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3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浅析

左博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明伦街85号 475001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双减”为开展劳动教育留出时间和空间、为家长关注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提供机会、为学校和教师实施劳动教育开辟新机。“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面临着家长和教师劳动教育的责任意识不高、分数决定一切的想法难以很快消除、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等挑战。全面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应家校配合使劳动教育成为“双减”共识,深化劳动教育评价改革以适应“双减”要求,多渠道使劳动教育在“双减”后做加法。

关键词:双减;劳动教育;教育改革

一、“双减”背景下实施劳动教育的机遇

“双减”回归学生成长的本质,使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就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劳动教育是培养“完整的人”的具体体现,促使家长、学校和教师重新反思教育价值,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双减”为这次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机会。(周洪宇,2021)

(一) “双减”为劳动教育的实现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作业量和校外培训的减少为学生参与劳动留出时间。“双减”政策的实操,第一要求为学生减少课业压力,另一方面,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和竞争压力。学生成为“双减”政策最大受益人,通过减轻学业压力,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拥有正常的休闲时间。(陈欢,2021)学校可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安排学生参与劳动、动手操作、实践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家长也能抓住这段时间,让孩子们多动手、多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学习课堂之外的操作实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获得

(二) “双减”为学校和教师实施劳动教育开机

一方面是“双减”有利于学校构建良好的劳动教育体系。学校在升学率的高压下。使之在育人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智育的培养,导致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劳动教育课程边缘化。(陈亚军,2021)一方面,“双减”政策提出可以促进其他类型的校外培训机构,比如:劳动与技术教育,为构建学校良好劳动教育生态体系提供契机。也为解决学校的劳动资源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另一方面,“双减”工作的推进,改善学校偏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的现状,劳动教育一般具备的直接性、实践性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实施。(李守梅,2021)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价值,把那些分布在智育领域中的教育资源,通过重新整合,实现对学生全面而又兼顾个性的教育,从而构建良好的劳动教育生态。

二是“双减”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劳动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升学的影响,教师轻视劳动教育、压缩劳动时间留给学生做作业、补习文化课的情况仍时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到劳动教育的质量。“双减”政策规定学校作业数量,强调教师不得占用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劳动等时间,在课堂保证应教尽教。这使得劳动教育教师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这种情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课堂质量,并利用“双减”减少学生书面作业量的契机,设计劳动教育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在减轻作业负担之余能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并享受劳动。此外,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劳动教育教师的个性化教育也得到了贯彻。在常规的教学结束之后,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有效实施课后育人活动,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思想、品格、技能方面的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全面实施面临的挑战

虽然“双减”给劳动教育的实施带来了新机遇,但从当前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看,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一) 家长和教师缺少劳动教育责任意识

一是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意识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加强。“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校外辅导机构的教学占比便开始下降,家长们则把教育好孩子的任务全权交给了学校和老师。这样的想法是不够全面的,除了学校和教师之外,劳动教育的另一个负责人便是家长。,但家长的参与意识薄弱、效能低下,把教育的责任过多地让渡给学校。部分家长代替孩子劳动,认为孩子在学校有专业的教师开展劳动教育课,无需在家参与劳动,希望孩子可以利用“双减”后的时间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虽然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来减轻孩子课业负担,但是如果家长不合作,不学习那么就会使得劳动教育缺乏教育合力。就会进一步导致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不显著。

(二) 分数至上的观念很难消除

一是教育焦虑现象依旧还在。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双减”政策的实施打破原来被家长视为“真理”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目的,家长只能被动地用焦虑来应对教育界的改革。二是校外培训并未熄火。“双减”政策规定,要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就目前来看,校外培训机构并未完全熄火,不少打着非学科类培训旗号的机构利用政策漏洞,提供诸如培养孩子个性的课程,实际上还是在对学生实行学科的辅导。

(三)劳动教育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一是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缺乏吸引力。近些年来,各学校都积极将劳动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表,但在实际落实中仍存在劳动教育课程间隔时间长、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等问题。其一,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多重视学科知识的学术逻辑,忽略了对学生劳动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其中难以学到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技能,体会不到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导致劳动教育课沦为学生补作业、看课外书的时间。其二,尽管教师已开始重视劳动教育,但多以完成课时任务和上级领导检查为目的,教师没有真正做好实践调查,没有完全了解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实际需求,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综合教育理念。其三,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不能与时俱进,在具体实施中难以吸引学生。学校仅仅只开展了相关的基础课程,很少涉及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家政类劳动教育内容。现阶段的劳动教育还缺少创新,一些可以让学生实践技能获得成长的劳动教育课程比较少。

二是学校劳动教育模式缺乏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性。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各省市中小学也在逐渐构建自己的劳动教育模式,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劳动教育模式缺乏创新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劳动教育模式单一,没有将劳动教育的任务融入到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大多以劳动教育课程本身或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缺乏一个有力抓手。另一方面,学校的劳动教育模式缺乏连续性和专业性。学校缺乏整体的布局,局限于课堂教学和零散的植树、烘焙、科学实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形式,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学校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学校不注重劳动教育师资的培养,教师缺乏系统、专业的劳动教育知识,劳动教育教师的来源和质量不能保证,造成劳动教育模式难以创新、缺乏专业性。

三、“双减”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大众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随之被人们认同。然而,转变人们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让劳动教育真正可以做到和学科教育一样的平常化,细致化,需要家校配合、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及探索多种渠道,促使劳动教育真正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而不要变成除了学科教育以外的另类的教育负担。

(一)家校配合,使劳动教育成为“双减” 共识

其一,劳动教育要从家庭入手。家庭劳动教育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学校要引导家长在“双减”政策下配合落实劳动教育,明确自身职责。首先,我们首先要在做好家长的工作。学校可以推出家庭教育“双减”系列微课,以《“双减”政策下家长如何应对》《“双减”后家长应该做什么》等为主题,通过微课给家长提供线上指导,促使其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能够更好地承担自己在家庭劳动教育中的职责。其次,增强家长在学校劳动教育中的参与度。教师应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课堂、校园生活和课后服务中,家长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家庭中营造劳动氛围,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些劳动。只有让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劳动教育中的育人责任,而不是“一推了之”,才能使劳动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

其二,劳动教育要发挥好学校作为主要培育单位的作用。学校作为“双减”落实的主体,要认真学习文件精神,从育人的高度理解国家政策,落实好首要责任。首先,学校可组织“双减” 主题研讨会,引导教师深度理解国家政策,做劳动教育学科思考者,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素养,实现“减负增效”。其次,学校应该构建安全有教育意义的场所,优化劳动教育实施的场地、设施和教学资源,为劳动课堂和课后服务劳动实践的开展做好物质保障。最后, “双减”政策“减”的是负担,回归和践行的是初心使命。学校应完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业余时间开发特色劳动课程,多多提高教师引导劳动教育的动力,使教师在下班后愿意付出、花心思在课后服务中开展劳动教育。此外,学校要看到劳动教师缺乏的现状,鼓励教师跨校流动,积极引入家政学专业学生担任教师,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力度。

(二)深化劳动教育评价改革以适应“双减”要求

评价主体从一元向多元转变。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政策是相辅相成的。劳动教育评价改革应先从转变劳动教育评价主体入手,适应“双减”要求。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学校要明确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对象。只有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由原来的“主客关系” 发展成为“同伴协作关系”,才能形成评价合力,发挥好评价的多重作用。教师应抓住 “双减”给学生减负的机会,鼓励学生成为劳动实践作业设计的主体,并让学生认真记录每周参加了哪些劳动教育课程,形成个体教育日志。根据自己参加的劳动活动和劳动志愿服务,形成书面收获和体会。这样的学生自评不仅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而且有利于教师进行劳动教学反思,改进自己的劳动教育方案。此外,学校应积极开展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劳动教育评价。改变以往家长在孩子劳动教育上的参与缺失状态,发挥家长在劳动教育中对孩子的监督和评价责任。社会作为劳动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也需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到劳动教育评价中来,最终形成评价合力。

(三)多渠道使劳动教育在“双减”后做“加法”

创新劳动教育内容,着力打造高效劳动教育课堂。“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保证应教尽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应教”即一旦教给学生一些关键性劳动知识,那么知识结构中的其他内容,学生就能做到举一反三甚至“无师自通”,从而达到 “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尽教”关心的是教师如何教、如何提高劳动教育教学吸引力的问题。因此,学校可以从劳动教育课堂入手,提高劳动教育课堂质量,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并融入到各种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进行过劳动教育之后,不仅可以习得各种劳动技能,而且可以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如,学校可以开发劳动主题的绘本阅读课程,课上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下由学生讲述给家长,使家长与孩子共同接受劳动教育。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劳动素养,劳动绘本中穿插着各种各样的劳动形象和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劳动知识,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劳动技能成长。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发职业启蒙劳动课程、劳动礼仪课程、劳动艺术课程、劳动智慧课程等,积极探索学校特色,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发富有创意的劳动课程。一直以来劳动教育缺失的背后也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利用家庭教育指导的先机,参考某些机构转型培训父母,打造“优质父母智慧馆”,对家长进行劳动教育指导方面的培训,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点,通过家长的自我成长来引导、促进孩子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纪大海,2021)

参考文献

[1]纪大海.“双减”的学理审思[J].教育与教 学 研 究, 2021(12):2-3.

[2]张 建 新,栗 雅 婷.课 上 减 负 提 效,课 后 “留 人 留 心 ”[N].新 华 每 日 电 讯 ,2021-10-15(012).

[3]周 洪 宇.“双 减 ”政策落地应回归立德树人初 心 [J].中 国 教 育 学 刊 ,2021(12):2.

[4]陈 欢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身体质 量指数的等时替代关系[D].上 海:上 海 体 育 学 院, 2021:28.

[5]陈 亚 军 ,曾 霞 ,梁 景 宏 .减少学生非必要久坐行为 推动体 育 和 劳 动 教 育 生 活 化 [J].中 国 学 校 卫 生,2021 (08):1121-1122.

[6]李 守 梅 .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及其突围[J]. 甘 肃 教 育 研 究 ,2021(04):4-8.

[7]冯 建 军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2020(03): 5-14.

[8]蒲蕊,李 子 彦.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困境及其解 决 策 略 [J].教 育 科 学 研 究 ,2017(08):26-30.

[9]袁 亚 兵 ,齐 冰 .家校合作内卷化及突破路径[J].河 北师范大学学报(教 育 科 学 版 ),2021(05):136-140.

[10]周 卫 东 .“双 减 ”背景下学校应顺势而为[N].江 苏 教 育 报 ,2021-09-24.

[11]杨婧.让课后服务管理更有温度[J].中国 民 族 教 育 ,2021(10):48-49.

[12]唐 静 芸 .围 困 与 突 围 :当代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 困 境 解 读 [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05):32-36.

[13][德]O.F.博 尔 诺 夫.教 育 人 类 学 [M].李 其 龙, 译 .上 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