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的作业设计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的作业设计与管理

权一峰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绿城学校  235200 

摘要: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更新,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的重视,促使学生提高历史学习效率。文章基于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促使其进行知识延伸和拓展、帮助其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目的考虑,提出了设计趣味基础性作业、设计具有拓展性的作业、设计知识整合类作业三种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管理

作业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为教师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在课下,学生接触的作业类型也较杂,作业量也较多,十分影响其学习效果。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作业形式,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设计他们易于接受、能主动投入做作业的状态的作业,以促使其提高历史学习有效性。

一、设计趣味基础性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全,对学习的态度也是时而积极时而消极。而且他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的看法也发生着改变,习惯于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着一切[1]。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对刻板、僵化、单一的课堂模式产生厌烦,并影响着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对此,教师要想办法设计趣味性作业,以吸引初中生做作业的兴趣,促使其高效完成作业。

例如,在学完部编版教材中《古代印度》这一课以后,教师可以设计反映基础性知识的作业,并将其整合成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高效复习。在设计微课视频时,教师要保证视频中的内容能契合知识点,最重要的是,要能将趣味性内容引入其中。为了让学生在视频初期能产生继续观看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这部分引入更多的趣味性内容。可以引入各种印度电影片段,如《功夫小蝇》《摔跤吧,爸爸》《巴霍巴利王》等,初中生思路开阔,兴趣广泛,他们能被这些电影片段充分吸引,并能对视频后面的内容充满好奇;在视频的第二部分,教师可以引入反映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的表格,项目中包括河流、使用文字、文明成就三方面的内容,并空出“古印度文明”,让学生完善相对应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以提高做作业的效率。在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时,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言论,表达想法,参与者能进行思维、观点上的碰撞,每个人都能产生学习成就感;在视频的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引入历史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联想相关历史知识。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也要注重其趣味性,如可以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展示材料,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这样,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将知识点渗透在课后作业中,让其融于趣味性内容中,能引发初中生做作业的主动性。

二、设计拓展性强的作业,促使学生进行知识延伸

历史是一门知识覆盖面较广的学科,其知识点中不仅包含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包含历史材料等。因此,学生单纯地接触课本知识,很难产生历史全局观,也很难进行知识延伸。这都会影响他们的历史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其历史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设计拓展性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延伸,让其接触更旷阔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学完部编版教材中《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这一课后,根据教学目标,本课要求学生能在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的同时,了解昆曲和戏剧的特点等。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基础性知识,如设计如下问题“《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怎么形成的?除了《红楼梦》之外,清代还有哪些文学成就?”这一问题不但能引起学生对《红楼梦》相关常识的回忆,还能引起其对清代文学成就的回顾,他们能自主思考相关知识点;在作业的第二部分,教师可以设计拓展类作业,如让学生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对此,学生能从全书的情节设置、人物、场景安排等方面进行探索。在系统化分析中,他们能感受到这本名著的极高的艺术造诣。同时,教师可以将问题延伸至其他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并提出如下问题:“查询《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相关常识,用分析《红楼梦》的方法分析这两部名著,感受各自的作者在创作方式上的差异……”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度进行自主查阅,或是从网络中搜索,或是翻看相关书籍,他们能灵活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们能了解到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也能对当时的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在第三部分,教师可以设计关于昆曲与京剧艺术的作业,设计方向同样指向知识拓展,如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清朝时代的戏剧的剧种、剧目、内容等都有怎样的特点?从网络中搜索一个清代的京剧,运用本课所学习的戏剧鉴赏方法进行自主鉴赏,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此一来,学生能产生强烈的做作业的主动性,他们通过网络搜索了解经典名著和经典戏剧的创作形式和艺术魅力,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感受。

三、设计知识整合类作业,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课程不是单一的文化课,更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培养手段。学生接触历史知识,能了解勃发精神的祖国文化,同时能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技能,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是十分有利的[2]。但历史学习必须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开始。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提升历史知识体系构建的能力。可通过设计知识整合类作业实现。

例如,在学完部编版教材中《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一课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引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思考。如可以展示司马光的《过故洛阳城》,并展示如下文字:洛阳就一直被称为“千年帝都”,从中国提一个儿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13个王朝的都城都是洛阳,下面,我们将思绪调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带着以下三个主题进行“穿越”,分别为前秦洛阳思败因、北魏洛阳话变革、今日洛阳谋复兴……在“前秦洛阳思败因”这部分,可以展示《资治通鉴》中“秦王坚收集离散,比至洛阳,众十余万”这段内容,并提问:这段史料中的主人公是谁?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能了解这段内容中的主人公是苻坚,下一个问题:这段内容描述的是哪一次战役的结果?学生可以继续查找资料并解答;下一个材料展示“北魏洛阳话变革”,可以展示鲜卑族的生活地点的变迁历史资料,并提问:北魏在政治上实现了统一,但仍有很多现实问题要解决,北魏统治者统一北方时借助了哪一力量?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能想到“汉族”,下一问题:各民族起义会北魏政权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直指课程重点,能引发学生对中心性内容的思考;下一个材料展示“今日洛阳谋复兴”,可以针对洛阳城的古今风貌及古今政策对其产生的影响的对比两方面进行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教师可以将三个“穿越”主题整合到一起,设计一个总括性任务,如让学生分别以这三个主题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将本课相关知识点整合到3个思维导图中,促使其建构知识体系,以便日后能够顺利复习本课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要既能贴合课程知识点,又能引发初中生做作业的兴趣。教师设计趣味基础性作业,能引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设计拓展性强的作业,能促使学生进行知识延伸;设计知识整合类作业,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作业设计[J].吉林教育,2021,No.1060(03):94-96.

[2]饶红萍.“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2,No.518(3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