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分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深度学习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浅谈对分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深度学习模式研究

作者:沈秀明

单位:浙江省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

摘要: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也需要在某一学科方面能力较优秀的研究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深度掌握专业知识要求深入的学习,深入的学习又称为深度学习方法,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形成专业知识产生正面的作用。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习模式;信息技术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信息系统的学习内容也在不断地创新,信息系统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原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设计分析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等不断更新替换,也出现和发展了一些新的科技,如3D打印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教育应追根溯源地深化学习基础上的新科学技术,从而引领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行为,并在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的科学技术,通过自主学习触类旁通地掌握新科学技术,为更进一步地引领学生进行深刻了解。

一、深度学习的概述

深度学习是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活动,以进一步了解学习内容为前提,以回答具体问题为前提,知行合一并不断融入新知,从而能迁移学习。根据美国缅因州的教育研究所,针对人不同的学习模式以及学习保持度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成果显示,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与方法,人们形成了不同的学习效果,从而建立起了一种学习金字塔。听课、读书、视听、演讲等属于被动学习模式,其学习内容的平均保留率在百分之五百分之负三十之间,通过小组讨论、参与和传授给别人等属于积极的学习模式,其学习内容的平均保留度约为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九十。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使用主动的学习方法比较利于大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但单一时间内接受信息的时间比较小。

二、协作学习模式的作用

合作课堂是老师与学生相互之间、学生与校园相互之间的交流,所以合作课堂对促进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在合作教学的环境中,学生间为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可通过交流探讨以及辩论的形式对问题作出更充分的讨论,以期获得实现共同知识目标的良好渠道。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合作模式可以开发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和别人间的交流技能和对学生个人内部分歧的接纳力。此外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想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正面意义。

三、关于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错误认识

在当前高中的信息化教学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包含了对信息理解方面的问题。许多老师和学生都觉得,信息技术课程可能相当于电脑课堂。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涵盖了电脑基础知识的内容,还有其他很多的内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与检索的技能,并且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分类与整理技能,最后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不要盲目的以为和电脑课堂相似。

(二)教学方式落后

在中国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下,现代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多以讲解为主,授课的手段比较单一,再加上教师缺乏专业的信息技能培训,并不具备良好的信息技能知识水平。在我国现行的灌输型教学方法下,学生往往只是消极的正在进行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完全不能满足新一轮变革下的素质教育总体目标需要,这些原因都限制了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实效性素质教育总体目标的实施。

四、关于信息技术与深度学习方法的策略研究尝试

(一)以目标驱动教学,融会贯通的培养操作技能

通过问题驱动知识,是实现深入认知的关键方法。高中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抽象问题、建模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也必须注重于实际运用,在课程设置上将知识划分成一个操作的任务,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基本能力,并以此实现深度教学的目的。

(二)积极构建知识网络,推陈出新创新解决问题

以既有内容为依托,融入最新内容形成学习系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深度阅读的宗旨。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也不能拘泥于课本内容,在指导学生掌握课本时,要协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在了解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对基础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知识,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进而建立完整的基础知识,并以此为依据推陈出新处理具体问题。

在高中的网络信息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老师编写计算机技术方法解答现实提问的内容,并初步接触了VB设计。但我们在互联网课堂使用微机查找各类活动账号和密码时,往往需要使用老师笔记本电脑打开的文件查找操作系统,很不方便。在掌握了现有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互联网编写,通过架设IIS服务器设备,并编写了ASP的自身账号和密码查找和信息管理方法,可以使用学生笔记本电脑进行网上查找本人的账号和密码,有效地缓解了自身活动账号和密码查找不便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拓展个人知识,达到了知识点的自由转换,能创造性地解答现实难题,从而达到了知识点的学习。

(三)合作学习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的初始构成

合作教学的实施理论也是建构主义上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全新的理论指导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双方的角色都产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体现了老师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下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也突出了学生在合作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其次是明确提出要对学生独立的意识和合作技能的训练,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锻炼。最后是要注意对课堂氛围的建设,创造出适应建构主义的学习氛围。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上初步形成合作教学方法,要从下面四个步骤入手。

结束语:

深入了解主要是对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并通过发散思维考虑事情,从而对知识点进行创新性应用,以利于知识点的融入交流。深度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中开展了深度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通过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从而更有效地形成信息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向荣."深度学习"在中学教育信息化课程中的应用[J].中高中电教.2017(04):51.

[2]李小妹.在高中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6(12):51-54.

[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二零一七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二零一八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