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复翻译思想指导下对散文《十月午后漫步》进行赏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在严复翻译思想指导下对散文《十月午后漫步》进行赏析

樊玉消

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91

摘要:我国杰出的翻译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该翻译标准对我国近现代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指导价值,受到翻译界译者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在该翻译标准指导下,对散文《十月午后漫步》进行赏析。

关键词:信;达;雅;《十月午后漫步》

一、引言

散文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散文反映出了英国当地特有的文化以及英国人的审美情趣。《十月午后漫步》这篇散文译文不仅准确把握了原作的精神,而且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了神似,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再现了原作的意境与神韵。本文将在严复翻译思想的指导下,对该散文中具体的句子进行案例赏析。

二.严复理论简介

严复认为,在翻译时,首先要达到“信”,即在思想和内容上要忠于原文。还要在此基础上,重视“表达”,即实现译文的“达”。在实现前两者后,还要注意原作的风格和原文的语言修辞特色,也就是所谓的“雅”。

三、信、达、雅翻译标准下的案例赏析

3.1 “信”的翻译标准

在 “信、达、雅”翻译标准中,“信”是我们在翻译中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信不仅指要正确理解原文,还要尽可能的再现原作的思想、风格。下面就散文《十月午后漫步》中的例子来进行赏析。

1:

原文:The valley was a great lake, reaching to the big trees in the fields which had not yet lost the fire in their branches.

曹合建译本:河谷已成浩瀚湖泽,一直漫溢到田野中的大树下,树枝上仍挂着火红的秋叶。

汪梅琼译本: 河水蔓延到了田野里的大树,树枝上仍有天火留下的余烬。

分析: 原文中的“a great lake” ,曹合建先生将其译为四字词语“浩瀚湖泽”,准确表达出了原文的含义,生动形象,突出了河谷之广阔,体现出内容和风格上的“信”。而汪女士的译文少了原文所要传达的意境,使读者感受不到原文中诗意般的意境和美感。“the fire” 的内涵意义是指“火红的树叶”,曹先生译出了其内涵意思,更好地体现了“信”的翻译标准。

2

They were packed close together, and their backs were an undulating continuous surface.

曹合建译本:羊儿密密匝匝挤在一起,背部就像一层起伏的波浪。

汪梅琼译本:它们紧紧地挤在一起,背部构成一片绵延起伏地平面。

分析:

曹译本中,将“packed close together”译为了四字词语“密密匝匝”,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而汪将其译为“紧紧地”更像是普通说话时用的词,由于本句出自散文,所以曹译本更符合原文的风格和特点,更好地译出了原文想要表达的情景。而曹译本将其译为 “波浪”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羊的数量之多,并且“波浪”二字给人传达出一种意境之美。

由此可见,曹译本更好一些。

3.2 “达”的标准

严复提出的“达”,可以理解为通顺易懂。他强调译者首先应理解原文,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原文句子作出适当的调整,而不是的一味的强调译文字面上的通顺性。

3

It was a day by itself, coming after a fortnights storm and rain.

曹合建译本:连续两个星期风雨交加,迎来了这样一个日子。

汪梅琼译本:连续两个星期,一直雷雨交加,这个晴天也分外难得。

分析:

英语是综合性语言,通过词的曲折变化来表现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序较灵活,比如原文采用“coming”非谓语动词形式;而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叙事时按时间、先因后果等循序展开,习惯将时间、地点前置。翻译时,两个译都对句子语序进行了调整,符合汉语时间在前的语言表达习惯。两个译文都将名词短语“storm and rain”译为动词短语“风雨交加或雷雨交加”,通过转换词性使译文更加生动。“It was a day by itself”,两个译本都没有逐字翻译,而是采取了意译的翻译策略,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可读性也更强。但曹译本译相较而言更好,“连续”一词本就含有“持续、一直”的意思,汪译本开头用了“连续”一词,接着又使用了“一直”一词,未免有些重复。此外,曹译本中将后半句译为“迎来了这样一个日子”,其中的代词“这”虽没有明确说出,但已有所暗指,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4

The sun did not shine clearly, but it spread through the clouds a tender, diffused light, crossed by level cloud-bars, which stretched to a great length, quite parallel.

曹合建译本:阳光并不灿烂,柔和的光线透过云彩四处弥漫,映照着一条条平行的片云,一直伸向远方。

汪梅琼译本:太阳并不灿烂,但是柔和的光线穿过条状云彩横贯长空,仿佛一条条平行线。

分析:

英语原文中使用了“the”、“a”等定冠词、冠词,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两个版本都没有逐词翻译,而是将其省略,避免了行文生硬。整体上,两个译文都体现了“达”的翻译标准。但相比较而言,曹译本较好,原文中的形容词“diffused”为前置定语,曹译本中将其翻译为译为动词短语“向四处弥漫”,灵活地改变了词性,增加了动态和画面感。汉语习惯说 “阳关灿烂”而非“太阳灿烂”;将介词“through”译为动词“透过”比 “穿过”更生动形象,更具有穿射力。

3.3 “雅”的标准

“雅”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不仅要求译文有文采,还要求译文有文学美感。在文学翻译中,“雅”的标准更为适用,尤其是散文和诗歌的翻译,往往追求雅。以下案例赏析可以很好地说明“雅”在散文翻译中的重要性。

5

The chestnut husks split wide open when they came to the ground, revealing the polished brown of the shy fruit.

曹合建译本: 栗子落到地上,外壳砰然绽开,油亮的褐色栗肉便羞羞答答地探出头来。

汪梅琼译本: 栗子落到地上,外壳绽裂开来,露出羞涩地躲在里面的油光光的褐色栗肉。

分析:首先,两个译本都准确地传达出了原文的意思。但个人更喜欢第一个版本,曹译本将“ split wide open”译为“砰然绽开”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栗子掉地那一瞬间绽开的景象,给人一种听觉联想。此外,四字格“羞羞答答”会比“羞涩地”韵律感强,美感也更强;“探出头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一种娇羞感,传达出一种动态感,比“露出”在动词的使用上更生动形象。因此,就翻译的“雅”而言,曹译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有美感。

6

As once I passed, did to my heart convey so little an image of tranquility, so calm and still, and looked so beautiful.

曹合建译本:宁静、岑寂、旖旎

汪梅琼译本:那么安详,那么宁静,而且那么美丽

分析:虽然两个译文都运用对照词语,形式整齐对称,音调和谐。但曹译本简洁明了,给人以遐想的空间,更具有诗意版的境界和美感。汪译本虽然形式上比较统一,将保留了原文的“so”,将其译为了三个“那么”,但却有一种生硬、累赘之感,所以总的来说,曹译本更能体现翻译之“雅”。

四、总结

从本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信”“达”“雅”三者之间层层递进,雅为最高境界。本文结合散文《十月午后漫步》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充分展现了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曹思佳.浅析严复翻译标准的“信、达、雅”[J].海外英语,2015,315(23):139-140.

[2]赫胥黎.天演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