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

/ 2

新野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

闫延东,詹杜娟  ,梅先勇

中共河南省新野县委党校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是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新野县在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新野县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主要有以下种模式:

、产业融合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把产业、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拉长产业链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新甸铺镇津湾村利用万亩桃园产业优势,举办桃花文化艺术节、桃采摘节、田园风光游等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展网上直播销售发展电商物流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上庄乡的山坡村、马集村集中连片发展晚秋黄梨产业,建设果汁加工厂,成立文体租赁中心,通过产品加工销售、农游服务、红白事宴席代办、会务承办等服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企业带动型。依托优势企业,将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到经营管理规范、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企业保底分红。全县已有34个贫困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尔沁牛业公司为依托,采取肉牛寄养模式,由贫困户申请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购买架子牛,加入村级养殖合作社,寄养在科尔沁牛业公司育肥,净收益按“5:4:1”的比例分别对贫困户、企业、村集体进行分配,每户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以上。

、土地经营型。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村集体通过统一流转、集中托管等方式对土地资源统一管理,发展适度规模化、特色化经营,实现土地经营最大化,发展集体经济,既带富了周边群众,又让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施庵镇渠西村村“两委”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统一租赁价格把土地从群众手中收回2800亩,进行整理后再对外发包给南阳惠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蔬菜产业,通过土地有序流转,每亩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50元左右的收入,年总收入42元。王庄镇的毛寨村成立村土地流转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村集体土地256亩流转出去,集体年收益10余万元;该村以30亩土地入股村办企业花生壳碳棒厂,企业负责生产经营,每年为村集体分红3元;该村用好了“三边”(路边、沟边、村边)地,种植紫薇等风景树4000余株,与承包户三七分成,增加村集体收益,近年来该村通过整合村组土地等资源,已偿还民间借贷220万元。

、资产营运型。利用社区商铺、空场空院、闲置房屋、村滩涂地、农场林地等,通过开发利用、转包、出租等方式,盘活资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一是集体资产盘活。汉城街道南关社区位于县城南端,辖区非公有制企业32家,临街商铺2500余家,社区集体资产近2亿元,通过把集体资产出租出让等方式,社区年集体收入达400万元;北关社区通过把社区集体场地、门面房等资产资源盘活,每年村集体可增收66.6万元。上港乡政府投资40万元,在王白村建设了扶贫车间,该村把扶贫车间租赁给南阳药艾堂科技有限公司,年收租金3万元,归村集体所有,用于发展村公益事业。沙堰镇叶桥村通过对村集体的15亩坑塘进行开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车湾村以集体资产租赁等形式,年收入约6.1万元。二是滩涂地开发。主要分布在境内白河沿岸的樊集乡、上港乡、新甸铺镇、五星镇,开垦出来的荒沙滩地,作为集体资产对外发包,主要以发展林果、蔬菜为主。新甸铺镇津湾村通过租赁承包的方式开发白河沿岸荒滩8600余亩,承包费按照每亩每年100—200元核算,每年村集体可增收11多万元。三是空场空院租赁。上港乡的果园村、岗南村、岗北村、齐花园村利用紧邻县产业集聚区的区位优势,开发利用集体土地、集体空场空院,租赁给企业使用,每年每村可获得3—5万元集体收入。四是农场林地承包。溧河铺镇的王坡村对24亩的残次林进行清理,砍伐残次林木300余棵,整理出耕地24亩,可增加集体收入2万余元;对村集体20余亩老林场进行了对外承包,年收租金4000元

、集镇辐射型。主要分为城市村改居、集镇带动两种情况。一是城市村改居。全县共有2个街道办事处14个社区,都属于村改居,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利用城市村改居资源优势为集体资产增收。汉华街道团结社区把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通过规定程序把社区及居民小组集体土地的征地补偿款作为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村集体可增收50余万元。二是集镇带动。新甸铺镇集镇周边的宋庄村、新南村、新北村、艾庄村抓住集镇开发机遇,通过厂房出租、招商引资、兴办农产品交易市场等方式为村集体增收。

、党建引领型。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列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抓实发展集体经济。施庵镇的东杨营村由村党支部发起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国卿任理事长,全体村民任社员,通过流转社员自有土地和托管社员自有土地两种模式,流转土地

500亩,集体承包给新野光达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由该合作社采取集体运作、集体经营的模式种植中草药和经济作物,每户社员每年获得“固定分红120元+固定的每亩300元土地转租收入”或“固定分红120元+不固定的土地种植收入”,村集体得到每亩200元的分红收入,每年有1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五星镇的南马庄村采用“基地+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模式,成立瑞晓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动种植户280余户参与种植食用菌,修建大棚面积500余亩,年生产菌种1000多万袋,生产平菇1500余万斤,产品销往河南、湖北、河北、陕西四省多地,年实现净利润4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

七、政策支持型。为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野县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同时县政府出台政策,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对重点贫困村、创建文明村、治理空心村、移民村等给予补贴奖励,培育典型试点,示范带动周边贫困村、落后村发展集体经济。2016年以来,全县有20个村被确定为省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共争取支持资金1612.4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歪子镇棉花庄村以项目资金入股的形式,将160.8万元项目资金入股新野县新兴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每年村集体可获得分红16万元。城郊乡的下青羊村利用省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项目资金50万元入股到新野县星光电器工艺品有限公司,年分红5万元。上港乡的王白村,把省级试点村项目资金50万元入股到新野县中州商务酒店,村集体年收益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