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 ——浅谈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 ——浅谈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喇晓英

新疆实验中学  830062 

摘  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现代博物馆的功能以教育推广为重要目标,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和办展质量的提升,博物馆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博物馆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通过博物馆的典型文物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历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多,我们可以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及史迹遗存等。那么中学历史教学要如何有效的利用历史遗存呢?博物馆是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最好的帮手了。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发挥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一、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认识博物馆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如何有效的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博物馆?我们到底要如何认识并发挥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呢?

当今大多数的国家地区认为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其中收藏是基础,研究作手段,最终目的是为教育服务。教育正是博物馆服务社会的主要功能,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其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所以其渐渐地发展成为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具有的实物性、直观性和广博性特点,正好可以弥补课堂历史教学中的某些缺陷。博物馆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其中的文物藏品也能补充,完善历史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立体的审视历史;全面深刻的掌握历史知识。最终我们要利用博物馆,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

二、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

由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于平面化,所以要想活跃学生的历史学习气氛,我认为可以利用博物馆,它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最好媒介。在我看来博物馆可以打破历史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历史都是过去发生的事,老师无法使史实重演,而博物馆中大量的出土文物却能打破这种时空限制。在时间的纵轴上,博物馆所展现的历史贯穿于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同时代的文物为我们展现甚至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在空间的横轴上,博物馆所展现的历史横跨了世界各国各个地区,它将各国各地区的文物陈列在我们面前,这样我们几乎就可以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与其中的藏品相对应,最终达到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的目的。

1钟鸣鼎食

以商周青铜器与礼法制度之间的联系为例:这些看似平常的青铜器具,每一件都包含着不同寻常的价值,直接反映出青铜时代的政治制度和等级社会,其实,青铜器最初都是生活器皿,同时也作祭器之用,当时称“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也就是说祭祀与打仗是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那么作为祭器的青铜器自然就非一般生活用品可比,是具有强烈精神含义的重要物品,西周初年“制礼作乐”强化了等级社会的等级制度,于是,祭器又进一步演变为礼器,礼制有严格的等级性,什么人可以用青铜器,用多少件,多大个头,有什么纹饰,什么人不能用都有严格的规定。

商周的礼法制度在政治上就是其严格的等级制度,那么我们要如何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那个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呢?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并不能完全让学生去真正理解那个时代的礼法制度,如果我们给学生展示相关文物图片,甚至带学生去博物馆让他们去看那真实存在的几千年前的这些精美的青铜礼器。我相信在那种情景下讲述的知识点一定让学生多了一些不同的想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卫簋为例,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奇数的鼎和偶数的簋相配合使用就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在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八簋,在九个鼎中盛放不同肉食,在八个簋中盛放不同的主食。依次类推: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两簋。所以,学生看的不仅仅是一件器物,这完全是“礼”的具象化,古人通过礼器表达了对于“礼”的尊重感和敬畏心。

2、唐长安城模型

西安博物院唐长安城模型是根据最新的考古发掘报告以及史料记载按照1:1500的比例缩制而成。唐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构成。宫城位于城市中部的北面,它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场所。皇城在宫城南面,是朝廷各个部门的办公区,政府衙门就集中在这里。廓城内有东西向大街14条,南北向大街11条,纵横交错的25条大街将廓城划分为108个封闭式的里坊,大家在模型上看到的这些方格子就是坊,坊就像一个个街区一样,坊内有民居、官衙、寺观等。这种城市布局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宫殿建在城市北方,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处于首位,象征着王室的权威,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史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朱雀大街位于全城中轴线上,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城市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这两部分内分别设有一个商品交流区,也就是东市、西市,当时的市场总面积近两平方公里,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市场。东、西两市内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买完东市、买西市。东市周围的坊里大多为贵族占据,普通商人特别是西域胡商大多集中在西市周围居住,因而西市的繁盛更胜于东市。 东、西市的这种城市布局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相互印证,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唐朝具有严格的坊市限制,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直接的管理。西市胡商聚集更是体现了唐朝商业繁荣程度以及丝绸之路的繁荣,中西交流频繁。

唐代是佛教的兴盛时期,在模型上会看到很多的佛塔,长安城中建有100多座寺院道观,此外在宫廷中也有专设的佛堂。建筑上的莲花方砖,光是不同的莲花图案就有很多种,可见当时宫殿的富丽堂皇和佛教的繁荣。这种城市布局和相关文物让学生看到佛教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从建筑的数量、建筑的位置到建筑图案都可以体现这一时期佛教对我国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3、元代的陶俑

一提到元代,很多中国人都很自豪,因为这一时期的中国,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版图疆域的最大时期,包括今天俄罗斯的全境,最远打到了欧洲多瑙河的沿岸。目前在国内我们发现的元代陶俑不多,主要出现在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元代陶俑最大的特点就是蒙古族的特征,无论车的造型,还是人物的发髻、服饰都有很强烈的蒙古族的特征。不仅如此,元代陶俑制作粗率,体现出深受蒙古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蒙古族素以深埋不坟为传统,所以一般不用俑随葬。出土的骑马俑更是刻划了蒙古族谙熟骑术、崇尚射猎的生活习俗。通过这些文物学生可以更快的认识到元朝少数民族政权的一些特点,与教材相联系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馆校互补,共促教育

博物馆教育是一种辅助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资源优势互补,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选择相关的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透过参观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补充和巩固在校内学习的知识,加深理解还可以学到大量的课外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博物馆的陈列,把在学校所吸收的知识进一步综合、概括及牢固的记下来。学生通过近距离触摸人类文明,感受人类智慧,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使博物馆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所学校,让学生学习的范围更宽广。我希望今后的自己可以多多思考历史教学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能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去实践去发挥博物馆的作用,丰富我们的历史教学形式,活跃历史学习的气氛。

[参考文献]

[1]陈金屏.历史教学中博物馆的作用[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6):83—84

[2]赵冉.高中历史专题化通史复习备考方略——以中国古代史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10):16

[3]宋锦国.对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必修课与选修课特点的认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