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生民乐团艺术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生民乐团艺术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李卓昌

金华市青少年宫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能满足终身生活和基本文化需求的必要品质与基础技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音乐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由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组成。《大上海市校外教育项目建设课题指导》中认为,透过修习民乐学科,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喜爱民乐,提升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并掌握有利于终生成长的良好品格与技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艺术课程;实践探究

引言:

为了丰富学生校内知识的主要平台和渠道,学校民族管弦乐课程教学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把更多的课时投入声乐教学中,对民乐课程的要求也呈上升态势。在这一形势下,作为市级艺术民族乐团,我们将始终保持项目发展的战略眼光,希望对传统民族音乐艺术进行更深入、更合理的继承和发展,在项目发展中不断地加以调整和完善,并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民族乐团的辐射和作用。

一、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民乐团乐队必修课的教学工作总体目标导向

(一)积极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用"民族性+趣味化"培养音乐艺术倾向

学习民族音乐,是学生理解、把握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表现载体之一。而所谓的"继承",即"传授"与"继承"。乐团学员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较长时间的单项音乐独奏练习,已经掌握了较全面的弹奏技巧。如果把这些学生们组成各种类型的民乐表演小组,同时开展音乐演奏练习活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多姿多彩的民族乐器的认识,而且更是学生持续性地学习、继承民族乐器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为此,我们在课程设计时,可以特别针对学生年龄和演奏水平上的差异,设立"小型乐团""弹拨乐团""打击乐团""室内乐团""少数民族器乐剧"等项目,并针对学生的音乐认识能力、社会认知水平,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与要求,让学生通过在多姿多彩的民乐实践,进行基于现实环境下的探究性知识的互动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各种民族乐器所演奏的优美声音,体验民歌小调的风采,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民乐审美意识,并加深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情感。

(二)突出课程的教育价值,以"分层教学+体验"方式加深文化理解

《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艺术教育是审美教学、精神教学、灵魂教学,更是富有想像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能提高审美观文化素养、熏陶性情、温润灵魂、激发创新创造力。"将民乐教学作为音乐美育的核心部分,同时音乐教学也需要学生更多的融入教育的功能效应,以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从学生的音乐认知入手,结合作品赏析、歌曲演唱、演奏实践、文化理解、历史认知等音乐教学要素,以帮助学生领悟民族乐派的无穷内涵。

二、在专业素质视野下的民乐团乐队课程的教学实践特质

(一)以趣味型、文化特点型和系统性教学群,来筑牢民乐教学的实施之基础

“任何一个人产生目标的欲望和行为,只要有充足的能量去驱动某个为了达成这一总体目标而奋斗,就成为了欲望”。所以,在课程实践活动的设置中,我们强调了学生视角,根据核心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内容的整合、组织方式的调整等,使学生从对民乐的了解转变为具有持久性的教学目标。

在目前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有"民乐合奏+古诗词吟诵"、民族室内乐的"走到非遗——江南丝竹乐器的表演"、民族管弦乐的"民乐交响性的教学"、民族器乐剧的"跨学科融合学习"的专业教学,不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丰富、趣味性强且具有专业性与实践特点,同时学科之间呈现了多种各样、相对单独,却又相互关联、互相交融、相互促进的特点,共同形成了内在联系的、功能完善的学科教育网络。

民族管弦乐专业通过综合各个演唱声部,以"传统+现代和声"的织体语言,中华民族与西洋文化的融合,在音响表现上注重整体声部的完整性、平衡性和宽涵性,并可以更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社会大局意识与社会责任承担。民族器乐剧专业集"演(交响乐+戏曲演出)、编、创"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演出进程中讲故事,并在编创进程中重温所学民乐演唱的心路经历、社会文化感受,并体会其间的丰富情感,期待未来的成长,并且思考怎样实现传承的目标。

(二)利用校内外各种实际项目活动,扩大项目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第一,依托区美术教育开放平台,组织学校美术协会的开展,与"双减"背景的学校建立资源优势相互补充。金华市青少年民乐团在区及我市的民乐课程中,有引导、示范作用。正由于此,积极开展各项演出实践活动如“星空音乐会”“新春音乐会”宣传民乐常识、宣传少数民族文化经典、起到了引导效果,从而调动了学生们学习民乐的热情度和探索能力。

第二,通过举办年度专场汇报课堂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市场主体学习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整体综合性文化素养。我们将民乐团专场报告及音乐会列入课程教学固定模板中,每次活动通过订阅号推送,文案撰写,确定专场主题,设定活动具体内容,排练日期、演出场地等的联系与确认,以及针对各专场内容在制作多媒体视频背景以及调节光线、音响流程中的分配与协作,整个教学团队的办事才能、团体意志、时刻管理、大局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培养与提升。

结语:

民乐教育是中华传统先进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乐团的日常教学、排练和演出中传播我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提升学生的民族家国情感,培养社会民族自信。乐团着眼于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素质,在长期开展的乐团课程教育与实施的探究实践中,积极融入了美学教育、精神教育、艺术创新教育,力图让音乐学生可以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合理的运用音乐知识内容,并加深对民乐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参考文献:

[1]潘洁.让中华民族的乐器走出课堂[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3).

[2]黄春琴.探析中国高校民间器乐教学的历史意义[J].音乐天地,2014,(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