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关于初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讨

陈亮生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孟公镇中心学校     湖南娄底417605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了热门话题,不只是文化学习要强调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学也同样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通过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报告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体质健康程度逐年下降,缺乏有效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体育课成为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培养途径。田径是传统的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发展较为成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田径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阶段、田径训练、训练强度、训练量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如果在教室内长时间静坐,不能呼吸新鲜空气,很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田径是体育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中进行运用时,教师为了确保课堂安全,并不会加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使得田径在体育教学中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对课堂进行优化和改进,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加大训练的量和强度。

一、田径训练中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

  在田径训练中,我们将训练的次数、时间、距离等称之为训练量。训练强度则是指运动的速度等。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单纯的追求训练量,不对训练强度提出要求,学生的运动成绩不会得到提高,反而会陷入瓶颈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想要通过田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骨骼还在小幅度的发育,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的骨骼发育,同时提高学生的呼吸系统、运动系统能力的提升。同时,田径训练也不止包括跑步这一项训练,还有专项的一些提高训练。因此,在课堂中加入田径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得学生的健康程度得到提高,还能够非常有效的丰富教学课堂。但是,在田径训练中,我们一定要合理的安排好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关系,不能因为过大的训练强度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要保证必要的训练量,使学生的身体得到相应的刺激。

二、影响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因素

   首先,对田径训练中训练量和强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长和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义不了解。很多家长认为,在初中阶段,学生承担着较高的升学压力,学习的内容和科目越来越多,想要获得满意的学习成绩,就要放弃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意义不大。但是,随着中考体育的不断改革,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国家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须要为体育课留足够的时间,并且在体育课堂上加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才能使训练效果更加显著。其次,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安全,不会在课堂上进行大强度和大运动量的练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心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好奇。体育课堂较为开放,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在田径训练中,学生很容易由于动作不标准等问题出现安全隐患。这些因素制约了体育训练的量度和强度的提升。

三、在田径训练中确保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策略探讨

  1. 加强学生认知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较为呆板和无聊,学生对于体育锻炼也没有很大的兴趣,并且,田径的训练需要提高训练量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但是,训练量的增加也使得课堂更加无趣,学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课堂教学就起不到好的效果。同时,学生不了解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的好处,没有相对应的体育锻炼知识进行奠基,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损伤。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积累体育健康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兴趣。

  首先,我们可以在每个学期都安排室内课,着重为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知识。例如体育训练中常见的一些损伤,“中暑应该如何处理?出现扭脚时要如何紧急消肿?”这些知识不仅在训练中可以用到,也是对学生生活常识的补充。同时,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员训练的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在田径训练中的重要性。其次,在课堂上进行田径训练时,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训练方法,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身体素质的提升。

  1. 合理安排田径训练中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的引导者,教师需要在课前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素质不同,合理安排不同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能够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升。

   以《100米跑》的训练为例。一个班的学生众多,但是,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通过,所安排的训练量和强度有所不同,因此,我在正式授课之前,按照我对于学生的了解,将学生进行分组。本节课的内容是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因此,我将训练的内容划分为50米跑、80米跑、100米跑三项。素质较差的一组,训练量为50米和80米跑需要各进行三组,100米跑一组。由于训练量较小,我对训练强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需要每一组的训练都达到我要求的速度,如果没有达到,就要加罚一组。而对于素质较好的一组,要求50米、80米、100米各进行三组,50米跑和80米跑100米跑的第一组做出了跑步时间的规定,剩下两组100米跑只需要学生坚持跑过终点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不同训练量和强度的合理安排,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

  1. 总结训练经验,合理优化训练量和强度的配比

   在训练过程中,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配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学生的情况和训练场地的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同时,在教师不断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使其安排出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训练需求。

   以《蹲踞式起跑》的训练为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会先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动作,再让学生进行旗袍的训练。但是,由于起跑线的数量有限,学生的人数较多,想要学生将动作做到规范,就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训练。因此,我会让学生站在起跑线后,按顺序进行练习。这种方法缺乏训练量,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并且训练强度也并没有达到要求。我总结教学经验,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将每组动作最标准的学生安排为小组长,对组内成员的动作进行纠正,这样的改变,加大了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也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了知识。

总结

   综上所述,在田径的训练中,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只有合理安排二者的比例,才能使学生得到身体素质和健康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运波,刘家党.初中体育教学中关于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研究[J].体育风尚,2018(5):80.

[2]王立军.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