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

田高勇[,]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不仅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广大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入、爱国热情普遍高涨。但由于大学生理论功底还不够深厚、加上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以及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依然任重道远。深入分析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大学生;路径;

中文图书分类号:A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1]223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更要重视。近年来,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大学生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空前高涨。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各种文化和不良思想不断冲击着部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各个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拥护者,为新时代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总体较好,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认真研究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重存在的问题,对于做好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全国各个高校也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民族自豪感和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更加强烈。但也有一些高校,对意识形态教育缺乏重视,没有专人负责,使得这项工作流于形式,虽然会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但部分高校由辅导员担任讲课老师,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讲课内容太过本本化,不够深入、学生也不愿意听,一节课讲过之后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很累,几乎起不到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所排斥。课后又无专人检查教学效果,听取意见反馈,于是,教学双方都不重视,疲于应付,使课程失去了原来的意义。部分专任思政课老师只讲书本上的课程,很少向学生拓展外部形势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意义,这就使得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意识形态教育变得有限。

(二)多元文化冲击,缺乏正确引导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外国文化也大量的涌入我国,其中的优秀文化推动着我国的发展,但其中的糟粕也给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冲击。

现在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虽然没有改革开放初期那样严峻,但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社会思潮的冲击仍然给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外来文化的冲击,最为显著的就是洋节日在中国的泛滥,尤其在大学生中间,部分大学生每逢洋节日总是要庆祝一番,俨然把其当成了我国的一种传统节日来庆祝。以及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外国人的社会制度等等,这些经过外国人的包装,都让不少涉事未深的大学生产生一种别样的心理,仿佛国外一切都是美好的、幸福的。殊不知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要全面地看问题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富裕,虽然民主,但那只是少数人的富裕、少数人的民主,普通人依然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化成为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网络事件经过发酵,被人推波助澜之后,几乎主导了整个舆论导向,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而部分高校对此却缺乏正确的引导,意识形态教育往往本本化,很少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

(三)部分高校大学生理论知识缺乏,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够深入

虽然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才得以进入大学,在这十多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一直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学生也得到了一些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但大部分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仍然不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深入的认识,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本本层面。部分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社会的变化去了解我们的国家。这些学生一旦遇到难以理解的事情,很容易判断错误,造成自身意识形态的混乱和动摇。一旦网上出现一些恶性事件,再加上不怀好意者的推波助澜,部分理论功底不够深厚的大学生,很可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混乱。知之愈深,信之愈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摇,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入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不够深刻。因此,高校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分析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学校方面也要在教学机制方面予以配合,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认真分析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队伍的建设任重道远,目前迫切需建设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高质量教育队伍。”[2]教师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人物,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教师理论功底深厚,讲课趣味性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大学生进行授课,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平台,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然而部分学校对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由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部分辅导员本身理论知识相较于专任教师就略为薄弱,又要忙于各种行政事务,分身乏力,上课效果自然也要大打折扣。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招聘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由辅导员讲课也应选取有经验,理论知识丰富的辅导员,或者选取理论功底深厚的专任教师授课,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讲课的趣味性,多与学生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真正想要什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理论联系实际,不要照本宣科,在讲理论知识的同时,多与学生讲讲现实中发生的事,使学生意识到意识形态教育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增强学生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视,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落实意识形态教育责任制

有些高校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之所以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落实好责任制,使得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工作的好坏没有人负责,部分学生和专任教师互相敷衍。因此,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责任制。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首先在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具体工作中要有专人负责,专人检查,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不仅要检查课是否按要求在上,更要检查学生上课的效果,听取学生的课堂反馈以及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建议,把工作落到实处,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对于不认真落实工作的,要责任到人。

(三)加强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如果学生思想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具有独立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项工作就容易开展了。但理论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必须久久为功,因此,高校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学生理论功底扎实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就上来了。无论是面对多元的文化冲击抑或是别有用心者的错误引导,都能守住初心,不为所动,坚守意识形态的阵地。这就要求高校专任教师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中多下功夫,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运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多为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知识、党的历史、党的初心与使命,社会主义的规律与前途等,让学生喜欢接受意识形态教育,自觉主动学习,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从而提升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利用好网络的影响力

当今社会,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网络空间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家园,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人们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3]336各个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也要利用好网络这个舆论阵地,进驻各个网络平台,将能够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发布在网上,将高质量、正能量的内容与通俗化、趣味性等特点相结合,以学生容易理解,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将会取得比课堂上更好的效果。

三、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

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改善社会风气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观察当今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

[3]326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乎高校的教育性质与办学方向,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对其意识形态的教育,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中的大部分将来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了,将来当他们领导各行各业时,也会进一步教育下一代,在好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

(二)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西方的一些不良文化和风气也在逐步的影响着人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不断扩散,给我国的社会风气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改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发展有着全面深入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在智力、体力、能力和社会联系、社会交往方面都得到发展。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大学阶段的学生,褪去了高中时期的青涩和懵懂,开始接触到部分真实的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把他们的三观扶正,把他们的意识形态观念筑牢,使他们自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将来当他们成为社会的主力军,走上社会的各个岗位时,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到时整个社会的风气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邓小平指出“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4]9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发展靠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党和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信心。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征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尤其紧迫。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过硬,在政治素养上更要过硬,要又红又专,做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是培养一名合格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有了正确的立场才能真正学有所用,为国家做贡献,做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结语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意识形态教育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斗争依然复杂,我国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更有力的领导、更有效的举措,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为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马学春.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J].知识经济,2020(18):153-154.

[6]李馨梅.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J].现代交际,2021(02):131-133+130.

[7]周而凤.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之策略探析[J].三明学院学报,2021,38(04):7-12.

[8]李荣.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1(08):50-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