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如何有效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如何有效开展

凌康林

中山小榄镇新胜小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积极创设讨论氛围,又要抓住讨论的层次,加强小组讨论的建设,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这样学生学得的知识,才能保持较深的记忆,才能在小组讨论中增长新知识,开阔思路,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讨论  有效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数学问题而进行探讨,获取知识技能、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思维发展等采用的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中,却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课堂小组讨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每次小组讨论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观众的位置。

2.学生讨论不充分、不深入。“形式主义”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3.小组讨论的组织效率低。小组讨论时,学生往往是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之后就没事了,缺少组内合作能力,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不会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更不会把组内所有人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有一点是,小组讨论中回答问题的多,而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的却很少。

4.教师分组指导不到位。特别是分组讨论时,教师一般只是在各组中巡视,注重小组讨论的气氛较多,而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是否有理解难度,是否有新的问题发现等却关注不够。另外,因为教师注重学生反馈交流时的几个优生的发言情况,而对部分学困生,过问不够,关注不够。

针对上述的问题,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参与率,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挥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功能,使课堂小组讨论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我觉得可从这样开展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

一、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意识地挖掘深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在“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经历分米的产生过程后,出示一支9厘米5毫米的铅笔让学生量量铅笔有多长时,学生自然由于有了前面分米认识的探究经验,马上会想到需要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那这个单位长度怎么确定,也能通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自然而然地想到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而这样的1份我们就把它的长度定为1毫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意识,也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了新的教学目标,

二、要把握讨论的层次。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如果过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如果过迟,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课堂讨论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当呢?

(1)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讨论。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出现意见不统一,这时安排讨论,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探索“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于有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已有知识经验,一部分学生会得出:个位上是0的数能被5整除;另一部分学生会得出:个位上是5的数能被5整除。这两个结论对吗?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结论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同学间讨论,发现这两个结论都对。那么,“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该怎样来概括呢?学生马上就会得出: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能被5整除。这样得到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

(2)在知识疑难处讨论。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会产生困难。教师如能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就能更容易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目标。如果在此时,能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例如,我校的李老师在上教研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探索“商不变性质”时,是这样开展小组讨论的。李老师课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学习内容,每人发一张学习纸,如图:

被除数

20

100

200

400

除数

4

20

40

80

1.填好表格里面的商。2.仔细观察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3.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吗?把它填在表格里。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很容易求出商,而在寻找“商不变性质”时会出现困难,这时就可以进行小组间同学互相交流,每个组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讨论的结果可以互相补充,记录员负责记录,组长维持活动的顺利进行,并总结组员的意见并归纳出“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这是学生自学获得的知识,因此记忆会更加深刻。

三、培养合作意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合作交流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桌上众多的学具中找出长方体,然后分组讨论,“观察这些长方体,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教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四、加强小组建设的指导。

小组不论成员有几个,也是个组织,只有加强小组建设,才能使小组活动有序,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学习实效。

1.设置小组长。小组长能组织好小组的讨论、操作、发言等活动,使小组活动有序进行。

2.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组员分工明确,如:组长、记录员、维持活动者及报告结论者。每个组员分工合作,才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充分发挥,中等水平的学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切实的帮助和提高。

3.讨论时间的调控。时间不足,往往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发言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则来不及思考。不少学生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想不出或来不及想,不如不去想,干脆坐在那儿等待尖子生回答。

4.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汇报衡量,既要注意对学习讨论过程的评价,又要注意对结果的评价。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效的小组合作的确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的一项重要学习方式。小组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是一个讨论的场,是一个研究问题、交流信息的场。实践证明,这样的数学课堂一定是孩子喜欢,教师期待的高效课堂。在教师启、引、导的牵引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大胆质疑,课堂的小组讨论才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的课堂才会生机盎然,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正宪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的报告

2.江琰     《数学课堂实施有效讨论的策略》

3.李志勇   《小学数学教育》  辽宁教育杂志社

4.曾琦       《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