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理论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理论与实践

段晓艳

洛阳市偃师区职业教育中心 471900

摘要:伴随着新时代的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被大力推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创新,引来社会认识的广泛关注。在政府教育政策相继出台下,我国教育事业在当今时代正在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同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素质教育背景下,涌现出大量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基础教育学科,目前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者愈加注重在美术教学中渗透融入德育理论和实践。目前学生正是处于培养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应与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学科教学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最直接、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美术课堂的学习和熏陶下,开展多种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审美教育,在德育和美育的相互渗透中,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带进美术课堂,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德育渗透;实践策略;

引言:现阶段,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校进行全面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径,它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培养和发展其心理,是一个培养学生观察美到创造美的过程。因此,新时期下美育和德育都应该是美术课堂的教学重点,对于美术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对于审美和绘画的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还要求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师要学会以美术教育为载体,在进行美术技能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道德教育,同时够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观念意识。

一、美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和修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不是单纯对绘画技法的学习,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美术课堂上不是单一地教授学生机械式的练习线条和造型的技能上,而是以教材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赏析名家名画的过程中,使课堂成为学生与艺术大师精神交流的场所,品味艺术之美,学会用艺术点缀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利用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势,传播积极阳光正能量的思想,将德育效果发挥极致,对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1.2有利于丰富课程形式和内容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美术教育教学大纲的完善和修整,美术课程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形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随着美育和德育的地位逐渐增加,很多多媒体教学体系也逐渐融入课堂,学生可以在专门的艺术教室进行学习,小组讨论、作品创作、评价交换、课后开发等。除了传统的课堂内容、知识技能传授,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校生走到室外的大自然中进行采风绘画,使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美。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更有利于在美术课堂上对德育的渗透。

二、现阶段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2.1学校对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不高
现阶段许多学校因为教学经费的不足,严重减少美术方面的教育经费投入。学校领导总错误的认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简单,达到教学目标比较容易,而且美术课堂相对于其他教学课堂重要性较低,对学校美术教师招聘的条件较低,有时候甚至为了节省教育经费让其他不是美术教学领域的教师兼任学校的美术教师,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师队伍往往处于残缺状态[2]。导致学校美术教师严重缺乏。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校美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很难再谈论在美术课堂上渗透的德育理论。

2.2教师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创作指导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树立审美意识,形成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德学兼备的良好品质。但是现阶段的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大部分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仅仅是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向学生传达美术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缺乏对于学生的创作指导和评价。以至于学生只能对着枯燥乏味的理论天马行空,无法感受到实际的创作和美术欣赏。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对于美术探究学习也缺乏一定的动力,从而无法有效在学校美术课堂上开展道德教育。

三、美术课堂渗透德育教学和实践的策略

3.1在美术课堂中加强德育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渗透立德树人最重要的形式,美术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素材,教师在立足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灵活的将美术知识在贴近生活的情况下兼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生活中的景象作为美术素材,要求学生捕捉画面并将其描绘。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观察,将训练的体育生、操场边的树木等景物作为教学素材来讲述,如此能更为直观生动地让学生观察事物、描绘事物,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细致的良好品质。通过艺术实践促使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情感,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能够感知传统文化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德育思想,加强立德树人意识。

3.2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当前我国美育教育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但部分教育者对于美术教育与德育融合教学的理念仍处于浅薄状态。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以德育这一理念来引导学生把握美术的艺术内涵和育人价值。一方面,教师需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思想,主动学习新型的课程教育理念,并将其融入美术教育课堂中,形成新教育形态。在课程教研过程中,教师需将美术教育中涉及思想政治元素的理论抽离出来,进行讨论和总结等,通过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3]。另一方面,学校也可组织并开展集中试讲、集中旁听等活动,以此帮助教师课堂教学观念。

四、结语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它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进行的,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学校和美术教育者都应该重视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积极通过课程内容、欣赏课程、动手实践等途径推动德育在美术课堂中的融合力度,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全方位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人格得以完美。


参考文献
[1]蒋俊初.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实施欣赏型德育的策略[J].教育教学书刊,2017,(9):23-25.
[2]陶文广.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美术周刊,2017,(18):28-29.
[3]杨敬之.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美术报,2018(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