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姚永增

贵州师范学院

摘要:现代公共关系源于西方,但是传入中国以后很快便扎根发芽,究其原因,是其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相似相通之处。现代公共关系强调社会关系中软环境的重要性,认为个体或集体组织在社会交往中所需要的形象与口碑的建立是有路径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强调社会关系与人道德操守之间联系的文化传统相适应。

关键词:公共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期小农经济的影响下,形成浓厚道德与礼治意味的文化传统。与这种传统相契合,中国人普遍重视社会良好关系的建立。因此,当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体系从西方来到中国以后,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并且,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中,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与特点

现代公共关系是西方社会为促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逐渐兴起的一种社会关系。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学术界对于现代公共关系的定义依旧存在严重分歧。总体而言,现代公共关系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复杂性、广泛性与全面性。

长期性指现代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的落实,是一项需要长期执行的工作。在现代公共关系的实践中,人们需要长期对同一领域进行观察、调查与信息收集、处理的工作,从中发现规律与特点,使之为以后公共关系管理提供社会数据支持。复杂性指现代公共关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管理方式,它需要在公共关系中处理各种数据,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需要在舆论应对的黄金时间内快速反应过来并且采取措施维护好公共关系建设。广泛性指社会大众的公共关系具有交际广泛、信息广泛的特点,以及公共关系贯穿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全过程。全面性指现代公共关系建设往往经过一系列不同领域的活动建立起来,以此完善个体、集体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设,强调二者之间更加全面地双向了解,建立个体或者集体组织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蕴丰富,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一是强调以人为本,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世俗社会,人际交往以及建立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传统文化的行动重点。二是侧重道德伦理与礼治意识,这是为人与社会关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路径,并且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普遍共识,确定传统公共关系的普遍性与稳定性。三是突出动态化特征,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强调安土重迁,但是受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文学学说影响,特别是在长期信史记载的影响下,社会公共关系的建立普遍具有动态发展性,并且对这种特性保持一种淡然的出世感[1]

二、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意义

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具有历史必然性。一是因为在文化传承方面,重视人与社会关系建设的中国传统文化给现代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一方面,我国公民不会对这种形式感到陌生,能够理解公共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另一方面传统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先发制人或后发制人、无为而治等观念为现代公共关系思想的本土化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思想借鉴[2]

二是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关系的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伦理道德层面的关系,而是包含着浓重利益在内的经济关系,甚至是单纯的经济层面的公共关系的构建,以此推动个人或集体组织利益的安全与进一步发展。三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兼容并包的思想能力,能够对很快吸收并形成本土的现代公共关系思想理论体系。这极大促进了我国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事业的发展,同时为国际公关事业的进步提供了东方智慧。

三、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三个,集中在理论、实践与应用范围三个方面。首先,从理论层面来讲,公关工作人员需要有现代化的公共关系处理意识,同时结合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对公共关系的思想构建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更符合中国公共关系处理的一般思维逻辑。其次,从实践层面来讲,公关人员要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与共的传统,以柔克刚,有理有据,使个体或集体组织能够始终站在社会公众可以理解的一面,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公关处理比较顺利就对公关处理的对象进行冷嘲热讽等行为,避免受到舆论反噬[3]

最后,从应用范围层面来讲,公共关系适用范围相当广泛。政治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党群工作,经济领域的市场营销工作、产权保护工作,社会领域的人身信誉保护工作等,只要有需要,就可以通过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保护好个体或集体组织的利益。并且,通过熟练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将现代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在不同领域的范围内采用不同的思想文化,更能贴切地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公共关系体系建立起来,并在理论建设与实践中不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公共关系体系的建立与其本土化程度成正相关,二者有机融合是中国人在传统文化惯性的推动下建立起现代公共关系体系的重要衔接。要正确认识现代公共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准确思考二者融合的基本特质与意义,并最终落实在二者融合的实践路径中去,使之能凝结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公共关系体系。这是中国现代公共关系更具有可行性的必然要求,是建构我国现代化公共关系事业的重要表征。

参考文献

[1]沈竹.论现代公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0):141-142+145.

[2]汪贵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与政府公共关系的融合[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405+407.

[3]陈先红,侯全平.积极公共关系:中国公共关系研究的本土化探索[J].新闻大学,2019(04):87-9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