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写结合式”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4

关于“读写结合式”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何玲玲

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初级中学  311243

【摘要】名著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块重要内容,并且两者紧密连接、不可分割。名著阅读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滋养精神,得到向上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写作,折射出思想的力量。本文从读写现状与读写策略着手,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读写结合,开展新型名著阅读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名著阅读;阅读兴趣;读写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在阅读的具体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程标准写作的具体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部编版教材在每一册都设置了两部必读名著四部选读名著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兴趣,同时从经典名著阅读过程中驰骋想象、发散思维,获得向上的力量,得到精神的给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将整本书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可以达到阅读与写作的双赢。

一、读写现状

多年教学下来,越来越觉得,语文太难了!任你用尽心思,磨破嘴唇,不辞辛苦地讲与练,可收效甚微:阅读突不破,作文写不好,成绩上不去。非但如此,每逢大考之后成绩分析,各科分析丢分原因,总归结到“审题能力差”,让语文无故躺枪。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说:“数学是理科的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那么,语文的根基是什么呢?朱永兴认为:“语文的根基是阅读与写作。”笔者深以为然。然而,这个根基的搭建过程,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阅读教学之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层面,a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难以坚持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笔者于今年暑假前布置《红星照耀中国》与《昆虫记》阅读,并且坚持每天打卡,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书,结果,根据最终反馈,最终正真落实到位的每班只有1-2名同学,不忍直视b学生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学生每天沉浸在刷题中,刷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第二,老师层面,部分老师甚至是部分语文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应该以应试化训练为主,为考试8分,花费大量时间名著阅读,不如多训练各科习题,效果更立竿见影。此外,家长也有急功近利、应试投机心理

写作方面,学生更是“闻写色变”。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至于驰骋想象、思维跳跃,那更是天方夜谭、不可想象。温儒敏教授感慨:“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王旭明教授慨叹:“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

二、读写策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著名学者、书香校园的首创者朱永新先生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学生的精神成长。”孩子们的生命之树应该植根于阅读中,才能获得丰富的情感、高远的见识、充盈的精神、向上的三观,如同小苗要植根在沃土中,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最终变成参天大树。

(一)讲究方法,让名著阅读“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好名著阅读,开展好整本书阅读,培养兴趣是第一位,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开展阅读。

1.语言激励,克服心理难关

一本书,能够成为好书,能够成为经典,势必拥有不俗的语言,势必拥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势必拥有高洁的志趣和情操。只要牵着孩子们的手,把他们引领到这些大师、巨人的身边,让孩子们径直走进去,充分沉浸在书中,和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忧乐,兴趣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万事开头难,把学生引进去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以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客观地报导了1936年6-10月间,陕北苏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这与学生生活时代已经相距较远,很难激发起学生“走进去”的原动力。因此,在暑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效果不甚理想后,笔者于本学期开学初,重新推进阅读。

首先,语言激励,笔者就着历史知识(这段时间同学正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告诉他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在条件那么差、装备那么落后的条件下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取得民族独立和民主自治吗?读了这本书,你们可以发现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共产党的政策,找到真正的原因,并且,本书作者,是一个外国记者,他所站的视角是客观公正的,不存在渲染与美化,很值得大家一读,读起来,同学一定会享受其中。

第二,降低要求、点滴积累、慢慢推进,我要求每天最少看一篇章,并且圈画出令你感动、令你有触动的地方。慢慢地,很多同学已经不满足于每天一篇章,课间、吃完午饭后,都津津有味地读着《红星照耀中国》,他们认为阅读是紧张学习之余的休闲与放松。

2.创设活动,享受阅读成就感

笔者一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成就感却是滋养兴趣的最佳“甘霖”。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阅读的成就感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扩展人生视野,丰富人文积淀,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一,在推进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利用班会课或者每周的一节阅读课(视情况而定),开展名著知识抢答竞赛,小组合作与比拼,获胜小组颁发奖状与奖品。每逢这个比拼,学生们神采奕奕、眼神放光,纵享学习快乐!

第二,整本书阅读阅读完成以后,笔者让学生利用章节目录,专题阅读、小组合作,以读书小报的形式完成成果展示。比如在《红星照耀中国》“探寻领袖人物”这个专题中,全班31人,分成7组,划分好3个五人组和4个四人组,善于绘画的人担任画面设计,文字出彩的人负责写字,每个组负责一个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徐海东等),事先自主选择与老师统筹安排相结合。完成以后,根据评价量表,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等方面,小组自评、同学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选出一二三等奖(每个组都有奖励),均颁发奖状和奖品。随后,笔者将读书小报的展示在班级走廊上,又通过家长群,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这一块任务,笔者往往安排在周末,要好的朋友聚集在一块,共同完成这个有意义的创作,孩子们兴致勃勃,每次都认真出色地完成任务。附“探寻红色领袖”读书小报评价量表:

“探寻红色领袖”读书小报评价量表

细目

自评得分

互评得分

教师评价得分

1.内容充实而全面有具体的外貌形象、出身与家庭、童年的经历、受教育情况、参加革命的起因、革命后的经历以及人物的爱好和性格特点。

2.图案搭配合理,符合《红星照耀中国》或者相关人物主题。

3.字迹工整、排版优美,整体效果良好。

总分

说明:总分15分,三项标准各满分5分。5——非常优秀,4分——很好,3——好,2——需要改进

(二)整合时间,让阅读“有时”

1.整合教材,让学生“有空”

语文教材绝非等同语文学习。课本只是一滴水,语文是浩瀚的海洋,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书”“读名著”。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有效整合教材,把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自主阅读与阅读交流。以八年级的语文教材为例,笔者按照内容和文体把课文分为古文、古诗、小说、散文和新闻等板块,然后打破单片教学的局限实施单元教学,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现代文只讲其中的6篇经典篇目,其他的篇目作为略讲篇目。如此一来,“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阅读名著、阅读整本书。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新闻专题为例子,笔者安排三节课分别完成三个任务,第一课时完成任务一——新闻阅读,第二课时完成任务二——新闻采访,第三课时完成任务三——新闻写作。

第一课时,新闻阅读。第一,新闻辨体式。笔者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事先安排好组别、组长、执笔人),让学生说一说这五篇新闻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讨论前提示同学可从新闻结构、语言、报道对象以及表达方式角度考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成果。通过这一环节,笔者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以及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以及新闻评论之间的不同特点。紧接着,用幻灯片投影总结出四种新闻体裁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第二,新闻察情理。学生自主默读五篇新闻,从新闻中找出流露出作者感的句子并加以分析。短暂的默读后,学生纷纷找出如“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句子,并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和“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即已”等词句中流露出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蔑视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高度赞美。……

第二课时,新闻采访。第一步,分析采访提纲。首先,笔者用幻灯片出示人教版教材15页采访防控新冠疫情中表现突出的社区干部刘阿姨的采访提纲让学生说一说采访提纲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中哪块最重要,那块最具有挑战性。学生思考后一致认为采访目的最重要,设计采访问题最具有挑战性。接着,让学生分析示例中的四个采访问题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观察得出“设计问题,由浅入深、逻辑清楚”“问题紧扣目的”“提问简洁明了”“问题具体有效”等。最后,笔者出示一段白岩松就新冠肺炎问题采访钟南山的采访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问题是否符合新闻采访提纲要求。第二步,新闻采访问题撰写。笔者出示一段背景与要求: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萧山区各校落实晚自习政策。请你以学校保安为采访对象,拟写一则提纲,提四个采访问题。附学生创作:

(1)“双减”前后,您的工作时常有无变化;(2)“双减”是否会影响您工作安排;(3)对于突发情况,如学生未带通行证,您会怎样处理?(4)为维护校门口的交通秩序,您有什么建议吗?

第三课时,新闻写作,这一块,主要围绕给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改写成消息展开。第一,找出课文具体六要素,完成表格填写。第二,拟写与修改标题。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一开始写的标题比较一本正经,如“跳水姑娘吕伟印度夺冠”等;接着笔者幻灯片出示几个新闻标题,如“该修了!机动车道有个坑”“好嗨呦!洞头公路要拓宽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分析完标题简洁、醒目、吸引人的特点后再改写,学生拟写的标题质量大大提高,如“哇塞,跳水姑娘吕伟印度勇夺桂冠”等。第三,拟写导语与主体。幻灯片出示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17页倒金字塔结构,让学生梳理出最重要事实(导语)、次要事实、再次要事实等,最终完成整个改写过程。

2.利用间隙,让学生“有空”

伴随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完善,明确要求学生在七点半后到校。尽管班主任三令五申,然而,或许是学生习惯使然,或许是家长工作关系,依然有不少同学早早地来到学校,于是,笔者指定好班级到校最早的一位同学(该生家校距离远,父母上班早,父母无奈之下只能早早送到学校;而且该生比较认真负责),坐到讲台上,营造安静浓郁的阅读氛围,阅读名著、阅读整本书。此外,遇到下雨天的体育课与课间活动、遇到科任老师不在顶班代课的时间里,笔者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阅读时间。

3.培养习惯,让学生“有空”

特级教师于树泉在《人大附中整本书阅读取胜之道》一书中提到:“读书之于语文教育,就如同树根之于树叶,泉源之于河流,基础之于大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可见,阅读、整本书阅读、经典阅读对于一个人意义之重大,学生时代,特别是初中时期,是精神的饥渴期,是培养阅读习惯与能力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这个黄金时期,他们就会对读书心存障碍和抵触,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将因此被“定格”在很低的层面上。

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安排20分钟阅读时间。按照现阶段阅读名著要求开展,这个学习任务是笔者在本学期开设的一个个性化作业。开学之初,每天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现在有学生告诉笔者:“每天阅读名著的时光是一天中最快乐与期待的时光。”

(三)读写结合,让阅读有“法”

扎根一线教学,本应享受的作文批改,却让人苦不堪言、望而却步,大部分同学,不是没有意义的流水账,就是用华丽的语言来掩盖思想的空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真正的意思是,广泛阅读之后,视野开阔了,见识深远了,思维发散了,精神丰盈了,而后,提起笔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1.读写结合,绽放思维的火花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中,还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写作实际能力,笔者要求学生边读边写下自己的真切感受,每周一片读书笔记,篇幅长短不限,体裁形式不限,内容角度不限。关键要放手放胆写出真意和个性,展示思维和才情。推进《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时,笔者要求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结合人物、具体事件或相关政策,写下具体感触于思考。没有了限制,特别是没有了字数限制,让他们的压力骤减,大胆动笔,畅所欲言。一段段时间下来,充满内心想法、展现思维含量的文章蓬勃而出。附学生习作:

翻开《红星照耀中国》,我就看到因为国民党的封锁、诋毁,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口碑很差。可是,当斯诺真正踏进苏区,看到欣欣向荣的苏区,看到了纪律严明、英勇无畏、积极乐观的红军战士,一切的一切与外界传言截然相反。这让我想到:生活中我们不能被传言迷惑,要事实求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感受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是明智的选择。

同时,我不禁联想到七年级学过的一片文章——《穿井得一人》。当时的国人也正是因为轻信谣言,所以才让“穿井的一个人”的无稽之谈流传于国都,岂不是很可笑吗?

2.范文引导,架起写作的支架

如果说,素材是写作的喷涌泉水,那么结构与支架就是引导这股泉水奔向大海的江河。不甘平凡的泉水只有沿着江河奔竞不息,才能投入大海的怀抱,走进更广阔的天地。

第一,每周的读书笔记,笔者也会有选择地印发“读书随笔范文”,安排作文讲评课,学生小组合作赏析、评论学生的读书随笔,让学生在品读中更深入地解读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比如在品读《红星照耀中国》读书随笔时,他们很快能够看到范文中各种匠心的写作角度、脉络结构、语言风采、文体特色等。

第二,笔者总是在第一轮阅读结束时候,安排名著阅读心得交流课。比如《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交流课时,首先给学生10分钟时间,小组合作,结合书本目录,总结归纳阅读本书的感受,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笔记,一名同学发言。第二,课堂交流,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大胆自信。第三,笔者出示范文,优秀的读后感,在学生心中筑起写作的总体布局的支架。开始时,读后感出自他人优秀习作,随着活动深入展开,学生习作便时同学最好的范文。

3.师生共评,成就写作的趣味

每周的读书笔记,老师有批阅,有个对个指导,有展示,并将优秀的读书笔记作为范文贴在墙上,发在班级群上,既是示范又是激励,充分调动学生度读书和写作热情。这个读书笔记的形式也是笔者于本学期新尝试的一种方法,笔者相信,用这种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的做法,一定可以使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兴趣、阅读质量不断提高,读书笔记也会越来越好,达到读写结合、读写共进的目的。

三、结束语

笔者以为,名著教育的精髓在于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滋养精神,得到向上的力量,写作的核心在于广博的阅读之后,在写作中迸溅出思想的力量。

语文教师决定着语文教育,名著活动开展如何,老师是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老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因为能力只能由能力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培养。”在读书方面,习惯也只能由习惯来培养,兴趣也只能由兴趣来培养。有喜爱阅读的老师才会有喜爱阅读的学生,有视野开阔的老师才会有视野开阔的学生。要引导学生阅读,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老师自己也多阅读,多创作,这样学生才会出现一片新天地,到达一个新境界,逐渐做到举手投足之间,一笑一顰之际,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路漫漫其修远其,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2011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于树泉、吴凌.人大附中整本书阅读取胜之道:让阅读与写作双赢[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

[3] 基于项目学习的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以《水浒传》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 教学,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