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浅谈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策略

刘钰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幼儿园   

摘要:3---6岁阶段正是孩子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这期间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可以为孩子未来的成长进步打好坚实的基础,促进全面发展。家园共育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有力措施,通过良好的协作教育,有效弥补单一性教育的弊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家园共育培养孩子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家园协作树立榜样、因材施教引导孩子,以及家园联动教育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培育措施,希望为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良好习惯;策略

引言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要求幼儿园教育不仅要向孩子传递通俗易懂的简单的知识,更要关注对孩子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为孩子终身学习发展增添不竭的活力。幼儿教育阶段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初始环节,开展有效的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为幼儿适应社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肩负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应该积极转变教育方式,正确认识家园共育的优势。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不仅传授给孩子知识,更应该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促进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孩子未来发展成才保驾护航。

一、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的重要意义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幼儿阶段正是孩子认识世界与发现自我的重要时期,让孩子认识到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日后学习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园共育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可以巩固幼儿园教育的成果。借助家庭这一特殊的教育场所,可以让孩子将学到的日常行为习惯加以运用,形成互补的教育效果[1]。第二,通过家园联合培育,能够扩大教育效果的影响范围。将园内教育的成果延伸到家庭乃至社会中,提升教育的实践性,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人际交往活动,学习相关的交往技能,树立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自信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二、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大多数家长对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缺乏科学的认识,常常认为幼儿园是锻炼孩子能力的主要场所。这种认识误区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仅仅依靠幼儿园教育,限制孩子在家庭中进行实践运用,影响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多数家长只是重视孩子智力的培养,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会经常给孩子报名一些辅导班,让孩子接受幼儿教育阶段之外的课程。部分课程超越孩子的认知范围,忽视孩子发展规律而盲目开展训练,不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二)家园共育沟通不畅

在信息化时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建立家园沟通机制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效果来看,家园共育的沟通机制依旧缺位,难以形成高效的联动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效果并不显著。比如,家长忙于工作,经常缺席幼儿园组织的一些家园教育活动,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和生活习惯缺乏有效的跟踪,在家庭中自然不能对孩子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使得幼儿园教育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巩固[2]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优化策略

(一)家园协作,树立良好榜样

3---6岁孩子身心发展不完善,认知结构还未形成,缺乏一定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抓住这一特点,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表率。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认识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循序渐进地改善自身的习惯[3]。例如,让孩子认识正确的写字姿势,为孩子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平时可以及时整理桌面、仔细关闭多媒体电源、将教具放回原来的位置、检查自己是否留下垃圾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会他们时刻维护活动室的卫生,正确的用电习惯,养成仔细认真的生活行为习惯。在家庭中,父母也要积极承担为孩子树立榜样的责任。比如,合理使用电子设备,正确看待电子游戏,帮助孩子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电脑的习惯,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洗袜子等,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二)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孩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育要将孩子置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发挥孩子学习引路人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在培养孩子学习行为习惯时,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状况,创造趣味性的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孩子的差异性,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玩耍,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系统性的教学计划,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扮演的活动,让孩子扮演父母、教师的角色,体验教育孩子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会孩子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表演社会活动情景,比如过马路靠右行、判断红绿灯以及在公交车上为老人和孕妇让座等,教会孩子如何遵守社会规则,成为一位合格的公民。

(三)家园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在幼儿园之外,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家长要科学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孩子的培养任务之中。幼儿园和家庭要积极利用线上工具加强交流,还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家园双方把握孩子的动态,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为家园共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4]。通过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教师可以从家庭方面获得孩子的成长信息,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爱好兴趣,为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准确的指引。家庭通过幼儿园可以知晓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习进展,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计划,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结合上文论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一项漫长的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家园协作教学,是促进孩子掌握正确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家园双方要认真负责,在生活学习上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好表率,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幼小衔接和家园共育对儿童学习习惯的影响[J].智力,2022(24):187-190.

[2]吴鸣莉.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5):26-27.

[3]刘征峥.“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对策探讨[J].福建教育,2022(05):57-58.

[4]吴霞.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9):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