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浅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探索“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浅论

王蓓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小学 323006

摘要:“双减”政策指出,教师应当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坚决避免机械性、无效性作业。因此,在“双减”政策下设计小学数学作业,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政策理念,研究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方法。教师应设计生活类、合作类、层次性、实践性作业,全面压减课后作业总量,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使作业更具针对性,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优化

引言

“双减”政策下,提出了缩减学生作业量和时长的基本指南,因而实施作业改革是“双减”政策的重点部分。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部分,是课堂内容的补充,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助推力。为顺应教育改革方向,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将学生从繁重、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思维、智力的发展,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突破传统作业设计思维,积极优化作业设计,立足学生所需和发展,为学生设计趣味生动的数学作业,在作业中融入绘画、游戏、实践活动等元素,让学生不再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而是可以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游戏活动。

一、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立足“双减”政策要求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双减”政策倡导教师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时间,积极进行作业改革,让学生科学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学习和休息,提高作业完成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创新数学作业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应积极创新作业形式,将数学知识与不同元素进行融合,既能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又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探索的热情。最后,“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明确作业总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强化面批指导,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而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使学生在校内完成大多数作业,鼓励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剩余书面作业,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批改和指导,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助力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并非单纯减少作业总量,而是在原有作业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设计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避免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让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连接生活,活化作业

“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深入到实践中。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将作业设计与生活相连,不仅可以丰富其内容,也可以创新其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理解数学问题。对此,“双减”政策下,教师可借助生活元素,让作业更精彩,促使学生在学习之余体会生活数学的趣味。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后,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巩固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将作业和生活连接在一起,设计如下的数学作业:“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将它们的名称写出来,并总结出不同图形的特点,将你寻找到图形拿到学校和同伴交流。”这一课外作业,简单易操作,摆脱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学生在寻找和总结的过程中,不仅对知识进行了内化和巩固,也寻找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维认知。最后,教师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的过程,锻炼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借助这一作业,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两种图形特点的认识更加深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比如,在学完《时分秒》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掌握认识钟表的技能,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一日三餐,对照当下的时间画出不同的时钟点。通过绘画表盘,学生不仅掌握了认识时钟的技巧,也掌握了时分秒之间的换算要点。通过这一形式的作业,将数学知识贯穿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既可以启发学生,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优化实践作业,提升学生实践素养

“双减”政策提倡布置个性化作业,加强作业完成指导,通过优化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不同的实践任务,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切实做到减负增效。传统的数学作业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难以促进学生创新发展[4]。而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实践作业,既能创新作业形式与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利用课堂时间、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利用游戏来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印象,不断提升数学实践能力。以小学数学“小数的乘法”一课为例,本课重点内容是运用乘法法则解决小数乘法计算题,理解整数乘法计算法则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相同。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小数乘法口算题,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法计算规律,使之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然后,教师立足生活实际,运用装饰品的排列组合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乘法法则口算,规范书写小数乘法计算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列的式子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解决生活中的扩大(缩小)问题,将实践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完成实践作业提升实践素养。最后,教师应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引导学生反思小数乘法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实践作业让学生主动学习,使之攻克学习难关,促进数学实践能力提升。

(三)按层级设计作业,因材施教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存在着不均衡的特点,有些人的性格特点也存在差异,从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表现出更大的差异。同班同学中学习能力水平有所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差异,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归纳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不同层次,并在作业设计中进行分层作业。比如,在学完有余数除法后,教师就会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安排一系列的分层次作业。针对高水平的学生,教师设置了难题,中级教师给出了提高题,而基础级的教师们则给出了基本问题。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习题,这样就可以避免那种单调乏味的题海战术,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运用数学作业查找问题,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大环境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优化作业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三个原则,即适度、层次性、多样性,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和实践相适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功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学会数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蔡燕茹.“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2(15):101-103.

[2]张卫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J].教育科学论坛,2022(10):20-23.

[3]吴伟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析[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2):33-35.

[4]高凤英.落实“双减”政策,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