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新基建”背景下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杨德永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天津  300162)

摘要:紧跟“新基建”背景下的现代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培育智能化生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战略性教育目标。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认识“新基建”的内在含义,在“新基建”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才培育的新要求,优化人才的培育方式。所以,作者以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做案例,分析了“新基建”背景下对于机电专业的新要求,以及在这种要求下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新基建;技能人才培育

引言

中国“新基建”的概念,将5G、人工智能、互联网与物联网界定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做支撑,制造公司在增进制造工艺由机械化到自动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的工艺升级与转型时,也促进了制造模式从大面积标准化制造朝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转化[1]。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工艺推动工业整体优化升级的环境下,工艺性人才的需求和标准也随着产生了改变。按照当代我国对于高质量技术人才的要求,职业院校应怎样来培育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技术人才队伍的壮大是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其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且必要根基。最近几年,怎样培育现有机电专业人才来满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已是有关专家、学者及院校分析和探讨的重点。

一、新基建背景下对机电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1. “新基建”内涵

和道路、机场、桥梁等一些传统的基础建设对比,这两类基础设施均具有公共性、通用性及基础性等方面的属性,然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数据化、网络化、技术改革创新及智能化生产的有关基建,更彰显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专业化与创新改革,推动数字化科技的产业化推广与应用,促进了传统制造产业的更新换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重点反映在新思想理念、新工艺、新应用与新动力等方面。

(1)新思想理念

与原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比,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反映了特有的经济学特征,应要用新思想理念做指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习主席提出,全球经济信息更新换代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世界性新工业革命会进一步改变人类社会,着重提出应大力推动数字信息化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融合,给新的经济建设提供新动能。“以新的发展思想作引领,工艺创新作驱动”是国内经济从迅猛增长转化为高质量建设时期的发展策略。数字信息化经济引发了关于信息收集、标识、保存、操作、安全、传输等环节,支持信息化产业系统的数据化经济公共基础设施的需要[2]。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背景下,以新思想理念作指导,首先把控好信息化经济发展机遇,促进制造产业的竞争力;其次,切实理解新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及“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发展战略目标,采取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科技推广与应用,增强创新优化的活力,促进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建设的进程。

(2)新工艺

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的关键核心工艺均是全新的。5G、信息化、人工智能、网络化等新型科技将是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核心。紧跟全世界制造加工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化、云计算与互联网等先进科学技术正在快速融合到制造加工行业。工业5G、大数据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加工工艺技术等方面日渐成熟,正不断地推动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特别是普遍使用的5 G网络,有着大宽带、大规模连接以及速度快延时低等许多特点,已是当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引擎。

(3)新应用

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发新的应用,在制造行业发展、通信、医疗保健等方面会发挥非常重要的功能。在制造行业建设方面,以装备加工、汽车、家用电器等生产加工产业作重点,科技在信息化工厂、信息化生产线、信息化车间的应用场地得以进一步挖掘;从通信方面来看,原来的交通公路利用5G科技来支撑无人驾驶;原来的物流配送+物联网+5G无人配送车,达到了智慧存储、分拣、输送等,改变了原来的人找件变成件找人。

(4)新动力

新基建,促进了国内经济网上网下有机结合的新时代脚步,在推动数字制造产业信息化建设时,提高加工行业与服务业的工作效率,促进智能加工、数字化交通、电商、新媒体等有关行业的快速拓展。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的无处不在、高效、低投资会一定程度地降低新工艺、新方式改革创业的准入资格、工艺难度,推动其协调性与机动就业。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助力器”“催化剂”,一定会在稳定增长、协调结构、普惠大众等环节起到非常重要的功能,给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是支持中国今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是世界化的主力军。

2. “新基建”对机电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1)素质需求

流水线制造方式是原来制造加工业的一个关键特征,应要许多流水线上的员工,紧跟智能化制造的进程,机器替代日益普遍,单一循环的操作会被机械代替,进而催生了机电综合型的智能编程、运作、机器人组装、调试、维修等许多新的就业机会。紧跟新理论、新工艺的渗透,技能人员应要拥有更高的专业素质。

(2)人才知识需求

传统机电专业人才主要培养对常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机械结构较为了解,能够进行基础的电气系统安装、维护,可以调试自动化机床,修改建议控制程序与编程的人才。紧跟制造行业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里的设施、制造流程也日益智能化,一定会要求新型技能员工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还要全面地掌握智能生产的整个过程,了解信息的收集和传送、整理和分析、应用程序和决策。所以,5 G科技、人工智能科技是智能加工生产专业类员工一定要学习的新理论,并建立新的数字化科技对制造加工行业赋能的理论系统,这是目前制造加工产业创新优化的趋势。

(3)人才能力要求

紧跟传统加工行业由“中低档”朝“中高端”更替升级,高端智能化加工生产会变成行业新态势,行业内技术人员不但应拥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应要具备工艺迁移、工艺研发与科技创新技能,单纯的职业技能很难符合科技的快速发展,一定要培育大批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来解决实际生产中复杂交错工作的工艺问题。这些技能的培育取决于现代数字化技术[3]。新基建给智能化加工生产类员工的技能培育给予了重要载体。

二、新基建背景下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就必须有一个和其相契合的员工培育规划,按照国家2003年给高技能人才给出的界定,给出了下面几种培育模式。

1. 构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立对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来讲非常重要。原来的课程体系仅仅重视专业知识内容的教学,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特别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蓬勃发展的时候,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应要设立一些辅助性专业,其中包含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的推广,大数据网络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才培育的具体需要,并要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结合高能技术人才的概念,需要把“新基建”背景作课程结构设置的基本准则,把“学生应用能力”当成专业实训的基本标准,把课程结构建设分成三层:公共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理论。

公共基础理论通常是在职业院校的第一年学习,它重点包含品德修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高校英语、管理学、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学科,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基础科学、人文理念和心理素养。

专业基础理论通常在读职业院校的第二年完成,机械和电气专业的基本理论重点有仿真电子科技,电子电路探究基础,数字化电子科技,设备设计基础,设备制造加工基础,液压气动工艺等学科。重点是为了加强同学们的专业理论基础,进而让学生在校三年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较好地把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操作相结合,而且逐步掌握用专业知识来指导实践。

专业技能理论重点在于理论的应用,对此,老师重点是传授给学生那些实用性强的技术能力,重点包含多种方面软件的应用,比如平面软件AutoCAD,立体造型软件SolidEdge,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等。

为了增进同学们的专业意识,合理安排相关专家举办网上或实地公开讲座,来充实同学们的思维模式,以专业课程作主体,技能课程及专家讲座作辅助,让同学们快速学会新技能、新知识、新方式。

2.技能人才的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是完成人才培育任务的最基本的保证。结合机电专业人才素质需求的改变情况,提出了对于课程体系内容的优化改革。把公司工作岗位具体需要作导向,把高质量就业作基础,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对于课程内容方面,开展有目的的创新,培育同学们的能力和具体行业应用相契合,建立在区域行业应用基础上的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同时更大程度地与有关公司相对接,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之后,就能够到公司第一线进行实训,真正进入实地考察,让同学们亲自感受书本理论与具体制造过程中的不同,构成三维思维体系。

(1)围绕5G 互联网基本设施作中心的培育计划。结合5 G技术和如今机电专业的密切关系,针对今后社会行业的需要,智能设施和机电综合管理需求很多具备高端技术、跨学科技能的专业员工。职业院校需要服务于该专业就业的实际需要,满足当代就业的需求,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有关对人才培育方面的方案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出对应的调节。例如,提高同学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从原来的硬件设备分配实践一步一步朝“硬件+软实力”的升级;促进校企间的有机合作,认识与掌握5 G科技在机电综合产业的推广应用,让学生了解就业的同时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

(2)科学应用模拟软件对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开展教育,应要许多的现场教学实践,可院校的资金有限,模拟工艺的应用不但在运行中未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实践起来也较为简便。采取简单的组装流程设置,把一些计算机开展较好地连接,如此不但减少了投入资金,还可以减少操作投资。模拟软件在教学活动中,有着极大的直观特点,可以把设施进行最大程度的示范。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老师能够通过模拟软件开展演示,同学们可以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流程,提升教育成效。

3.线上线下综合学习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过去人们得到资源渠道不多,而如今广泛的互联网资源,也让职业院校的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高度集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实运用互联网资源,老师可以先录制微视频让同学们进行独立学习,此外,一些学院创建本校的公众号来上传和同学们有关的信息,比如有让学生怎样处理学生证丢失后挂失补办的问题,或者是国家政策里对学生相关的一些内容,学生能够真正通过互联网资源来掌握,此外,老师能够创建本人微信群,且利用它上传和课程有关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利用智能手机来做好线上练习,如此,能够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大数据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地方与场景,对职业院校而言,数据信息中心推动了网络教育的脚步,特别是在冠状病毒泛滥时期,行业数字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网络教育逐步出现,很多事实表明,利用网络教育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的教学目的更高效。这种结果得益于信息中心给予的许多教育共享平台,可以实时掌握同学们学习动态,较好地监督和测试学生,给老师的评估考核提供了方便。

4.推进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创新

学院能够基于本校专业优势和特点在智能化加工产业链中的分工与位置,面向本地智能化加工产业建设与尖端技能人才的需要,与智能生产核心环节、核心技术向匹配,和政府、企业进行生产和教育的进一步合作,打造“行业领军型”职业院校,促进智能化生产核心科技能力积累与师资培训,全流程资源研发。并且,院校需在智能化生产行业市场规划的分布式产教融合环境下,在当地多处规划智能化生产高质量“三维”产教融合基地,围绕院校企业匹配服务中心、公司博士工作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岗位培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训和实践中心建设等环节的发展,优化改革校企合作中心的运作和保障,将单一性的校企结合,升级成政行企校多方合作,提高匹配服务产业链的能力,促进智能化生产专业人才培育的创新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对机电装备制造行业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职业院校一定要重新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契合新基建关于人才的高需求,探求机电专业人才培育的新渠道,如此,才可以培育出适合智能化生产转型升级所需求的高水平高素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丁荣贵. 新基建的新思维,新项目,新人才和新治理[J]. 项目管理评论, 2020(3):6.

[2]柯清超, 林健, 马秀芳,等. 教育新基建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方向与发展路径[J].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11):7.

[3]白礼彪、刘家乐、孙怡晨、杜强. 把握"新基建"特征内涵,升级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J]. 项目管理技术, 2020, 18(12):5.

作者简介:杨德永(1976—),男,天津市武清区人,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现代加工系系主任,高级讲师,大学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和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