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

罗园

简阳市石桥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  641400

罗园,女,汉族,籍贯:四川省威远县 生于:1995-08,工作单位:简阳市石桥中学,单位省市:四川省成都市,单位邮编:641400,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提升了对教育的关注。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于逻辑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灌输模式为主,注重知识传输,忽视学生思维培养,导致学生并未构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制约了学生思维发展,同时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突破传统教育瓶颈。基于此本文专门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各级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策略

新课改对于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授课,能够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建模思想,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度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投入学习中探索知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形成核心素养。

一、数学建模概念

   数学建模是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具体的呈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用数学符号所呈现,或者借助公式及图形的形式进行表达,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的呈现,递减教学难度,具体实施如下:首先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其转化为实际数学问题;其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学生观看数学模型了解数学规律;最后根据数学模型出具对应解决方法,实现问题解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进行解题,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促使教学目标高效实现。

二、高中生数学建模情况

    对当前高中生学习现状分析能够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不足,不具备数学建模能力。具体表现为:首先,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审题能力不足,不能清晰的理解题目表达含义;其次,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薄弱,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应用数学建模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建模意识不强,在解题中不能灵活运用数学建模思想。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

(一)开展情境教学,借助情境数学建模

   对学生学习过程分析能够了解到,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需要重视学生思维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在学习中掌握数学建模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后续知识学习中,实现学以致用。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善于发现题型中蕴藏的数学建模思想,在做练习题时借助情境教学法,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在情境中体验与感悟,形成数学建模思想。例如在讲授函数与指数知识时,教师可以预设问题,作为课堂导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联想与思考,促进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思想。或者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计情境将函数与指数知识融入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探索知识,加深对函数与指数的理解,强化学生知识记忆力,发挥情境教学优势,实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应用。

(二)与实际生活关联,借助生活数学建模

数学学科与生活具有密切关联,生活中处处能够发现数学知识,而开展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最终形成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关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递减教学难度,能够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构建。但是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并未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关联,学生并不了解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对于数学学习并不重视,数学教学效果难以提升。为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建模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例如在实际生活中的电费、水费、天然气等费用均是以阶梯形式制度收费的。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将这些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尝试思考生活中类似的案例,并在课堂中举例说明,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讲授教学模式,激活课堂生机,促使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思维不断碰撞,完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数学建模思想。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调查,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对每个家庭中的水费、电费的年度费用进行调查,将调查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与统计,将其整理成为书面报告,在课堂中展示与讲解,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效关联,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成果展示给予评价,突出评价的指导性与激励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学习方案,培养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思想。

(三)开展小组学习,培养数学建模思想

   新课改对于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同时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小组学习是当前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显著的效果,为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小组学习与数学建模有效结合,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为小组学生制定话题,为学生预留自主探讨时间,让学生对话题进行探讨。其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提示或解答,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促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与学习,改变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交流与商讨中互相启迪,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合作意识。例如在讲授百分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于银行存款利率、商品打折、促销活动等开展话题探讨,让学生在探讨中形成数学建模思想,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深度理解,提升学习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发挥数学建模思想应用价值。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将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组织生活实践,创新教学形式,在生活中构建数学模型。开展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将其灵活运用于学习与生活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满足新课改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榴红. 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 2021, 028(003):677.

[2]王贝贝. 关于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策略[J]. 天津教育, 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