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贾旭辉

湖北省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441021

摘要:新课标提倡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变“教学”为“引导”,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灵活应用问题教学法。综观问题教学法内涵,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该方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紧扣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策略地引导学生探究物理。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

(一)立足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物理学科的生活性,指明了物理生活化教学方向。同时,建构主义者指出,知识源于生活,反映了生活,需要学习者体验生活,重新建构知识。所以,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探寻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发探究兴趣。

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现实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无处不在,且学生对这些摩擦现象建构了认知。立足于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师可利用课件呈现生活现象:航空母舰的甲板、轮胎的花纹、楼梯的防滑条等。结合这些内容,教师可提出问题:“观察这些事物,可以发现它们的接触面都很粗糙,这是为什么呢?”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和物理经验,轻松答出“摩擦”。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追问:“什么是摩擦?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有几种摩擦力?”此时,不少学生产生探究兴趣,自主走进物理教材,探寻与摩擦力有关的内容。教师如此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发学生兴趣之余,还使学生走进了物理课堂,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发展。

(二)根据旧知,创设问题情境

温故知新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有意义建构离不开学生的已有认知。在参与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建构了物理认知,为探究新知提供了方便。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分析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把握新旧知识联系,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迁移旧知的机会,推动课堂教学发展。

以“向心力”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先利用PPT动画模拟匀速圆周运动,同时显示各个点的速度、方向。圆周运动是学生已学的物理内容,在观看模拟动画时,学生会自主建构动画与圆周运动的联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教师可立足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提出系列问题,如“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吗?”“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什么意思?”“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方向如何?”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有针对性地回忆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内容,对合力及合力方向建构认知,为探寻向心力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教师有效地应用旧知,不仅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初步探究新知。

(三)依据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既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内容,又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依据。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之际,物理教师要端正态度,应用多样方式实施实验教学。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与实验现象互动,逐步建构物理认知。

二、提出物理问题,驱动学生探究

(一)把握课堂沉闷时机,提出问题

传统教学实践证明,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当物理课堂陷入沉闷枯燥状态时,教师可及时提问。此时,问题犹如抛进平静水面的石头一般,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能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转变状态,高度集中注意力,并认真思考、探究问题。因此,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要把握课堂沉闷时机,提出问题。

(二)把握学生深思时机,提出问题

连续提问是追问的具体表现,是学生逐步探究物理的途径。《课程标准》点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部分教师虽然引导学生解决了问题。但是,在学生给出问题后,教师未能继续引导,致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层。而追问可以使学生突破表层知识的限制,走到知识深处,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问题,依据其问题解决情况,连续提问,引导学生走向知识深处。

(三)把握探究阻碍时机,提出问题

《课程标准》介绍了高中生的物理学习规律,要求教师有规律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逐步发展。层层深入建构认知,是学生物理学习规律的表现。同时,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遭遇思维障碍,影响思维深入。提出层次性问题,可以使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获取解决问题的“法宝”。所以,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层次性问题,递进提问,使学生逐步探究。

三、解决物理问题,获得探究结果

(一)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方式之一。物理知识本身有一定难度。大部分高中生的物理认知水平不高,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自主解决问题。而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携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后依据问题难度,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二)实验操作,解决问题

实验操作是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契合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便于他们积极思考,分析实验现象,抽象物理结论,由此获得问题答案,理解物理知识。所以,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后组织实验操作活动,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便利。

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实施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效问题的驱动下,成为学习物理的主体,切实发挥学习自主性,逐步探究、解决问题,由此建立物理认知,锻炼相关能力,提升物理学习效率。鉴于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树立生本教育理念,以问题教学法为“工具”,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应用多样策略,或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或把握多样时机,提出问题,驱动学生探究;或多样方法引导,促使学生解决问题,借此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物理问题“互动”,逐步掌握物理知识,锻炼多样能力,如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提升物理学习效率,实现物理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杨凤楼.促进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问题链”策略研究[J].物理教师,2021,42(06):34-37.

[2] 纪凯.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物理,2021,42(02):50-52.

[3] 尹聪.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