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写景类习作助学工具的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写景类习作助学工具的开发

梁小杰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华小学  重庆市   400800

一.统编小学语文中写景类作文的编排特点

  1. 注重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是观察力,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中尤其注重到学生的观察力。三年级的写景状物习作要求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对血丝进行观察指导,开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直延续到六年级。观察实则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学生描写景物由最初低学段学习静物描写到高学段逐渐学习动态描写,这种能力的提升是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而不断展开的。毋庸置疑的是小学生的学习一直以来都离不开观察。因此,教学中只有运用到观察,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对象有一个生动、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1. 构建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

与其他版本教材不同的是,编部版教材在高学段的习作教学中,构建了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编部版教材的习作内容主要是从能力的维度来编排设计的,有着其内在的系统性,对习作的要求逐渐提高,最终以实现学生自主表达为目的写景状物类习作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等级的梯次要求。随着学生年龄段的增高,习作中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要求也一直在随之变化这,由简单逐渐变为复杂,再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其中,对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有顺序的观察并且按照事物的某几个方面清楚的有条理的写好事物。例如三年级上册中的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初步学习观察,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而四年级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拓展为能够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并且写清楚观察到的事物所发生的变化。例如四年级上册中的第三单元《写观察日记》就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连续性观察,能够运用记录表等记录形式记录对观察对象的变化,本身这就很考验学生的观察持久性。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对所观察事物的顺序性,要时刻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则是在上述所说年龄段的基础上注重与观察时所产生的感想以及与此产生的一些思考。

二.写景作文的教学现状

1.走马观花,缺少层次性

高学段小学生写景的一大主要特点是眼睛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导致在描写景物的作文中,虽然用了很多笔墨来描写所看到的动植物或者景观,但还是缺少一些层次感,只是相对简单的把所看到的景物罗列出来,好像在罗列景物的清单,并不能很好地准确地把景物之间的层次性表现出来。因此在面对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以及蕴含丰富内涵的人文景观时,学生通常会感觉眼花缭乱,不知道应写什么,这不仅极大程度影响到了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影响了作文教学预期效果的达成。

2.语言平淡,内容简单

小学生所积累的语言也不够丰富,阅历也相对较少,因此通常写作都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描写所看到的景物,而且所写的内容也大多是景物的共同特性,不能很好的突显所描写的景物的特性,导致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千篇一律、平淡无奇。究其原因,主要就校学生平时掌握的写作技巧较少,总是不能准确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进行侧面烘托,再加上运用的写作方法少导致语言不生动,因此对景物的描写总是不具备有很强的吸引力。

3.千篇一律,没有情感。

在传统的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老师教授的写作模式相对来说陈旧老套,导致所教的学生总是用一种“套模板”的思路来写作文,这会促使学生对于写景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时候是对景物的描写是一种机械性的写作,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观察力,并且缺少真情实感,这些学生通常只是懂得把一些景物像照相机一样模板化的复制到他们的作文中,并没有进行一些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加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其实,很多时候对于写景作文来说,描写景物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景物抒发情感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如果学生对于景物没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情感参与和撞击,也就没法很好的进行自我情感的抒发和流露。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传统的程式化写作教学模式,不让学生在写作时拘泥于形式,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

三、写景作文的教学建议以及习作助学工具的开发

  1. 利用图片助学工具展示创设情境,拉近时空距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里一个比较致命的困扰就是老师在讲座文时通常会举一些例子,而在对所举例子的讲述中很难把情景即时的再现出来。因此学生也难以通过老师的所讲的语言描述去想象出特定的场景出来。因此很多学生在听老师讲述时时常会感觉苍白、无法共鸣。所以很多情况下无论教师描述得有多么美,学生也无法领略其中的美丽,这是一种很差的效果。比如对于写景类作文,有些风景有人曾经游览过,有的学生却没有,或者虽然去过但是早已记忆模糊,很难靠记忆情景再现出来。所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学生感兴趣的场景鲜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表象,便能够拉近课堂与生活的时空距离,唤起学生强烈的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在作文教学《记一次登山活动》的教学中,教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一系列的爬山照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充分领略风景之美,并且以山脚——山腰——山顶为游览顺序,让学生充分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把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有特色、有重点、有选择的描述出来,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便能够产生出一篇优秀的习作。通过图片工具的展示也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想象力的增强和观察力的形成。

  1. 利用音乐助学工具渲染气氛,以情唤情,促进学生情感生成

音乐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语言,具备打动心灵的力量,十分富有魅力。因此在写景类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运用音乐作为背景来渲染气氛,再配合相关的图片展示,容易拔动学生的心灵之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弹奏出生命的乐章。如以“草原”为话题的写景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草原上升起永不落的太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歌曲,同时配合草原相关图片的放映,利用美妙轻快的歌曲能够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生机勃勃的大草原上,通过音乐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草原上马儿在跑,鸟儿在飞,野花盛开,人们穿着美丽鲜艳的衣裳在欢快地载歌载舞……所以如果能够在写作课上巧妙的运用好音乐,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通过鲜艳的色彩、逼真的图像、动态的画面,一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另一方面也能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利用思维导图助学工具帮助学生清晰梳理写景要点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写景作文的知识框架的理解很容易以偏概全从而混淆写作要点,这也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很容易因为使用方法不当而导致最后呈现的效果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景时,要教授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接受且更加便捷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正是符合便利、快捷的学习工具,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指导他们有条理的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写作步骤,以便更快地理解并掌握写景作文的写作要领。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时,其最典型的写景方法就是从颜色、外形、味道等方面来细致地对杨梅展开描写,并且这是一篇内容真实、结构简单且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的时候,便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工具,让学生从通过不同角度细致全面的了解杨梅,进而了解杨梅所具备的特点。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细致的分析、总结课文的写景精髓并将且变为自己能够运用的东西。当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技巧,并且通过大量频繁的练习,其写景能力便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样写出来的写景作文也会更加吸引人阅读。总而言之利用好思维导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知识结构,从而让学生对景物有更加清晰地认识进而能够更加理解好写景作文的要点。

参考文献

[1]张灶瑾.小学语文写景类习作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No.90(06):68-70.DOI:10.19878/j.cnki.zxxjcjx.2022.06.002.、

[2]陈伟伟. 先“观”后“写”层层递进,写景习作教学策略探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2:3.DOI:10.26914/c.cnkihy.2022.036646.

[3]杨轶. 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本文系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区级课题《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的习作助学工具的开发和使用研究》(课题编号:WS2021-17)阶段研究成果