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文再整合暨群文教学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4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文再整合暨群文教学实施策略

吴卫东,徐一飞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既要遵循现有教材的课文组元模式,又要有所开拓,对现有教材课文进行科学、合理重组,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任务群各项要求,切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必修教材 课文再整合 群文教学 实施策略

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组元模式及特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文主题”作为单元组织的一条线索,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学习任务群”作为单元组织的另一条线索,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必修教材共有上下2册,每册8个单元,共16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一个单元有3-4课组成群文,1课有一篇或几篇课文组成,每个单元均由单元导读、课文、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组成。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由3课组成群文。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任务群是文学阅读与鉴赏。第一课就是一篇课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第二课由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和雪莱的《致云雀》等4首诗歌组成群文,第三课由茹志鹃的《百合花》和铁凝的《哦,香雪》等2篇小说组成群文。再如,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由12、13、14等3课组成群文。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任务群是文学阅读与鉴赏。第12课就是一篇课文鲁迅的《祝福》,第13课由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等2篇小说组成群文,第14课由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节选)等2篇小说组成群文。

必修上册和下册的第四单元还分别安排了“家乡文化生活”和“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两个专题,人文主题分别是“我们的家园”和“媒介素养”,任务群分别是“当代文化参与”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安排了《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属于“语言积累梳理探究”任务群的“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这一专题。每个单元除了家乡文化生活、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整本书阅读,以及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戏剧文学作品单元之外也都安排了相应的写作指导短文。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后面就有学写诗歌、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以及学写文学短评等;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后面就有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和写演讲稿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认为,这套教材无论是编写理念、结构体例、课文选取,还是内容设计,都有明显的变化与改进,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编写的立意更高,遵循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指导思想,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设计,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贯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去改变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偏误;三是借鉴世界上母语教学先进的经验,关注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让教材更加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也更加适合新时代公民基础教育的需要。”

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课文科学合理再整合

(一)由作者组群。将某一作者的同类主题或者同类题材的一组文章组成群文,这是一种非常便捷也十分有效的组群方式。教学必修一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可以联系毛泽东其它吟咏青春的诗歌。如,《水调歌头·游泳》或者毛泽东其它词作。如,《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等。教学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苏轼的《赤壁赋》,可以联系作者此时写的一些诗词、散文,像被称为与《赤壁赋》姊妹篇的《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等。教学必修上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可以补充《归园田居》中的其它几首诗,与教材选择的这首诗组成群文进行教学。

(二)由主题组群。这样的方式可以古今中外,不分作家、不分文体、不分题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诗经·周南》中的《芣苢》和杨万里的《插秧歌》,按照学习提示,这是两首描写劳动的古诗,从中可以读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教学时,可以选择一组关于劳动的作品组成群文。古典诗歌,如,唐代李绅的《悯农》、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白居易的《观刈麦》、刘禹锡的《插田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散文,如,茅盾的《春蚕》、周伦佑的《黑色的雕像——给一个青年养路工》等。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两篇文章《阿房宫赋》《六国论》本身就是一组群文,这两篇文章的主题都是探讨六国灭亡原因的,写作角度不一样,前者写于唐朝日渐衰弱之时,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吞之时,阐发六国破灭缘由,与此相同主题的文章还有苏轼、苏辙、李桢的《六国论》等,教学时,可以将它们组成群文。

(三)由具体形象组群。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等,不同的形象也是组群的重要抓手。如,人物形象。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文学作品、小说都会塑造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人物形象出发组成群文。女性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常见形象之一,在必修教材上册中,茹志鹃《百合花》中的“我”、新媳妇、《哦,香雪》中的香雪,《声声慢》中的女词人、《静女》中的静女、必修下册《窦娥冤》中的窦娥、《雷雨》中的鲁侍萍、四风、蘩漪、《祝福》中的祥林嫂,《游园》中的杜丽娘等,可以把这些课文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男性形象,如,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套中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林教头、《促织》中的成名、《变形记》中变为巨大甲虫的主人公,这些课文也可以组合到一起进行教学等。如,意象。落叶的意象,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有一篇文章是林庚的《说木叶》,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完全可以和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杜甫的《登高》以及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中的《登岳阳楼》等组成群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赤壁赋》《登泰山记》,可以和必修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组成群文,因为这些诗文均有山、水意象等。

(四)由文体组群。新教材不以文体组织单元,而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但是我们可以把相同文体的一组文章组成群文进行教学。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百合花》《哦,香雪》可以和下册第六单元的《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组成群文进行教学。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以和古诗词诵读部分的《虞美人》《鹊桥仙》组合到一起,一组是豪放派词作,一组是婉约派词作。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可以和第六单元的《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组成群文进行教学。其实,必修教材也有不少单元就是以文体组成群文的。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声声慢》等八首诗词可以看成是古典诗词的组合;第六单元《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等五篇课文可以看成是论述类文本的组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等三篇课文可以看成是戏剧文学的组合,第六单元《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等五篇课文是可以看成是小说的组合。

(五)由某种写作手法组群。语文学科是讲究写作技巧的学科,比如说托物言志、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卒章显志、象征、照应、衬托(烘托)、渲染、虚实结合等。如,必修上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必修下册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因为都运用了怀古、借景抒情的手法,可以组成群文进行教学;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谏逐客书》和《谏太宗十思疏》等三篇课文,我们可以从高超的辩论技巧的角度,组成群文进行教学等。

(六)如面对节选部分的课文,可以将节选课文相对补充完整组群。如,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以把《我与地坛》其余没有选入教材的文章,与节选部分组成群文进行教学。如,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均为节选课文,《窦娥冤》一共四折,课文节选的是第三折,教学时,可以把第一折、第二折和第四折与第三折组合到一起进行教学;《雷雨》,是四幕话剧,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的片段,可以把第二幕剩余部分和其余三幕中的经典部分组合到一起进行教学;《哈姆莱特》一共五幕二十场,同样可以把课本节选的第三幕第一场与第三幕剩余几场,以及其它几幕的经典部分组成群文进行教学。

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群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如果按照教材单元组合的课文去教,要认真研读单元导读、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以必修教材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加以说明。必修教材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任务群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和“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联合组元,有4、5、6等3课组成。其中,第四课由一组群文组成,《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级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和《“探界者”钟扬》。第6课也由一组群文组成,《芣苢》和《插秧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读,有三段文字,第一自然段指出劳动的意义,第二自然段概括本单元作品的主要内容,第三自然段介绍学习本单元的方法。每课都安排一个学习提示,学习提示是对单元导读的学习方法提示的细化。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有四个,一是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专题研讨活动,共安排4个话题;二是对第3课、第4课的具体任务的提示,三是展示交流活动,四是写作任务,写一个熟悉的劳动者。研读过单元导读、课后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之后,就开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要能重建学生整合式的语文学习生态,将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设计那些有助于问题解决,有助于引发学生阅读行为、多样化阅读策略的教学过程,以往的讲解式、分析式的文章教法自然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力求避免以往那种不厌其烦的讲解和分析,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自己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的,我们不能越俎代庖。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单篇课文教学还是群文教学,在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熟悉课文,可以安排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也可以安排在课上进行,不管是课前还是课上,都应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而不能只是放羊。这一环节尤其重要,没有对课文的熟悉,下面的教学活动都只是在外围兜圈子。熟悉课文的方式主要有,标好文章的段数,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写简要的点评等。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设计好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围绕这个目标的学习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拟设的学习情境和开展的学习活动。第二单元课时分配,大致安排5课时,第一、第二课时学习3篇人物通讯,第三课时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第四课时学习《芣苢》《插秧歌》,第五课时安排写作训练。第二单元第一组群文三篇人物通讯的学习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专题研讨,了解优秀劳动者的突出事迹,感受劳动的光荣,体认劳动的意义;通过典型事件和细节刻画,认识到人物通讯兼具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和形象性的文体特征。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任务一:三篇人物通讯都以第三人称写作,请同学们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让主要人物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分别介绍自己,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开头:“同学们好,我叫袁隆平;我叫张秉贵;我叫钟扬……”;任务二: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三篇人物通讯涉及人物的具体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任务三:三篇人物通讯写作于不同的时代,主要人物来自不同的岗位,围绕人物选择的典型事迹又是如何体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神和语体风貌的?除了从这些事迹反映出来的文化精神和语体风貌之外,三篇文章的作者又是如何直接议论的?任务四:《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探界者”钟扬》都有小标题,思考,这些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并尝试为《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拟写小标题。接下来就是情境和活动的设计,如,围绕第一个任务,可以运用报告会的情境,安排的主要活动就是让学生扮演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的角色,面向大家介绍自己,下面的同学还可以与他们三人开展互动,或者围绕拟设的问题进行研讨等。

(二)如果是按照某个角度对课文进行重组形成的群文,可以学习借鉴教材单元导读、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总体上进行群文教学设计。主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文章组合到一起?组合到一起的主题是什么?对应了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哪一个或几个?要围绕主题和任务群各项要求设置相应的情境同时开展富有特色的语文活动等。比如,前面说到,我们由主题建群的时候,可以把《阿房宫赋》《六国论》与苏轼、苏辙和李桢的《六国论》等组成群文进行教学。主题是“六国之殇”,对应的学习任务群应该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据此,学习目标可以设计为:在弄懂字词句的基础上,初步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大意;通过反复诵读,对史论进行品赏,提高鉴赏能力;对相同的事实能选择合适的文体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任务主要有:任务一:借助注释与相关材料,阅读《阿房宫赋》《六国论》,以及补充的苏轼、苏辙和李桢的《六国论》,除了关注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以及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之外,要求能将每句话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这样为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鉴赏时要关注这些文章写作手法的运用;任务二:梳理这些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面对史实的思考轨迹、心路历程,探究这些文章写法方面的异同,史论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总结历史教训、针砭现实的;任务三:写作方面,学生选择其中一篇或者两篇写作评论性文章,切口小一些。课堂上设置的情境以及开展的语文学习活动,主要有: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杜牧、苏洵、苏轼、苏辙、李桢等作者,或者对某个历史事件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资料,写一篇读史随笔等。或者启发学生:当你驻足高邮文游台、盂城驿等历史遗迹时,是否有自己的独特的遐想和感悟,要求学生写一首咏史的诗歌或者一篇咏史的散文。总之,群文课堂教学,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的话说,教师是目标的确定者,是任务的设计者,是过程的推动者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遵循教材现有组合,又要有开创精神,对教材已经组合好的课文可以科学合理进行重组,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任务群各项要求,力求做到“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甚至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跨界阅读’,甚至不拘泥于文字文本,引领学生走向更加宽广的“群文”阅读世界。”

(江苏省高邮中学,225600;江苏省高邮临泽中学,225621)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语文学习.2019(09)

[2]蔡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J].语文学习,2018(01)

[3]王宁.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 [J].语文建设,2019(01)

[4]管然荣.高中语文“任务群”的认知与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2018(0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研究”(编号: D/2020/02/3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为课题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