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阈下复合型军事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新文科视阈下复合型军事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

刘雯雯

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

摘  要:新文科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文科教育全面进入重塑性、创新性、融合性改革的历史阶段。在新文科理念的基础上,通过重塑教育理念、完善学科体系、创新训练模式、丰富评价层次等多种方式,重塑复合型军事外语人才培养的立体路径,为“为战育人”提质增效。

关键词:新文科;军事外语;人才培养

一、重视理念培塑,奠定人才培养大格局

首先,形成新文科视阈下人才培养的综合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不再是传统的“语言+技能”机械性知识取向,而是承载军事交流、战略意图、文化输出和全球治理的综合价值取向。要认识到军事外语不单单是“桥梁”与“纽带”,它还是我国武装力量同世界各国武装力量交流互鉴的媒介,更是我国参与全球军事力量再平衡、进行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力载体。所以,只有进一步凝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价值共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以国家发展需求和军事安全需求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军事外语的建设意义。

第二,塑造广义教学对象的扩展概念。传统教学的对象为学生,主体单一。在新文科理念下,教员、学员、尤其是遂行相关任务的基层官兵均成为培养对象。一方面,师资力量对新文科理念普遍缺乏认知,对新需求下的军事外语教育缺乏准确定位,严重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新文科视阈下人才培养的主体对象不应将教员和学员对立起来,而应当建立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包容理念,并以此原则制定师资培训的具体制度,将教员的理论提升内化于知识输出,用学员的军事优势补充教员的军事素质不足,通过教学相长实现理论知识深化、军事能力加强和人才共进的目标。

另一方面,遂行军事交流、联合反恐、海上维权等任务的基层部队官兵是军事外语人才的重要来源,加强军事外语实战培训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军队院校的办学格局与能力,还是将军事外语师资培训、学历教育和实战训练打造成“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抓手,使其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外语教学名牌。

第三,引导一体化融合式培养理念的生成。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新时代特色为背景,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的学科发展新模式。可以说,交叉融合是此轮学科改革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它将在理念、特征、路径上全面发挥其导向作用。军事外语作为存量学科,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并非是要搞“颠覆式”革命,而是要“守正创新”,将基本教学内容与军队遂行任务要求与任职岗位需求深度结合,将教学模式进一步扩展,逐步转向实训、实战、过程性评价和仿真场景模拟,进一步丰满学科内涵,以适应时代需求、国家需求和军事职能的供给需求。

二、完善学科体系,构建课程组织新目标

学科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支撑。新文科视阈下军事外语学科体系建设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发展方向,因此,以学科共生为导向的课程共同体建设、以学科交叉为导向的“大外语”建设、以中国价值为导向的军事外语特色是重新锚定的军事外语学科体系的建设目标。

第一,以学科共生为导向的课程共同体建设。军事外语传统课程过度重视知识的学科归属,过度强调知识量化的结果性目标,忽视了知识体系构建的完整性, 更轻视了过度西化、过度量化的衍生性问题。新时代的人才观需要“1+N”T型知识结构的创新型人才,“1”即纵向坐标上的专业精深,“N”即横向坐标上的涉猎广博。因此,军事外语课程体系与其他文科亟须“打通经脉”,增强学科内外与学科之间的异质性互动共生,构建文科大类的课程共同体,使其在相互滋养、相互支持、相互转化中提升文科整体的生长力。

第二,以学科交叉为导向的“大外语”建设。2019年高等院校外语教学正式将“大外语”作为外外语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一个“大”字,突出的是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新格局,是外语教育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无法回避的全球关注和必须矗立起的国际坐标。新文科理念下的军事外语必须加强现有专业内涵建设,通过人文与社科间的交叉、社科与理工间的交叉、外语与军事的融合、理论与技术间的融合等课程融合路径,以及主辅混合、融合培养的人才培养路径,超越固有学科中心,依托军事外语、跨文化交际、国际政治、智能技术、计算机应用、大数据等综合学科构建 “大外语”体系。  

第三,以中国价值为导向的军事外语特色。新时代的中国外语教学,在思想和体系上都应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军事外语课程建设的内涵和根基依然是中国价值和中国军事文化,学科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才是这一学科体系建设的核心意义所在。针对军事外语人才培养的中国价值,一方面深植于中国文化底蕴和时空融合魅力,另一方面来源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价值理念,包括和谐、融荣、互鉴、竞合的军事文化理念,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有助于构建具有国际学术规范和话语统领能力的学科体系,体现学科形态与文化内涵的一体关系。

三、创新训练模式,拓宽赛训促学多渠道

新文科视阈下军事外语秉承以训引学原则,以实战训练为主要教学模式,依托外语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情景实验室、舆情数据库、作战数据库等虚实场景,通过虚拟反馈交互、3D虚拟仿真等手段设计制作针对学历教育、师资培训、遂行任务群体的虚拟仿真训练课程,实现沉浸式、实战化、“直播+训练”的军事外语教学训练一体化组织,并进而建立军队级军事外语师资培训基地、联合反恐语言交流培训基地和对外参训组训语言服务系统。新文科视阈下军事外语训练模式突出智能对抗特征,在AI算法支撑的数据模型智能化决策控制系统之上,设置仿真训练、自主训练、模块训练、对抗训练等项目,按照战场环境和对抗态势的真实场景模拟大规模联合演训活动,让训练人员进行自主协同式模拟语言训练。

四、丰富评价层次,探索多维评估新路径

学习评价是人才培养链条中具有总结性和启发性的重要环节。传统学习评价一般以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为主,通过学员笔试成绩和教员经验性评价按比例计算分数,形成评价结果。这一评价方法模式单一、偶然性高、习得性难以体现,故长期遭到学员诟病,难以真正发挥学习评价的启发性、引导性和激励性作用。新文科理念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库的学习评价,注重动态评估和静态比较,将个人成长与团队协作、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短期目标与长远路径通过可量化、可视化方式呈现。例如,在学习过程动态评估方面,学员在虚拟仿真场景中的学习过程,由智能摄像头和感知设备进行体系性、全过程、多维度的分析,这些数据被终端逐一记录并存储下来,形成学习进度、认知程度、兴趣偏好等内容的可视化数据,挖掘透析这一学习趋势的主导因素和突破关键,为教师评价提供了更直接、更客观、更准确的教学优化依据。可以说,新文科视阈下军事外语人才的学习评价通过调整评价结构,更加注重习得性、融合性、技术性、生长性评价结果,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评价信息的可追溯和可视化,使教员和学员通过学习评价能够获得更多规律性总结、经验性启示和建设性对策。

参考文献

[1]宁琦.社会需求与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02):13-17.

[2]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05):4-8.

[3]郭英剑.对“新文科、大外语”时代外语教育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17(01):4-12.

本课题为2022年武警工程大学教育教学项目(WJX2022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雯雯(198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讲师,博士,单位: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研究方向:军校外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