内地沪深A股市场。这就导致养老金的增值渠道十分有限,很难以投资理财作为主要手段实现资金池存量的保障。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效果的评价

3.1促进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通过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使得我国大量城乡居民通过参保加入保险服务的用户群体中,从而使得我国的保险市场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现代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因为保险制度属于基于每一个人基本需求而设立的制度,因而加入保险制度的社会人口越多,参保人数规模越大,对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满足社会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产生的作用越大。而以往商业养老保险因为收费高,普及率差,很难起到带动全社会人口大规模参保的作用。而通过推行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大规模参保,这有力推进了养老保险在我国的发展。

3.2推动社会养老规则更加公平

通过推行养老保险制度,也使得很多老年人口切实获得了养老福利,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了越来越多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这可以使得社会上有经济能力,而暂时没有养老需求的年轻人口的闲置资金被得到更为有效地利用,通过社会资源的集中和再分配,更好地实现了社会养老规则的公平,这对提升全社会福利水平,改善社会公共服务都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3.3跟预期效果相比不够理想

通过观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推行效果可以发现,目前在实施上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虽然这一制度属于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制度,带有公共福利的性质,不过因为很多农村居民没有加入保险,保险制度正在农村人口中覆盖率低,因而造成制度实施的受益者主要为城市居民,而农村居民中很多并未受到这一制度带来的养老福利。因而跟预期目标相比,这一制度的社会化水平还不够理想,施行效果跟计划相比表现出不小的差距。

4.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几点建议

4.1增加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支付力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主要由参保的用户通过个人缴纳养老金,从而解决养老金的资金来源问题。而这在新出生人口不断缩减,老龄人口不持续增加的社会环境下,很有可能因为新参保的人口缴费规模越来越小,而养老金支付难以为继的问题。所以,通过利用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手段,增加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从税收等财政收入当中,拨付部分资金,用于弥补养老金资金池存量不足的问题,是解决养老金资金缺口,运用财政力量 更好地维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运营的重要途径。

4.2进一步完善城乡养老保险管理制度

首先,应针对参保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农民通过了解养老保险,认识到参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加强宣传提升农村人口对这一制度的认知水平,从而提升农村的参保人口数量。与此同时,应针对农村人口收入水平低,参保缴费压力大的问题,设立专门政策,由基层政府,村集体,承担部分的缴费,通过分担一部分农村人口的缴费数额,让农村人口的参保缴费压力大大减轻,从而促进更多农户家庭参保。另外,还要注意,做好农村参保与养老金发放的便捷化服务制度建设,让农户在村里家里就能通过网络平台或村集体代办,保险服务人员下乡等方式参保,退休农户通过手机就能便捷领取养老金,通过完善制度,改进服务,从而更好地便于农户参保和领保险金。

4.3拓宽养老保险金的增值渠道

因为养老保险金拥有巨大的资金池,而我国属于经济高速发展,通胀也相对较高的国家,因而如果不进行存量资金保值增值的有效管理,仅通胀就有可能导致每年养老金存量资金的巨额亏损。所以,应拓宽养老金的增值渠道,允许其投资到我国一带一路在其他国家的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允许养老金用于提升股权投资的比例,并针对国际上资本市场一些低风险,稳定性强,有需求支撑的公用事业类的投资项目如电力、燃气、供水、铁路、通信设施建设等,允许养老金进行投资,这样通过拓宽养老保险金的投资渠道,让其更多通过投资进行保值增值,从而避免存量资金管理上出现的亏损而资金池规模越来越小。

5.结束语

通过从多个角度研究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认为这一制度虽然在设计上是十分成功的,但是在推行实施上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通过及时观察制度施行问题,深入研究改善优化这一制度的办法,是更好地推进这一制度健全完善的必要工作。受笔者水平所限,本文在这一课题上的研究是粗浅的,还存在很多不足,不过希望能抛砖引玉,通过对其中一些代表性问题的探讨,为制度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海波,李文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责任划分机制与优化研究———基于广西2020-2050年数据的预测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9):118-128.

[2]李钊淇,杨明旭,陈瑞莉,等.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对IRA计划发展经验的借鉴[J].市场周刊·理论版,2021(4):133-137.

[3]吴敏,梁岚清.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生活消费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20,34(5):11-20.

[4]李文军,张欣.广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研究———基于2020-2050年数据预测[J].地方财政研究,2020(9):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