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故事类课文教学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小学语文故事类课文教学策略探析

方春红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山东聊城   252021

小学低段学生非常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科学设计课堂活动,优化教学流程,并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故事类课文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教学,创造阅读契机,唤醒学生的阅读思维。文章就小学语文故事类课文教学进行探析,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类课文

引言

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的故事类课文,这一类的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但是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虽然学生对故事类课文很感兴趣,但是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难以把握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阅读停留在浅层。针对这一情况,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识字量有限,因此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课文的内容,并揭示课文蕴含的道理,将知识内容注入到学生的脑海之中。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的知识,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违背了新课标的理念[1]。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容易走神,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有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故事类的课文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很多鲜明的角色,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教师就可以创设故事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只乌鸦的图片,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引发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接着教师就可以创设故事情境:这只乌鸦现在口喝了,它要去找水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只乌鸦有没有找到水喝,它又是怎样做的呢?教师创建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深入阅读课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述故事,理清课文内容

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训练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够让阅读课堂更加鲜活、生动。教师让学生尝试讲故事时,要传授一些方法和技巧。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有限,语言积累不足,缺乏语言表达经验,难以把握故事的内容,讲故事时经常会想到哪里就讲哪里,在讲故事时会出现遗漏情节、条理不清的情况[2]。教师就要为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和全面地讲故事。

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条理。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的插图,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插图来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小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而插图是直观的、形象的,色彩非常鲜艳,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插图也能够反映故事的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讲故事。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关键的词语帮助学生厘清故事顺序,让学生将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还是以《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为例,课文讲述了乌鸦找水喝——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喝到水的故事,教师就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鼓励学生讲故事,课文中的插图不足,教师也可以从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的图片来辅助学生讲故事。教师可以呈现三幅图,第一幅图是乌鸦口渴想要喝水的图,第二幅图是乌鸦喝水遇到问题的图,第三幅图就是乌鸦最终成功喝到水的图,教师可以通过这几幅图来提供支架,鼓励学生讲述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三、演绎、讨论故事,促进学生学习内化

小学语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体会这些道理也是课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开展故事演绎活动,组织学生将课文故事演绎出来,在演绎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同时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故事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情感[3]。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故事类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将故事完整地演绎出来。

比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玩的故事,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当小公鸡落水时,小鸭子将其救起来,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涉及到的角色也比较少,演绎起来难度不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情境表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将它们之前发生的事情演绎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扮演小鸭子的学生要将小鸭子很难找到虫子的状态表演出来,对于“下河捉鱼”这个场景的内容,同学们要将小鸭子会游泳、小公鸡不会游泳表演出来。表演的学生还要熟悉故事角色之间的对话,在表演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当学生表演时,其他的学生要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把握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为了强化故事演绎的效果,教师可以围绕故事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演绎或者观看表演,强化课堂互动。

当学生演绎完之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围绕故事内容展开交流讨论,可以从故事的情节、人物以及寓意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对课文内容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演绎活动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共同讨论小鸭子和小公鸡的特征,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么样的道理等,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吸收、内化,实现深层次的阅读。

四、结语

故事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的常见类型,教师要从小学生的特征出发引入合适的教学手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支架引导学生讲述故事,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指导学生演绎和讨论故事,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小学语文教材故事类课文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J].七彩语文,2022(24):57-60.

[2]莫金丽.小学语文低段故事类课文教学策略探析[J].新教育,2022(35):84-85.

[3]陈丽霞.浅析小学语文故事类课文教学的优化[J].新课程研究,2020(0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