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对策研究

粟慧龙  ,韩雪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课程思政是对专业课教学的拓展,要求专业课教师从思政教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统筹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对策研究

思政课程影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我国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对思政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思政课程的具体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中极为突出。多年来,高职院校一直注重对人才职业性和技能性的培养,专业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对专业课的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人文基础课渐渐淡化在学习的视野中,特别是思政课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切身利益、关注热点联系不多,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程理论性太强、概念过于“抽象”且在生活中实用性不强,觉得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足矣,思政课程也无法对以后找工作方面有着实质性帮助,这也是学生对思政课程没有兴趣的原因之一。

所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对策进行研究。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希望未来能为国家所用,有好的发展;而思政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成全方位的人才,为社会服务。因此与专业课结合,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是很有必要的。

一、专业课老师提升“课程思政”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1. 使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充分结合,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培养有品德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最终任务,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是“育人”“育才”相互促进、互相整合的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教书和育人两方面的责任。高校加快“课程思政”的建设、提高专业课老师“课程思政”的实践能力、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思政元素,同时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专业课隐性育人的效果,达到育人与育才互相整合的目的。

  1. 增强了专业课老师育人的能力,使育人效果更加明显

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课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们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高职院校专业课老师的课程思政实践能力,使教师树立育人育德的意识,在悄无声息中,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价值观引导和自身能力提升的充分整合;在此基础上,专业课老师通过“灌溉”和“渗透”的方式,在专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让学生们通过对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自身的眼界,增长见识,塑造人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促进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思政教育课程”传授的主体不仅是思政课老师,还包括所有专业课的教师。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看展课程思政实践,立足于专业知识,发现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充分整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引领学生在加强自身专业知识课程学习的同时,树立自身正确的思想理念,发挥国家情怀,使之在未来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思政课程”的能力,对高职院校育人的方式加以创新,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了职业教育迈向了新的阶梯,促进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思想认识方面存在误区

多年以来,对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为企业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但随着高职院校的增多,其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加之社会“技术育人”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教学,但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甚至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课程思政”的实践意识,导致许多教师和学生无法理解“课程思政”的根本含义和作用,习惯性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老师的任务,与他们无关。这种“限制性”的思想误区彻底阻碍了“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1. 高职院校专业课老师的育人意识薄弱

大多数专业课老师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其思政教学的意识薄弱。甚至有些专业课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老师的责任,不应该由专业课老师传授,更不应该占用专业课教学的时间去向学生普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专业课老师应该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的教学。这使得无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统一。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了这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搬硬套、循规蹈矩的“灌溉式”教学,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及效果。

  1. 高职学生缺乏热情与兴趣

与其他本科类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较为特殊。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农村,他们不但要考虑学习上的问题,还担忧自己的生活问题。不仅如此,受社会上“轻德育、重专业”的影响较深,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上更加注重对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再者,高职院校的学习底子较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深刻内涵及意义,所以在思政课上出现大量睡觉、玩游戏、逃课等现象,这降低了思政教学的课程质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懈怠直接影响到“课程思政”工作的展开。

三、高职院校专业课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的优化路径

  1. 定期开展培训,加强师资队伍

一支思想政治建设过强、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精良的教师队伍,可以保证高职院校“课堂思政”工作的高质量展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做到以下几个要求,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专业课老师的培训工作,开展“课程思政”的专题培训,创设“课堂思政”的相关讲座,同时,定期派专业课老师外出进修,树立专业课老师思政育人的意识,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再者,高职院校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研活动,让各大专业课老师“畅所欲言”,分享自身的经验,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答,促进各专业老师的共同成长学习。其次,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邀请企业优秀的专家、领导走进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参与到“课程思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专业课老师要加强与思政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对思政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

  1. 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并不是生搬硬套和“灌输式”的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无法理解“抽象”的思政理论,且学生们的学习经验相对薄弱,他们无法体会到政治性过强的概念,对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具有抵触心里。所以,“课堂思政”必须在教学方式、语言及手段上进行更新,将思政元素从专业课知识上发掘出来,主动的与学生互动交流,将理论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方向转变,做到“潜移默化”的隐性育人。

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将校外实地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研究实验等教学方式运用到“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参与与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用社会真实的案例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所以,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思政”方面的热点新闻,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使学生往正确的方向看待问题。换而言之,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思政”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建立,使学生们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

结束语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必须提前做好相关工作,积极的发现思政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鑫鑫.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挖掘思政元素的探讨[J].知识经济,2022,622(20):123-125.

[2]石博.株洲市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3(2):111-114.

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GB20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