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实施精准教学的策略

王鑫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  211504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精准教学研究尤为重要。精准教学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时对学生学习行为与状态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得学生的学习得到积极的改变。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精准教学引领学生学习,通过重组知识点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精准定制教学内容,多阶段评测及时了解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精准设计教学活动等环节提升学生能力。

关键词:精准教学;信息技术;策略

一、学与教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几年的时间,高中学生已经有两届学生经历了学业水平测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他们普遍认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多而杂,难度不低,编程难以掌握透彻,思维能力不能迅速提升,学起来比较吃力,他们平时并没有重视,到了高二,特别是面临学业测试时,感觉到紧张不安,有的知识点选择放弃,编程填空题不想去思考,不能用学科思维来解决现实问题,对于选择题只能靠所谓的常识以及猜和蒙来应付。平时利用所学知识构建一个小项目时,觉得有很大的困难,难以完全掌握,有时会选择性的退缩。对于相似的项目,不能举一反三,灵活应对,现实问题稍微有了变化,不能快速地做出反应,项目的学习大部分还停留在模仿,缺少创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教师利用项目教学等方法把知识点和能力融入到具体项目情境中,使得学生在完成具体探究任务时学习与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但是,有时项目很难推进,甚至中断。在前期知识构建时,我们需要归纳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教学,考虑到学生在后续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哪些知识点,拓展深入到什么程度,这些需要做到精准推测,精准实施。学生在高二面临学业水平测试时,我们会发现,相同知识点有的同学掌握的很好,有的同学却不会。有的知识点需要拓展,有的需要了解。我们需要精准把握测试的方向、深度与广度,加强重点知识点精准练习的频次,精准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宏观认识知识架构到微观识别具体的细节,从而了解其本质,知其所以然。

二、精准教学实施的意义

当前是信息时代,单纯的利用传统手段来实施教学,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借助智慧课堂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精准设计,从课前、课中、课后收集学生测试的相关数据,分析数据,及时深入了解学情,分析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内容、方法,更有效的教学。同时,精准整合学习内容,精准选择教学方法,精准挑选学习资源,精准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辅助学生达到高阶目标,驱动学习活动深入进行,促进学生思维的改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三、精准教学实施的策略

1.整合单元,制定标准

整合相联系的单元内容,教师以大单元来把握整体知识体系结构,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量化标准,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教学活动,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学习时就会接近自己的认知水平,符合自己的学习需求,不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比如,必修一可以分为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编码,数据结构,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算法,程序设计语言,人工智能等共七个大单元。然后在大单元下建立小单元,如第一章可以分为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四个概念的关系,数字化学习工具等共五个小单元。再制定学习目标,知识点,相关例题等,每几个小单元或一个大单元构建一到两个项目活动,学生利用前期的知识在活动中探究巩固学习,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也即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2.精准评测,掌握学情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认知能力,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评测,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帮助,教师明确了课程需要修改的地方,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目标。

课前,教师通过平台发布微课程、导学案、学习素材等资源,制定量化评价标准,引领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学平台收集学情,学生带着困惑和思考进入课堂,老师精准把握学情开展教学。课中,带领学生学习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有意识的朝着标准的方向发展。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借助量性质性评价、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结合实时测试的数据,构建生成性课堂。依据精准数据分析,教师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给学生提供辅导,精准干预,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自我探究的意识。课后,依据学生暴露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及时推送适合学生的项目资源,再次进行评价反馈,如此循环。

例如,在高二学测复习过程中,在复习每一章知识点时,由于知识点内容多而杂,如果单纯的让学生一题一题来回答,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好,我们可以利用问卷星、氦星人等平台,事先导入相关题目,学生在课前、课中以及总结时,及时进行评测,同时也可以利用平台留言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及时答疑解惑,调整教学方向,也为下一节精准备课提供支撑。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始突显,每个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有所不同,他们暴露出的知识点漏洞与盲区可以通过智能组卷,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难度和层次进行评测,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3.活动设计,推动教学

精准教学课堂主要让学生能精准的获取到知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同,有的同学善于读来学习,有的善于听,有的善于看,有的善于做,有的善于交流来加深理解。因此,我们要创设合适的项目情境,对学习者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任务,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把探究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以问题为导向,让问题驱动项目活动的有序进行,一个个不断深入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探究。

例如,在剖析公交车票价计费程序项目时,因为变量比较多,所以设计了几个问题,问题1:什么用来获取选中公交车的方向和上车站点?问题2:不同出行方向站点票价信息存放在哪里?问题3:参考导学案“如果…那么…”,如何用自然语言描述,用什么语句可以实现?几个问题让学生有了分析的方向,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有目的的探究,进而理解程序设计的本质和内涵。

4.深度教学,精准创新

精准备课的前提是了解学情,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与反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起点,详细分析学情,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剖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深度学习到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真正做到精教精学,形成个性化创新的作品。

例如,在讲解python基础知识后,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运用python解决实际问题,引入python中tkinter库,利用库中的标签、按钮、下拉列表框等部件,设计购买电脑项目,即选择不同品牌的电脑,不同的优惠卡类型,实现显示不同的价格。可视化的界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项目探究中串联了知识点,把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精讲精练,学生探究的效果明显。之后,利用半成品公交车计费票价查询项目,让学生自己动手,鼓励学生创新,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同时,及时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总结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精准教学,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等层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弥补了师生在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教师的教更加的精准,学生的学更有效。一学期,一学年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都能得到追踪,评价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