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操作智慧 提升学习兴趣------小学信息技术动手操作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运用操作智慧 提升学习兴趣------小学信息技术动手操作的实践与思考

张军志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第四小学

摘要: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画的制作方法和要点。也让学生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去体会他人蕴含在作品中的创意,激发其自我创新意识,去做出有创意的作品。

关键词:操作实践;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个性创造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要让学生‘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1 ]小学生对具体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从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入手,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五年级的教材“初识flash

软件”一课中,学生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对制作动画的渴望。但是由于学生没有操作计算机的基础,基本的线条与色彩的搭配都会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操作,学生非常容易因为操作困难而放弃学习flash软件的使用。为了能够让学生保持学会动画操作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设置了“让小汽车跑起来”这一学习情境。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汽车样式,学生顿时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又播放出教师自制的小汽车flash动画,并问学生“你们希望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跑起来吗?”学生的学习热情顿时被点燃。都急于和老师学习flash软件的使用。

    教学情境的设置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也非常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要求,可以将信息技术学科的抽象化的概念进行具体形象的实施,会让课堂效果更好。

二、精心选择内容,有序安排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更为有效,教师要精心选择

内容,并进行有序的安排,并在教学生flash软件的使用时,精心设计操作步骤进行引导。

首先,选择比较简单的逐帧动画进行设计。逐帧动画是动画制作最早的一种形式,好比我们看的小人书一样,通过一个个画面连贯起来,形成动画的形式。学生在制作时利用插入关键帧快捷键F6和删除快捷键Delete快速完成简单逐帧的操作。简明易懂的内容,学生比较乐于制作,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第二就是遮罩动画的制作。遮罩动画是flash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动画效果,学生可以先完成基本图形的绘制,然后进行遮罩动画效果的学习。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我又设置了设计地球遮罩动画的演示实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由于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动手操作进行,学生就越来越喜欢信息技术课堂,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也逐渐培养起来了。

第三个教学内容是引导动画。flash中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来实现对象沿着复杂路径移动的效果,随即可形成引导动画。引导动画可以实现小鸟飞翔、树叶飘落,汽车移动等动画效果。此处教学紧紧围绕风车的转动进行,尽管内容有些难度,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减。

第四就是骨骼动画的制作。骨骼动画能够快速生成骨骼运动信息,实现人物走动的效果,但是操作起来要难一些,需要教师演示引导实现。

最后的步骤是动画作品创作,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有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家里并不是都有电脑的,所以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比较多,需要教师演示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比较多,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耐心指导,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三、确保操作有效,以生为本

小学生在操作中还是比较“盲目”的,很多学生一打开

电脑就开始动手做起来,有的学生也不顾教师的操作要求,往往自己“玩”自己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的制作效果。为此教师必须保证有序的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效果。

教师在要求学生打开电脑后,让学生先打开flash软件复习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给学生十分钟独立的操作时间,让学生自由制作确保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在自由畅快的操作中会发现已经学会的操作经验没有新鲜感了,还想学习新的知识。另外还会遇到其他操作的问题,也需要教师帮助解决。这时教师才会发布新课的内容,明确操作的要求。如果复习没有问题就下达新课要求;如果复习问题多,就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在教师下达开始操作的指令后,学生就会乖乖的操作了。这样以生为本,教师顺势引导,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备课在备知识的同时还要备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小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积极性高,但是活动起来难于组织,因此教师更要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确保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中,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努力做到“活而不乱”。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又设计了按课文内容设计动画的学习活动,例如:小猫钓鱼、小蝌蚪找妈妈、钟表的移动等,并尝试配文与声音。这是更为难一些的动画制作,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有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才会在思维上活跃与发展。

四、扭转操作误区,培养思维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学习时感性思维活动多,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修改等能力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例如在制作传统补间动画时,学生经常忘记先把形状转化为原件,虽然这样也能实现动画效果,但不利于后期修改和创作,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规范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比较形状补间和传统补间的区别,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把图形转化为原件,什么时候需要把原件打散转化为图形,加深对补间动画类型和补间效果的理解,扭转操作误区。

经过教师的纠错,学生再进行不断地比较与辨析,长时间训练,学生就会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形成自己操作的习惯与方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五、掌握操作技巧,举一反三

小学生知识的总结和概括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操作技巧。小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需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转动的风车》这节课,学生学会重置选区和变形的方法,用一个叶片旋转复制出多个叶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这个技巧还可以快速绘制哪些对称图形?”学生马上想到花朵、自行车车轮等。“那就快试试吧,看谁画的又快又好。”这样既巩固所学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去理解、分析、思考、总结,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演示与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责任心。操作技巧的掌握也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做好展示评价,巩固成果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一体,为了巩固学生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先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动画技巧去进行创作。然后再分组进行演示,选择优秀的作品给予推荐评奖。下面就是学生制作演示例子:

微信图片_20230405090950

90b2fed2ed830d8ec163c7874153983

      [1 ]                    [2]

图1和图2尽管学生是模仿书上的图例制作的,制作成功的作品也不是很多,但是让学生动手演示,学生会有一种自豪感,下面的学生愿意看,给不会做的学生予帮助。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引导层的作用和创建方法,引导线绘制的方法和要点以及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和要点。也让学生去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去体会他人蕴含在作品中的创意,激发其自我创新意识,去做出有创意的作品。

其他学生在此基础上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操作技巧,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信息技术学科在小学阶段是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动手操作的时效性,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注重以生为本,小组的组建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有利的展示空间,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师生、生生互动,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动脑筋,运用操作智慧,不断探索动手操作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