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3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浦晓伟

吉林省榆树市城发乡李合中学校  吉林 榆树  130400

摘要:数学在初中阶段是重要的课程,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提供强大的支持,还能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通过有效地执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并采取指导性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推进并落实这些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核心部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使其成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性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探究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

当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升,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随着初中学生的成长,学生的青春期反应变得越来越强烈,更加热衷于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而数学知识则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其中包含的概念和逻辑关系非常复杂,学习难度也很大,学习过程也非常枯燥乏味,这就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一碰一动”的状态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无法理解所学内容,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造成极大的打击。

(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不足

掌握所学内容的有效性是确保学生获得学习效果的必备前提,然而初中数学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课程难度大幅攀升,而且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也日益凸显,因此学生除了要全面理解课程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以便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佳的表现。初中数学教师通过提供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提高的学习效果。当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耐心和精力会迅速流失,容易引发学生的抗拒情绪,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偏向“躺平”,从而严重阻碍的持续成长。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多样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且提升学习数学的乐趣[2]。然而,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传统的口述或绘图方式来教授数学,这种方式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难以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让数学知识与教学方式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如果教师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原有的数学课堂变得乏味,学生可能难以集中精力,甚至出现失去兴趣的情况,这将严重影响课堂气氛,从而阻碍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也将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利用微课教学,进行有效预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微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预习活动。使用微课小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预习,清楚地了解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且学生能够采用正确的预习方法。在微课的指导下,学生的预习能够更加科学化,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比如:在进行“直线”教学前,通过使用微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在创建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预习。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预习问题:使用最少的图钉,在塑料板上固定一根纸条,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如果是在两点之间画直线,又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在微课预习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开始思考并寻找答案。大多数学生都会动手实践,以便更好地理解直线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直线的概念,并且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同时,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掘出与直线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举例说明,数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电脑桌的两侧和画框,促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直线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直线,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在预习环节,教师通过使用微课布置预习任务,可以促进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按照微课循序渐进理解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预习任务。而教师在微课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基础的数学知识,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

(二)开展合作教学,实现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教师要能够把握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当解答数学题目时,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水平、背景知识等因素的差异,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3]。这种差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来发现,并且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改善。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在数学课上的教学难度很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初中教师应该采取合作式的方式来进行授课。通过将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索、交流、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减少课堂的两极化现象,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相补充,有效地完善自我,实现共同进步。比如说: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数学问题:

①(-7)×5

②9×(-3)

③(-6)×(-4)

学生在学习乘法的基础上,已经对乘法口算有了较高的熟练度,因此在面对第1、2个题目时,这两个计算题属于异号相乘,学生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但是在面对第3题时,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了矛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一些学生认为,如果在这道题中出现两个负号,则最终的答案一定会是一个正值;然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与之前两道题中仅仅出现一个负号的情形相比,这两个负号的意义更加重要。通过互相讨论,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数学知识。当学生的讨论结束时,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负负得正”的数学概念。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且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足,最终取得进步。

(三)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的传播和应用需要深入思考,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相互关联上,以便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4]。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合理地传授知识点。通过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之间的关系,并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清晰的知识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教学时,数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整合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包括:角平分线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判断标准、考试题目等等,内容较为丰富,知识点繁多,但很多学生在总结时,无法完整梳理和总结知识。通过使用多媒体工具,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创建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通过清晰易懂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立刻理解所学的内容。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把各个部分只是连接起来,使得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复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四)开展问题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近年来,我国新课改的步伐越来越快,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引入新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定问题时,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以保证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太过简单的问题可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太复杂的问题则可能削弱学生的自信。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难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学生为核心,并考虑问题的分层和探究空间,确保学生在接受指导时,能够主动思考,并且能够充分理解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潜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在互补性“余角和补角”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为学生布置问题:“什么是余角?什么是补角?”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十分钟之内阅读教材,仔细研究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在教材中对这两个概念非常明确,学生能够迅速发现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根据概念,进行举例。通过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数学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练习,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该给予答对的学生肯定,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为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数学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数学教师应该设置一些实际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数学规律,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计算逻辑。

(五)设置学习任务,落实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材的意图,准确掌握相互配合的内容,仔细研究练习题的作用,将其转换成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每一步骤中都认真负责努力完成,使各部分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使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5]。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教学时,函数在数学领域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节课将深入探讨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特征以及实际运用,让学生能够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及其在数学领域的重要作用。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二次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知道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师可以据此设置学习任务。

任务1:画出下列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y=ax2、y=x2+k、y=a(x-h)2、y=a(x-h)2+k。

任务2:分析刚刚画出的图像,说明二次函数的系数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在第1个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然而有些教师仅仅是简单地复习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而未能将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优化,以问题1为基础,结合新课程,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教师可以设置知识复习环节,通过就只是导入新知识。通过问题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系数a、b、c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并且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分析二次函数不同表达式的适用情景。本节课的内容分为4个模块,教师应该注重各个模块间的知识关联性,设置相应的任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论:总而言之,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课程的变化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建立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贞寿.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3):140-142.

[2]王晓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展现数学课堂风采——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45):205.

[3]苏宝霞.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提升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9):85-86.

[4]庞锟.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探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J].学周刊,2020(20):111-112.

[5]罗爱华.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J].智力,2020(1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