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郑小丽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奇韬中心小学  福建三明 366108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坚持启发教育,通过提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新知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不再停留于知识表层。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深入浅出的剖析教材,提炼出其中的重难点并设置成问题,通过有效提问来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及认知,逐步打造多维互动课堂。确保学生能够意识到个人的主动地位,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享受小学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对此,本文着眼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实情况,深入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具体意义、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以期将小学语文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引言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加丰富,涉及语言、技能、知识、习惯、文化等多个层面。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以及掌握学习技能时,师生互动以及生本互动不能忽略,教师需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来指导学生,积极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借助问题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通过问题学习知识并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不再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教师个人对提问的认知和理解不够深刻,所设计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基本学情以及教学环境针对性的设置问题,无法充分凸显问题的启发作用和引导价值,学生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维局限和负面心理。尽管有的教师能够主动控制提问的数量,提升提问的质量,但是忽略了提问的启发性,没有将教学重难点与问题相结合。学生只能够回答问题,但是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仍然比较片面和浅显,无法通过问题来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的本质及原貌,融会贯通的能力无从谈起。还有的教师急于求成,直接设置比较单一的问题,忽略了问题的递进性和层次性,无视问题链,机械性地抛出单一问题,往往为了设问而设问。最终导致问题式教学停留于浅层,难以发挥应有的育人优势和价值。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参与性课堂学习中,形成主人翁的意识,课堂提问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会通过简单设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多元感官,提升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自主总结知识点并进行简单归纳和总结,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非常强。

其次,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思维薄弱点设计系列问题,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度思考问题的本质并主动寻求答案。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碰撞,能够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

最后,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会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并将其设置为问题,深入分析不同的提问方式。在与学生促膝长谈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更好的把握课堂提问方式,学生也会主动跟上教师的节奏,在课堂中与他人互相探讨,主动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频率越来越高,教学相长的育人理念得以实现。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科学高效的课堂提问既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及个体差异性,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将问题贯穿于语文听说读写教学环节的始终,想方设法地发挥问题式教学的优势和价值,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趣味性原则

与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理论性较强,学生需要识记的内容非常多,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更多趣味性的元素与问题相结合,避免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但是,传统一言堂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过度关注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师所设置的课堂问题比较盲目和随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往往局限于语文课本,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动性和自信心不足,课堂教学氛围较为乏味。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兴趣爱好以及认知层次针对性的设计多元化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实现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顺利过渡。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在个人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深入探讨问题并掌握语文学习的核心技巧,真正实现乐学善学及高效吸收。

(二)艺术性原则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材编排方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多类文本,涉及的美学元素更多,艺术性较强,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遵循艺术性的原则。首先,教师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高瞻远瞩,抓住提问时机,综合系统地分析课堂提问效果与提问时期之间的相关性,提问时机不同,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在课堂导入时设计难度系数偏高的问题,就会打消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如果在学生抓耳挠腮时抛出问题,就会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对此,教师需要主动把握教学节奏和时机,设计层次性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其次,教师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提问设计准则,理性客观的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视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层次上的区别,合理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尽量避免一刀切、满堂灌,照顾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和公平教育。最后,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等待时间的价值。在抛出问题后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认知期待和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不再等着教师给出最终的答案。

(三)创造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逐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为了确保自身所设计的问题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力,教师需要了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坚持创造性的提问原则,逐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既能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又能够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意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实现活学活用及融会贯通。学生的动脑思考、深度分析和大胆想象最为关键,这些都离不开课堂提问。教师需要在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的过程中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将更多的创造性元素融入其中,着眼于关键问题、学生的疑难点以及重难点知识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避免学生出现消极应对的情绪和负面心理。

(四)情感性原则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艰巨的学科,人文属性较为明显,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主观认知以及情绪感知,根据学生的情感诉求以及感知水平设计多元问题,注重提问的情感性。抓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尝试利用情感教学法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快乐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对策。文章情感基调的分析以及研究是第一步,教师需要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将情感与言语相结合,逐步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及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思考和探索,深入钻研文本的深刻内涵,了解其中的情感元素,把握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实现胸有成竹以及游刃有余。

四、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课内外表现针对性的调整提问模式,尝试多种课堂提问方式,稳步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语文知识学习的奥秘及乐趣,进而转变固有的思维认知,主动跟上教师的节奏,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享受整个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一)设计针对性的问题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并优化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保障问题的针对性。部编版教材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单元语文学习要求,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总结经验教训以及把握重难点的基础上整合优质的单元语文要素,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课时目标,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在前期备课时,教师需要串联零散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设置问题,将其贯穿于文本主题的始终,确保所设计的问题能够统领全文。“精而少”的问题设计要求不容忽略,教师需要抓住一两个核心问题,以此为依托和载体,结合基本学情设置辅助性问题并保障问题的递进性和层次性。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师生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攻克重难点,了解问题背后的知识原理和内在逻辑关系。为了避免学生天马行空,出现思维断层,教师需要设计思维问题链,注重多个问题的有效整合,让学生能够实现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顺利过渡,逐步构建完善的思维框架。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三年级第六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时,教师则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感受祖国的美好河山,围绕《富饶的西沙群岛》深入浅出地讲解写景状物类文本的谋篇布局方法和写作手法,强化学生对文本总分总结构的理解及认知。将目标聚焦于教学重点和关键词语上,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主动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设定文本的核心问题时,教师可以文学生“从课文的哪些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呢?”,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借助文本中的提示语与前后桌进行交流及互动。在互相交流想法时,学生会发现文本中的每一段都以第一句话为中心,同时在描写对象的特点时都使用了四个词语,比如在体现海水的色彩美时,文章作者用“海水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由此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富饶。这种较为简单的问题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放在重难点问题上,也有助于全面落实大单元语文要素。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基本阅读技巧,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锻炼及培养。

(二)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在以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全面优化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设计启发性的问题,深入浅出地剖析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要求,利用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启发性提问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需要确保所设置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反复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实现自主和归纳和概括总结。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提问比较单一和呆板,连贯性不足,学生的思维断层问题较为严重,难以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对此,教师需要设计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和智慧灵感,进而实现举一反三。比如在围绕《盘古开天辟地》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则可以以“开”作为文章的文眼进行提问“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他是怎么样开天辟地的呢?”、“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呢?”通过系列问题来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产生由内而外的阅读欲望,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又如在讲解《跳水》时,教师可以进行简单设问“在紧急的情况下。船长首先需要救自己的小孩,为什么让小孩往海里跳并且威胁开枪呢?”很多学生感觉非常惊讶和疑惑,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了解船长的实质意图。在深度思考后,学生能够意识到船长的良苦用心,对船长的随机应变和成熟能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递进式呈现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文本为依托,深入浅出的剖析文本的核心内容,设计具有层次且主题较为鲜明的核心问题。根据基本学情进行层次性提问,采取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抽象的提问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及学科素养,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能够做到步步深入和层层推进,顺利落实教育目标。递进式提问比较复杂,耗时耗力,但是对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有重要影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渔歌子》时,整个诗歌展现了西塞山前在早春时期的美丽自然景象,教师可以设计串联性问题,比如“文章中总共写了哪一些美景?”、“用到了哪些颜色?”、“用到了哪些动态的景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细读,凸显不同问题的有效衔接和逐层递进以及环环相扣。让学生能够对美景多到色彩多、静态景物到动态景物的转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个人的思路也会变得比较明晰,能够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调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则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感情深自主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色彩之美、景物之美和动态之美。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动性较足,能够留下深刻印象,不再过度依赖于外界。

(四)凸显提问的导向性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充分凸显问题的导向性,以此作为师生交流及互动的思维线索,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针对性的设计系列提问,保障问题的导向性。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也比较连贯,同时线索非常明确,那么学生的思考方向也会更加准确,积极性较足,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提问比较模糊,就会导致学生天马行空,思维多元,难以集中于某一点进行不断发散,存在思考不到位以及思维杂乱的问题,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参与能动性,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对此,教师需要转变固有的思维认知,想方设法地优化课堂提问模式,规范课堂提问的导向性,通过问题来指导学生深度思考。比如在《围绕一夜的工作》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需要提前理清自身的教学脉络,设计逻辑清晰的导学提问,比如“请大家阅读文本,找出描写周总理工作和生活的句子并做上标记,反复品读,说一说周总理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大家想对周总理说什么呢?”一直以来清晰直观的展现文章的线索,让学生能够周总理的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借助导向性较强的提问来强化学生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深化学生的文本情感,让学生能够实现高效学习和快速吸收。

结语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把握教学节奏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将课堂提供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着力打造活力课堂以及生本课堂围绕课堂生成,组织开展提问教学活动。让整个课堂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确保学生能够对语文这门课程有一个耳目一新的认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刘春, 靳涌韬, 宋英智,等.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种管窥——构建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评价指标框架[C]// 2016.

[2]曹海.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实践研究[J]. 读天下:综合, 2020(12):1.

[3]张强祯.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12):120.

[4]裴秋根.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提问策略--以《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为例[J]. 江西教育, 2021(25):1.

[5]刘乐平. 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 人物画报:下旬刊, 2020(1):1.
作者简介:郑小丽,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奇韬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