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农业机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刘洪杰,李建平,王鹏飞

河北农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071001

摘要: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强调指出,领导人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思想价值观,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实现对人民的教育,在各个方面对人民进行教育。在这方面,我国各大大学积极完成了各自优势领域课程的思想和政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农业机械是高等教育机构农业和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特别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现代农业设备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为了培养新时期农业设备创新人才,价值管理与知识转让和能力建设同等重要,因此本文对于探索和实践农业机械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农业机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育场所,其在社会应用型人才输出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中农业机械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大多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与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少足够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理念及实际应用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进步。如何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课程学习水平,提高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已成为广大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内涵

(一)思想政治及爱国教育

思想政治爱国教育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爱国情怀。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沉迷于电子游戏,很少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缺乏对党史和国史的持续性学习。尽管学校也开设了“军事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形势与政策”等公共基础课程,但学习时间较短,基本在三年制专科第一学年开设,学生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很少能接触到除第二课堂以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要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除了专业知识的讲授外还要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不同专业课感受由不同老师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觉悟,在长期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逐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心存报效祖国的理想抱负。

(二)心理健康及素养教育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素养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课程思政改革又是心理健康素养教育的升华,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心理健康素养教育和课程思政互为补充。高职院校多数学生职业规划不明晰,高考的打击导致部分学生自我认知错位,容易出现自卑、焦虑、茫然、恐慌等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会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就业。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为住校生,很少和家长沟通交流,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对教学对象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将专业课程中涉及的优秀文化、民族精神、法治观念、道德观念等通过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铭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道理,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树立职业信念和理想,把负面情绪化为学习动力和精神财富。

二、现阶段高职农业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脱节

有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每年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农业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只有30%左右真正从事农业机械相关领域工作,其中真正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而每年报考农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在所有专业当中,占比仅为20%左右。由此可见,青年人才对于农业类工作的从业意愿整体偏低。这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相关,更与学校的专业教学理念相关。我国高职院校的农业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很少会有思想教育方面的渗透。这使得农业机械教学与思想教育相脱节,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程学习,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学习的目的也趋向利益化,而知农、爱农、懂农思想观念非常淡薄,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不足,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实际上并不会真正从事社会地位不高的农业领域工作。

(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是学生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中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专业课程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传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等职业精神。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面对国家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大思政理念,全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机制。高职机械类专业发展必须适应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直接影响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智能制造与工业4.0”能否实现。高职院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教育的中心环节,尽全力优化配置各类思政教育资源,合理制定机械类专业课思政教学质量的考核机制,培养思政素养合格的专业课师资队伍,根据高职机械类各专业自身的专业特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农业机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一)构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农业机械专业教学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政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真正做到“知农、爱农、懂农”,自觉、主动地投身到乡村振兴及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高职院校除了要做好基本的理论教学工作以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开展下乡务农活动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真正体验农业机械与农艺融合的必要性,从而鼓励学生深入农村、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获得一定的学分认定,激励学生们创新农业机械技术,提升学生的社会自豪感,提高其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意愿度。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

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职业课程通过深入探索课程中的知识和政治资源,充分利用课程的教育功能,促进职业课程与政治课程之间的跨学科联系因此,农业机械方案的基本目标是将知识转让和价值管理结合起来,从两个重要的概念要素开始:农业机械文化和手工艺精神,并充分利用方案的教育和政治资源来指导学生作为农业机械课程理念发展的一部分,教学团队通过参加设计竞赛,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课程的政治思想教学内容和典型案例(表1),制定了课程的政治思想教学大纲。

表1农业机械学专业知识模块的课程思政内容

(三)改变考核模式,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评价的评价应着重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并在若干方面评价学生的整体能力。将思想内容纳入评价,改变原有评价模式,将评价分为自学、课堂学习、实验研究和期末评价,实施过程评价,建立全面综合的知识评价体系。

结束语

农业机械方案旨在将知识转让和价值管理结合起来,它围绕着两个重要的概念要素:农业机械文化和工匠精神;它规定了教学大纲的标准和思想体系;它设计教学大纲的思想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并制定评估机制;它有助于提高高等院校农业机械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新时期农业机械设备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芳,冯梅,蒯超,陈挺.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07):121-123.

[2]王鑫,何金成,魏萱,龙博,蔡泽鑫,黎杰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思政探索[J].木工机床,2021(02):29-33.

[3]陈晓明,王君,焦海坤.“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3):55-59.

[4]郑文秀,柳君明.“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06):97-100.

[5]柳剑,叶进,曾百功,李明生.农业机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工程,2020,10(0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