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

黄丽双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

摘要:名著,是人类文学史上光芒闪烁的珍珠。就语文这门课程而言,文学经典诵读有助于熏陶学生的精神,拓宽学生的眼界。但现阶段初中语文经典的阅读教学仍面临着若干困难,所以笔者们根据《童年》《西游记》等文学经典,采取了"专题式"课题的教学模式,将进一步探讨、创新课堂方法,启发学生的意识,扩大课堂的覆盖面,并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诵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深度学习

引言:

由于全国统一写作课程的全面推开和"整本书阅读"的呼吁,对中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名著阅读"则是这方面的一个难点。由于缺少整体的阅读学习和实践经验,很难将其应用于课堂,加上教师自身对名作的熟悉程度参差不齐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得"名著阅读"很难在课堂实际中进行。经典阅读对大学生精神文化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对养成其阅读行为、培养阅读方式、提升阅读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在名著的深度学习教学中驱动式提问的特点

(一)多样的实践性

名著项目化教学中的"实际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能让学生经过一段充满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夏雪梅教授指出,项目化教学中的实践性形式一般包括了探究性实际、审美性实际、控制性实际、社会化实际和专业性实际,而且这五种实践性形式之间是有相互交错联系和融合性的。

所以,在经典书籍项目化教学中的驱动性提问应当包括了上述几个实际形式,可以让学生形成对提问探索的兴趣。比如,初中生能否确定名著内容与生活方面的紧密联系,能否设计出各种阅读的方法之类都是一个探究性实践。再如初中生在与小组讨论阅读方法时,互相聆听、探讨等也是一个社会性实践。

简而言之,在经典书籍课程化教学中的驱动性现象蕴藏着丰厚多元的实践性形式,引领着学生在"实际"中"做"和"学",并对知识点作出更深入的了解。

(二)生活的情境性

驱动性提问便是将较为抽象式的、深奥的实质提问,转变为一定年龄的学生所感兴趣的提问。本质问题通常较为抽象式,而驱动性问题则嵌入了学生更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因此我们看到,在名著阅读项目化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应该表现出生命式的情境性,在写作内涵与学生生活中间加以勾连,并设计学习情景,将提问变得更好玩、有料,从而驱动学生的阅读。

二、名著阅读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一)围绕语文的基本素质,运用课程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经典诵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普通中学的语文课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训练,内容主要涵盖了对语文的结构及其运用,对文学的传承理解以及思想的发挥与升华等文化鉴赏能力。在文学名著的整书阅读中,往往能够补足学生单篇文字中的知识缺失,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整书阅读中会调动学生多方面的认识能力,比在单篇的文字中具有更大的综合能力与复杂性。在单篇的文字中其形象一般都较为平淡,而在整书中则可以使形象更加的丰满与生动。同时也会要求我们在整书阅读时,从多角度多层面的去了解书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例如:当我们在阅读《西游记》的时候,针对同一个人物不同的人阅读就可以输出不同的人物特点,甚至在中国有很多的学者专门的研究《西游记》这部著作,这就得益于它可以从多种视角和层次展示出角色的个性、特征等。而在西游记中的各种活动中,老师也能够让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去认识角色的性格,并通过了解故事情节了解知人论世的原理,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他们的文化视野和思考水平。

(二)以任务型的思维驱动,强化语文课堂的内容改革

中学名著的欣赏价值是很明显的,可是在现实的中学生活与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明智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老师们往往由于在学时和上课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性,不能引导他们对名著展开更深入的阅读了解,长此以往导致他们对名著阅读无法提起兴致,从而逐渐缺乏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因此面对这些现象就要求中学的语文老师做出深刻反思,并主动的转变课堂方法,运用课程式的阅读方法,以提升他们的名著阅读效率,营造起一种沉浸式的名著阅读空间,从而引发他们对名著阅读的学習兴趣。课题式的学习方法突出了对复杂的实际难题的处理,学生在面临现实难题并加以处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所熟悉的经验和学习知识,对学生的整体水平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课题化的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向学生提供一个具有驱动力的实际问题。所以,驱动式的问题设计也就变得尤为重要。而由于推动式的实际问题在名著整本阅读过程中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习题设计要具备一定的延展性,才能有助于学生通过采用层次递进式的方法更加深入的掌握书中的关键性知识点。这些问题的回答,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对比以及分类、推理和判断等概括的阅读方式,以找到最终的正确答案。而这些驱动式的课题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力。在课题化的阅读中驱动性的课题设计,彻底改变了普通中学生被动式的名著阅读方式,进而增强了他们对名著阅读内涵的深刻认识与把握。

(三)利用项目化的学习方式,拓展名著阅读的时间以及空间

课程化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名著的拓展阅读时间和空间,而名著阅读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也就使得我们不能单纯通过语文的课堂阅读时间来完成,也就需要从时间上进行拓展。而课堂中的名著阅读与交流则是在我们已经对名著内容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理解下进行的,也就只有如此才能使得课堂名著交流更加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在课程化的名著阅读中,我们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阅读时间选择观看教学或校外的相关微课教学,从而在线上完成了对名著的深度阅读理解。另外,大学生也应该通过名著相关的阅读指导系统来进行自学,由教师面对大学生的具体阅读结果,给与针对性的引导。

结语:

总之,对语文而言,名著阅读教学是必要的,但怎样转变以往单一的名篇诵读方式,怎样通过课题式、项目化的方式最大化促进经典作品的欣赏,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需要进一步反思的。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上对此展开持续性的深度反思,通过案例的教学,为他们指明了名著研读的方法与途径,锻炼了他们的视野,引导学生真正由单篇读物进入整本书读。

参考文献:

[1]夏雪梅.课程化教学选择:在学业素养视野下的教育国际合作与本土实践研究[M].北京市:国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郑慧.设计教学:使学生们变成自由和发展的观察者[J]教育月刊初中版(语文),2017(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